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风端,腐国夜空最闪亮的星、怕黑、拖延症晚期、钱永远不够花……”输入书名,分析阅读基因,生成性格标签图片,寻找和你具有“灵魂相似度”的阅读伙伴,一款“以书识人”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在书友中传播开来。
“不装未卜先知运筹帷幄了,基本上,‘以书识人’在我的朋友圈刷屏这事,就是一次意外。”风端是图书社交App美丽阅读的创始人,这次“以书识人”也是由他们的产品团队策划和执行的。
正如风端所说,刷屏在他的意料之外,但他们的确很花了不少时间在打磨这个小工具,搜集用户需求,快速更新迭代,避免踩微信的雷区。
● ● ●
这款阅读基因工具不碰微信的禁区
“我们现在还在加班看‘以书识人’的进展,就在这里聊着吧。”昨晚9点半,榜妹通过微信联系到风端,很明显他也还在加班:“待会万一没声音了,可能是我跑开处理点事情,别急,很快就会回来。”
风端在媒体圈颇有名气,曾进入IBM担任系统工程师;2000年进入《南方周末》,后来他负责《南方周末》的新媒体业务,带团队研发的南方周末App,曾很长时间是中国第一新闻App。2014年,他从《南方周末》离职,获得真格基金和IDG的投资,低调创业,做的正是这款美丽阅读App。而这次在书友圈里小火的“以书识人”也许是他难得的“被高调”。
粗看“以书识人”,不少人感觉和之前几款爆红被封的性格测试有些类似,榜妹却觉得细节之处,尽是不同。以测试的界面以及性格标签图为例,没有任何引导关注和分享的文字、图片或者按钮。部分界面的用词也非常规范,例如“长按识别二维码,生成你的阅读基因”,完全没有违反微信运营规范的地方。
性格标签图用词规范,不引导关注和分享
为什么这款小工具能够安全传播?来听听风端怎么说。
新榜:“以书识人”是你们做的1个七夕策划吗?
风端:七夕这种日子,做个应景的小玩意,基本上是必备功课了。最近我们刚好把“美丽阅读”App中图书兴趣标签和用户特征标签给梳理清晰完毕了出来,数据基础夯实了,所以就有小伙伴想出“找Soulmate”的点子。
书是兴趣的最佳载体,我们的每一本书都能连接到让我们感兴趣的人和事物,我的藏书就是我自己独特的兴趣脸谱。“美丽阅读”前期App的运营中,积累了非常扎实的数据基础:建立了超过450万本书的完备档案,细致到每本书多少页;这些书里超过90万本,能用手机通过书脊就识别出来(这项数据我们是世界第一的),超过350万本能通过扫描条码识别。在这些数据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千万数量级的特征标签库。“以书识人”这个小工具算是对数据库的一次应用,主要就是把枯燥和硬的特征数据翻译成大家感兴趣的人话。
新榜:“以书识人”会和之前爆红的性格标签测试有点相似?
风端:其实这个点子是在柏拉图之前,但肯定柏拉图的案例会影响到我们。我们这次的推广是倒推的,什么利于传播,产品就把这个事倒逼出来,什么不利于推广,在产品上就先杜绝。
“以书识人”不是测试,标签来自图书的特征和拥有图书的用户特征。但是单纯列出这些信息,太枯燥了。所以我们用更贴近用户的话,把特征信息做了一次翻译。以书识人的结果就是用户的读书基因报告,更接近数据可视化图表。
● ● ●
“我们没太担心微信封杀的问题”
前有“柏拉图App”性格测试涨粉数百万后被封,易到周航控诉App分享到微信的内容被屏蔽,不少运营者已经变得草木皆兵了。
易到的应用因为浮层涉及诱导分享,触发了朋友圈保护机制,从而被封
在采访风端的2个小时中,我们碰上了几次代码更新、云服务商的资源分配等情况导致“以书识人”的服务中断。测试页面无法打开,显示“抱歉,出错了”、“未关注该测试号”,不少用户都非常紧张,以为微信把这个测试封杀了,但风端一直很淡定:“坦率讲,我们不是完全没担心过微信封杀这个问题,但真的没太担心。”
新榜:不担心“以书识人”被微信封杀吗?
