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标一下新榜,及时了解关于新媒体的一切
“做内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
“做了10年优质视频,做过两份全国TOP10期刊,操盘过数千个爆款故事。”
“帮助数以百计的企业家、品牌成功破圈。”
这是“一条”创始人徐沪生个人IP账号的简介,也是他对于自身定位的总结。
今年3月,徐沪生发布了首条个人IP视频,分享他对于创始人做IP的看法:“创始人要做自己喜欢或擅长的内容,跟专业和商业模式相结合,再长期坚持下去。”
打造个人IP账号,为企业找到新的流量入口,几乎是所有创始人IP的目标。而如何把控创始人IP的尺度,则需要专业人士的介入筹划。
作为一家成立十一年的内容公司,“一条”打造过多个现象级内容爆款,比如斩获7亿播放量的《中国最孤独的图书馆》,一度带火当地旅游业,让“最孤独”成为“最热闹”。
“一条”内容爆款背后,是徐沪生的主导策划,多年的幕后操盘经验也让他对于内容行业和IP打造有了更深的洞察。
基于此,2024年开始,“一条”推出了个人IP、创始人IP打造两门课程,徐沪生深度参与授课。他认为,未来的优质内容必须与个人IP相结合,于是在2025年,他也选择躬身入局,建立自己的个人IP账号,以同行者的姿态一起探索。
在此期间,徐沪生发现创始人做IP这件事并非一蹴而就,尤其大多数创始人非内容专业出身,在准备脚本、拍摄视频等环节都需要时间去磨合和学习。
“在抖音搜‘创始人’三个字出来,你会发现全部是怼着大脸拍的,画面要多丑有多丑,我觉得这造成一种很大的误导。当1万个人都在按照“怼脸拍”的模式做创始人IP时,除非你做得早,那才能成功。”
近期,新榜编辑部围绕创始人IP培训、幕后操盘手走到台前做个人号、“一条”的转型不转行等话题,与徐沪生聊了聊他的观察与思考,以下是对话实录。
“再好的内容,
一定要和‘人’结合起来”
新榜编辑部:决定做创始人IP业务和个人账号是出于什么契机,经历了什么样的思考过程?
徐沪生:其实蛮简单的,这两年,创始人IP、个人IP,已经成为内容领域最大的增长点。中国有数以百万计的企业家,未来要打造自己的个人IP。个人IP的核心就是视频。而我们是内容、视频领域的领军企业,没有理由不做。
这两年,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内容行业发生了一次巨变:再好的内容,一定要和一个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将流量变现,实现商业闭环。也正是因此,平台算法才会空前重视“互动率”,这是符合逻辑的,因为没有互动,就没有真正有效的商业转化。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一个真实的人,比一个品牌,认知及转化的效率要高一百倍。
一条拍了10年的优质视频,捧红了很多的超级个体,但我们发现用一个短视频一次性地讲述超级个体的故事,是很大的浪费,有很多超级个体,他们的故事值得用一个账号来持续讲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后来做了MCN)。
后来又发现对于很多企业家,他们非常努力地能把企业做到一定规模,本身就是十分精彩的故事,但这些故事可能从来没有很好地被讲述过。
把这些故事讲好,对于企业家、他们做的事业本身就是一种有效推动,所以我们来做了这件事。
市面上的网红,有超级个体,但是没有优质内容,导致他们旋起旋灭,无法超越周期。
优质内容+超级个体,才是未来最佳的形态。
新榜编辑部:《创始人IP打造·基础班》和《个人IP线下线上训练营》两个课程的价格分别是6980元和39800元,你们依据什么定价?目前除了课程付费,还有其他衍生收入吗?
徐沪生:定价也是参照了外面类似的课程的价格。我们不做最低价的课程。
课程除了本身的收入之外,更重要的是:一些企业家学员,会转化为年度深度服务的客户,由我们为他们打造创始人IP。
新榜编辑部:这不是你们第一次尝试付费课程业务,2019年“一条”就推出了付费课程;2024年开始“一条”上线了《创始人IP打造·基础班》和《个人IP线下线上训练营》,再次入局付费课程。和上次相比,这次开课有什么新感受?
