登录/注册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

“黄小厨”李贞:黄磊背后,一个美食号的人间烟火

新榜
+新媒体分享


身体里带有明星爸爸黄磊的DNA,“黄小厨”天生自带偶像光环,而与此同时,“黄小厨”也在试图“离开”黄磊,生长出新的骨骼和血肉。明星与美食如何跨界新生?“黄小厨”又有些什么坚持和与众不同?

分享嘉宾

李贞:“黄小厨”品牌总监




“黄小厨”的诞生

 

新媒体行业已经非常兴盛,不难发现,随着时代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有一些口号、划分、界限被非常频繁地提起,我想提口号或者是划分、界限等等一些响亮的名词,是比较容易取得存在感的一种方式。但是在这个过程里面,你到底留下了什么?哪些是在快速变化中真正不变的东西?

 

我们一直在说传统媒体已死,这个死了,那个死了,主编死了,照这个情况看下去编辑可能也快死了。我们现在说某一轮,某一代,急切的想要把自己划分到某一个群体里面。

 

不管是内容还是实物的商品的价值,也已经从原来的单纯的“实用价值”转变到“体验价值”,然后更快速地变成了“社交分享价值”——当一个东西它让你觉得你有价值在朋友圈、社交媒体去分享,可能它就有了让你下单的价值。

 

在这种种的变化之间,“黄小厨”需要做什么?

 

“黄小厨”需要平静下来,我们希望更多地关注一些比较本质的可能性,去关注在这个世界上不同的能量体之间的排列组合、跨界、融合和新生,而不仅仅聚焦在界限,界限仅仅用于定义工具。




黄磊老师在一些论坛上也分享过,他说互联网其实只是一个工具,我们为什么现在都在说我们是在“做互联网”,每一个人都在做一个工具,但是工具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是做内容产业的人尤其需要去想的事情。

 

“黄小厨”希望既不高谈阔论,也不盲从热潮,凡是热潮一定会快速地过去。如果你顺应了一个热潮,你势必要紧赶慢赶去顺应下一个热潮,“黄小厨”以及“黄小厨”的内容,它的来路和去处,统统都是“幸福厨房的美好日常”。

 

很多人问我说“黄小厨”这个品牌跟黄磊之间什么关系?——黄磊是“黄小厨”这个品牌的创始人。怎么定义黄磊这个人呢?他是演员、是导演、是歌手,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他的身份,他在美食这块的才华被大家注意到是因为电视节目。


但他是大厨吗?不是。他是美食家吗?其实也不能这样说,黄老师并不希望给他自己在美食上身份非常明确的定义,他说他就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美食、热爱家庭也热爱分享的人,所以“黄小厨”这个品牌之所以会诞生,就是他希望能够以一个更具体、更系统化的方式,能更完整、更持久地向同样热爱生活、热爱美食的人们传递细水长流的美好内容。

 

 

 


“黄小厨”如何“离开”黄磊

明星刷脸,不如美食内容刷日常

 

作为一个明星自创的生活方式品牌,我们无法脱离开这个明星个人的光环,但是我们跟他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以及在内容实际生产的过程中我们对此的体会,还有我们在不同的媒体形态之间做的实验和尝试,包括我们在不同的新媒体网络平台之间做的跨界和尝试。这是我今天想要跟大家交流和分享的。

 

首先说说我们跟吉祥物——黄磊之间的关系。

 

黄磊就相当于“黄小厨”品牌的爸爸,我们这个品牌会天然地带着不可分割的、来自于黄磊这个人的一些DNA。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公众号的内容从去年9月21号开始上线后,一段时间里,我们有一个主打的栏目叫做《小厨FM》,当时它是每天都有的,是黄老师用语音的方式每天跟大家live式地分享他对于美食的经验、美食的技艺、美食的记忆或者是私房菜的菜谱。这个形式也可以说是“黄小厨”首创的。

 

但是后来我们想说,这个来自于黄磊本人的DNA的品牌,是否可以生长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骨骼和血肉?

 

首先,一个尝试,我们减少《小厨FM》栏目的频次,扩展其他的栏目类型。比如《小厨发现》,是从编辑的角度,整理和报道一些美好的、具引领性的生活方式资讯和态度。《小厨食事》是我们的自制短视频栏目,采取了比较精致化的短视频拍摄方式,介绍一些我们觉得在生活方式上很有亮点、很尊重自己的生活、很热爱自己的生活、同时跟美食相关的人物故事。

 

《小厨来客》,美食界名厨、达人来到“黄小厨”分享私房菜,或者分享他在厨艺上很实用的经验给大家,他可能擅长做烘焙,会做咖啡,或者会做美食,算是达人类的内容,形态上以好看实用的短视频+Gif步骤图的形式展现,很受好评。

 

《小厨食光》是来自社群的内容,会有我们社群中烘焙爱好者提供的食谱和一些技巧,配合黄磊老师早年间在台湾的“飞碟电台”做的《黄磊时间》的原声音频,陪伴大家度过周末下午茶的时光。

 

《小厨上菜》也是同样来自社群UGC的内容,大家会根据《小厨FM》等栏目分享的菜谱,或者是我们提到的一些食物和食材,上传他们自己制作食物的过程,我们从中选择出非常精致的内容再在我们平台上做二度的分享。

 