风端:最近这段时间,经常能看到什么活动又被微信封杀了。
微信挺有意思的,它一直给开发者传递的信息非常清晰和明确——对用户有用、不骚扰用户,但具体到如何判断一个应用是否违反了原则,则完全是一个不透明的黑盒子。挺多人对此有不同看法,也会尝试打擦边球。由于我们这个策划很轻,主要还是希望快乐、好玩。如果被封杀了,就不好玩了。 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明确:绝不打擦边球,不把关注公号作为使用“以书识人”的前提条件,所有的文案一律不出现分享。
我们希望这份阅读基因报告真的对用户有用,能够帮助TA更多的了解同样喜欢这本书的都是些怎样的人。
本质上就这样,用户想分享的时候,再艰难也会分享出来。支付宝出个人财务报告的时候,还有知乎五周年,都是需要用户做很多麻烦的操作才能分享到朋友圈,但扛不住用户就是辛辛苦苦一张一张截屏然后分享到朋友圈刷屏啊。
● ● ●
不诱导分享、不强制关注
也能有爆发的效果
一个冷启动的小测试,既不诱导分享,也不强制关注,到底能有怎样的效果,这或许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据风端团队搜集到的数据显示,引爆从8月10日下午5点多开始,到当天24:00的7个小时里,每个小时的新增参与者都在100%以上。当日参与阅读基因测试人数超过10万,保存测试图片的用户比例为60%,每20个完成阅读基因报告的用户,就有1个下载美丽阅读App。
说是冷启动,这种“冷”绝对超过一般人的预想。
8月9日当晚,仅“美丽阅读”的服务号在头条位置推送了‘以书识人’的内容,因为是小号,当晚的数据很一般,微信图文不到2000的阅读数,有300人通过文末“阅读原文”成为“以书识人”的第一拨用户,最终有1千多人参与了测试。
当晚,风端和团队的小伙伴也没有在自己的朋友圈宣传,但是他们还是发现了很有趣的数据:“300人通过推送图文‘阅读原文’参加了测试,但总共有1千多人参加测试,这意味着,这300来人,让另外700多人也参与进来,最终参与者是初始用户的3倍多。”
昨天下午5点,数据有了明显的爆发,“10分钟里,我的朋友圈一下子出现20几份阅读基因报告,在我参加的一些群里,也有朋友主动把‘以书识人’的网页或者基因报告图片分享出来。”风端这才让同事放下手边的工作,重新加入进“以书识人”的项目中。
新榜:整个测试的具体操作和流程是怎样的?为了保障用户体验,你们有做了哪些努力
风端:整个过程不需要跳转到App,全部在微信中完成。
1. 用户可以在微信中完成以书识人的过程;2. 结果图片可以保留自己用,如果愿意的话,也可以分享;3. 结果图片中有二维码,在微信中识别之后会跳转到以书识人的页面参与。整个过程无需打开我们的App。
10日晚6点到7点,我们使用的云服务商出了点故障,运维的工程师赶紧跟他们磋商修复;原本为七夕准备的文案和素材已经过时,得赶紧调整;用户量增长大,我们又压缩了一遍网页;很多比较早参与的朋友不断给我们反馈在他们的群和朋友圈出现的用法,比较集中的就是,大家也喜欢问“你猜这是哪本书的报告”,所以我们又调整了产品的样子,直接就帮用户问了……总之,忙到现在,一共迭代了12个版本。
版本更新中的细节变化
新榜:在不断的迭代过程中,这款工具的哪些部分在更新?
风端: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优化技术,让结果更快,二是优化体验。譬如压缩整个网页的大小、补充“认不出”的书。在过去的一个小时(10日22:45—23:45)里,生成一张图片的时间,减少了将近30%,一小时前,大概生成一张图片要2.5秒,现在不到1.8秒。
之前我们主要的精力放在App的开发上,“关心用户反馈,快速迭代”肯定是王道,但App,迭代的周期再怎么快也要几天。像这种一晚上实时听反馈,立刻梳理,马上迭代,即时可以看到效果,这个经历还真的很有意思。
举个例子,用户到了“以书识人”的页面,输入自己最爱的书籍名称,然后生成这本书的阅读基因报告,在10日晚5点到现在的7个小时里,每小时完成这个流程的用户比例分别是49.71%、58.81%、59.24%、61.15%、61.82%、62.19%、65.07%,用户完成率大大提高了,只有做产品的人,才能体会这是怎样一种让人兴奋的体验。
- The End -
●
●
●
● 新榜广告平台,提供广告主和媒体主自助交易服务,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资金担保。同时,新榜还提供广告营销增值服务,包括策略投放、产品组合、效果监测等,覆盖平台信息流、头部KOL、中长尾自媒体等海量移动端广告资源,全面服务于品牌客户及渠道代理商公司。
微信客服: newrankcom;电话:400-0066-059
● 营销新榜样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