徐沪生:之前的付费课程,我们是和外部老师合作的。这两年随着个人IP、创始人IP的迅速崛起,我们意识到,原来我们自己的核心能力,才是需求极大的课程。
之前是,你有个很好的课程,我们来帮你拍视频,用我们的微信号、视频号来推广。我们也没意识到,拍视频、做IP、起号,本身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需求。这也是一种“灯下黑”。
新榜编辑部:报名上课的都是哪些人,目前有哪些不错的学员案例吗?
徐沪生:这个就太多了。
学员分两种,一种是达人,他们在我们这里学习了优质内容的流量模式,单条视频的流量,从几千跃升到几百万,可以接广告、做商业化。
我们的学员主要还是大大小小公司的企业家、创始人,通过做视频,让他们的精准获客变得更加容易了。有家具买手店学员,一条视频流量几千,却卖出几十万的设计师家具。也有开高端设计酒店的(比如“大C在良壤”经营的酒店),做了半年之后,整个酒店知名度大大提高,节假日一房难求,承包的大型活动也越来越多。
也有超大型企业,要做数量庞大的员工个人IP矩阵的,我们也可以提供全套的培训、内容规划、视频打样、执行指导等。
就像你们的新榜矩阵通,就是针对这种需求的产品,可以配合完成总部管理、统筹任务、数据分析、线索留存等整套流程工作。
新榜编辑部:IP系列课程目前开设了多少期,课程内容的迭代频率是怎样的?最终整体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
徐沪生:已经开到十几期了,内容也在不断迭代更新。
可以说,一开始我们靠的是热忱,靠对学员的深入服务、长期服务。现在靠的是我们的方法论的不断优化,反过来也可以让更多的学员、更迅速地入门、上手。
IP课程的报名人数一期比一期多,很多都来自老学员的推荐。作为一个具有十年优质视频经验的公司,我们有最富经验的骨干团队,每个人都操刀过上百条爆款视频。这是我们最核心的竞争力。
老师有两种,一种是技术含量不高(类似小学老师),但是会上课。一种是研究性老师(类似大学老师),我们算是这一类。只不过,我们要快速学会怎么教课、做服务。但是课程本身是很实操的,学员又是高素质的,很多人就是成功的企业家,所以教授过程还是很顺畅的。
新榜编辑部:前面提到一些企业家学员会转化为年度深度服务客户,“一条”目前有多少深度客户,转化率是怎样的?能否说说具体合作模式。
徐沪生:创始人IP的价值,远远超过让老板来为企业代言,创始人IP背后的问题是:社交媒体时代,每个企业、品牌,如何做传播推广?
优质内容是最好的营销。
这个革新,未来会引发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的巨变。营销团队、市场部、品牌部、公关部,全变了,都要变成以内容核心,而不是以营销为核心。营销目的是花粉,内容是传播花粉的风。没有风,就什么都没有。过去的“风”,是电视台、传统报刊,后来是kol合作、流量投放,这些传统模式,越来越失效。
再深入下去,内容做好了,获客问题解决了,传统的销售团队也会被重构。比如一条的课程以及创始人服务,就完全没有销售团队。就靠我们的内容,尤其是我的个人IP的内容。这可以大大节约获客的成本。
企业家需要专业的服务,从个人IP的战略定位、人设梳理,到内容规划、视频拍摄、商业转化路径设计等等。在社交媒体传播方面,我们毫无疑问是专家,而且我们不仅仅是一家内容公司,我们对于电商、直播、线下,都有丰富的经验(当然也有失败的教训)。
我们合作模式主要是年度的咨询和制作服务,也就是企业家出一个人,加一个小助理就可以,其他的事情都是我们来做。如果对方内容团队,那我们就提供纯咨询,指导其团队进行内容生产。
我们会对企业和企业家进行深入的调研,我们叫“内容寻宝”,本质上,我们认为真正的有价值的内容,在企业,在企业家自己身上,只不过他们过去不知道那些才是内容,更不知道应该如何讲故事、拍视频。
我们不会策划一大堆内容,然后让企业家去演,那种模式本质上是把企业家与娱乐网红,混为一谈了。
目前合作的客户数量,可以说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合作模式本身的深度、广度,也在不断迭代。比如有的超大型企业,可能除了创始人要做个人IP,高管也会做,然后,还有数量庞大的员工个人IP矩阵计划。
目前我们的模式,就是我和对方创始人先谈。谈得很一致,才往下推进。我们不主动推进(对方的战略意愿是第一位的),也不主动拜访客户。
关于转化率,我要强调指出,我个人的视频,是关键性的原因。对方都是看了我的十几条视频,充分了解了我们的方法论、价值观,然后才找过来的。这样,转化率会大大提高。
过去销售环节,主要靠“陌生拜访”。一方面,非常消耗人力,另一方面,就算达成了合作,双方其实是不够了解,有很多误区,合作起来之后一样会非常消耗人力,要花很多时间,不断去做基本层面的沟通。
有了创始人IP视频,这些分歧,90%都在在双方未见面之前,就解决了。
“创意工作要标准化,
这是我们十年来一以贯之的”
新榜编辑部:你做个人账号,对于你们做IP业务是一个必选项吗?