我们担心的一件事情,是离开了黄磊我们能不能活,而且能不能活得好?——结果是我们在打开率、阅读量、用户增速,这几个自媒体非常看重的指数上,完全维持了一个稳定的增长率。

 

我们的阅读打开率,大概在15%左右,是非常稳定的。在这个过程里,我们有一个结论,不管这个人是明星还是普通人,始终依赖存活在一个人身上的内容,潜力是有限的,但是社群是无限的,多个人的能量永远是大于一个人的能量。



社群这块,我们现在也开始做一些社群线下活动,比如有烘焙类的,有制作皮具的,有做咖啡的,还有顶级的寿司师傅跟大家分享最完美的寿司。负责社群活动的同事分享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第一次社群活动的时候,结尾跟黄老师视频连线,来参加的用户看到黄老师都很激动。


可是在之后的一些活动里面,大家对黄老师越来越冷静,扭头看一眼手机荧幕上的黄老师,SayHi就转过头去接着做他自己的事……其实这个过程是让我们很开心的证明即使黄老师没空,即使我们用不到他,我们的内容也有很高的吸引力。




“黄小厨”的更多可能性

《黄小厨的美好日常》&《黄小厨的春夏秋冬》

 

跟大家分享两件我们正在做的事情,首先,很多人说传统媒体死了,或者传统媒体是一个夕阳产业,但是我们好像做了一件从新媒体回到传统媒体的事情,我们把从去年上线到现在大概是6到8个月的时间里,来自《小厨FM》私房菜谱的内容重新整理、设计,把它变成一本书叫做《黄小厨的美好日常》。



第一批收到书的读者的反馈非常令人感动。我们把原本《小厨FM》原本里面的插画和菜谱,他讲述的美食故事落在了纸张了,当这些内容落在纸张上之后,仿佛沉淀出了一种更持久,更耐人寻味的,更具有吸引力的魅力。如果你每天睡觉前看这本书的话,相信你有一个美好的美梦。

 

第二件事,“黄小厨”跟腾讯视频一起联合出品了一个短视频的季播节目——《黄小厨的春夏秋冬》,6月8号即将上线,刚才大家看到的是初剪版的预告片。这个短视频节目是什么呢?现在做节气养生、做节气话题的人很多,可是从来没有人把它做成完整的作品,我们想要用心制作一个属于节气和美食和日常生活之间关系的短视频。


在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里面,对于时间、对于节气、对于时令在饮食和生活上的呼应,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仪式感,不管是从黄老师或者“黄小厨”品牌来说,我们都希望让大家在快节奏的生活当中,仍然能够领会那种,在时光里面体味你的生活本身跟时间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心情。

 

这是自媒体和互联网门户频道之间的尝试和结合,我们这个短视频节目是每周周播的,一年48期,因为有24个节气,在每个节气中间,我们会有一个迎合当时时令做的时令话题。


在“黄小厨”自媒体和腾讯视频门户平台之间的结合,除了这个短视频节目,我们还会上线一个叫做腾讯视频的“黄小厨”美食频道,在这个频道里面将容纳更多的美食及生活方式内容,不管是自制的图文内容,还是收集、发掘的为大家介绍关于美食、关于生活方式的精彩内容。

 

腾讯的伙伴们也一直在讲,我们联合出品,其实是在新媒体或者在新时代社群和互联网门户平台之间一种新形态的内容产制尝试,我们期待它有非常好的效果,在全网全平台的宣传推广之下,我希望能够让大家都感受到来自《黄小厨的春夏秋冬》的那份温暖和那份真诚。


《黄小厨的春夏秋冬》接下来还会接着做,或者会衍生出其他的“黄小厨的某某某某”,其他的短视频IP,请大家和我们一起期待。

 

相对于时尚、相对于科技,相对于其他的主题来说,美食的这个领域,它的不变性是非常高的,比如说对于食材、食物的色香形味的感受,你不会随着传播方式和时代的变化而转变。


品味美食和共享美食的过程,带给你的温度和温暖的感受,也不会随着时代改变。来自整个过程里面的人间烟火的美好,也不会随着时代的老去,就从你的生活标准里面降低。它带来的美好生活方式上的感受,最终会回到生活本身。

 

黄小厨希望在这样的底色上,用幸福厨房的美好日常,一直陪伴着你。


(本文系“黄小厨”品牌总监李贞在5月27日新榜“+新媒体开放日--美食篇”上的演讲整理稿,嘉宾已确认)



- The End -




以上内容使用新榜编辑器发布。新榜编辑器,多平台一键分发、海量在线图片搜索、大数据帮你了解“什么值得写”、丰富的样式中心,可能是全中国最好用的编辑器。




| 新榜热文 |

公众平台App | 视频黑马 | 商标注册

千万粉丝 百度莆田系 | 传谣不止

功夫财经 | PGC视频报告 | 插坐学院

代认证 | 大神keso | papi酱拍卖

网红排行榜 | 评论区网红 | 左志坚

 网红报告 | 57例融资 | 山寨号 

 白皮书 | papi酱 | 短视频风口 

 QQ百万粉丝 | 投资石榴婆 | 石榴婆说 

 特稿大电影 | 视频自媒体 | 形势分析

 政治第一 | 十万点赞 | 头条红利 

 公号买卖 | 鲁豫有约 | 管理之坑

分享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