徐沪生:是的。我们教别人做创始人IP,我自己不做,就太奇怪了。
新榜编辑部:能展开讲讲你的个人账号背后的内容定位、工作流程、团队配置、数据目标大致是怎样的吗?你最关心哪方面的数据?
徐沪生:我的个人账号,就是一个专业的垂直号,聚焦于个人IP、创始人IP、视频生产这些内容,我也不需要泛流量。我最关心的是最终转化。这个号是我们个人IP业务的样板间,也是实验区。
抖音、视频号、小红书上的徐沪生个人账号
通过亲自做这个号,我打通了创始人IP的所有环节,按照第一性法则,把每个环节都做到最大的优化。从质量、流程,到团队配置、账号运营,删繁就简,力求极致,做到我们能力所及的最佳模式。然后,我们的骨干团队,在服务其他创始人的时候,可以复制这些模式。
这个账号的团队配置是极轻的。选题、出镜讲述,完全是我自己,然后由一个编辑进行整合。因为当局者迷,即便是我,也需要另一个专业人士的客观视角。
新榜编辑部:对“一条”来说,做创始人IP业务的难点在哪,你们怎么思考和解决?
徐沪生:难点就是创始人IP视频,不同于我们一条过去的视频。
一条的视频,一个人只被拍一次。创始人视频,一年至少要拍50条视频。
一条的视频,报道的往往是极致的故事、极致的美学空间,创始人IP没有这么极致。
一条的视频,我们是强势媒体,采访对象一般不会干涉我们的报道。创始人IP项目,我们怎么说也是乙方。
由此导致了整个内容生产的模式,有很大差异。但是本质上,我们不做娱乐类内容,只做真实的内容,用最优质的视频呈现出来,这一点和我们过去的经验是完全一致的。
我们以“单条短视频”为单位,全面重构了内容生产流程及标准。每个环节,都追求极致效果。哪怕是“口播视频”,也可以做得很高级,可以降维攻击那些拿手机怼着脸拍的创始人视频。故事本身,也可以讲得非常精炼、有层次,当然,也包括一些类似黄金5秒、15秒、封面设计之类的技术。我们整理了一下我们背后的标准化技术动作,整理出来足足有221个!我们自己都惊呆了。
总之,从文稿,到视频拍摄,到剪辑节奏,到运营,创始人IP还是一个多环节的技术活。别人就算每个环节都学到我们8成,50个、221个环节乘下来,就拉开巨大差距了。
另外一个难点,就是创始人本身,绝大多数是零基础,对于拍视频,有一个适应过程。这会影响到合作初期的视频品质和数据。对此,我们需要和创始人做好预期管理。我们写了一个冷启动期的《一条使用手册》,事无巨细地列出了双方要达成的各种共识,比如,冷启动期,只做简单的动作,把简单的事情做到不简单,做到极致;不做规定外的动作;只要方向正确,就一定可以成功,等等。
新榜编辑部:据你观察你们有哪些竞争对手或者说对标对象,“一条”在其中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呢?
徐沪生:我们的模式是“优质内容+超级个体”,这个模式目前还是独一无二的。绝大多数“对手”,都聚焦于打造超级个体,让个人、创始人成为网红。我们是从优质内容、优质视频入手。
绝大多数“对手”更像明星学校、演员培训班,我们更像电视台模式,有节目策划能力,有视频起号的能力。创始人比过去的主持人更重要了,但背后是我们教他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节目,而且是有实质性价值的的节目,而不是纯个人表演类的内容,不是说相声、讲段子。
网红的成功概率,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而打造优质节目+超级个体,成功概率要大太多太多了。
打造优质内容,我们有十年的经验。而几乎每个创始人身上,都有极好的内容,无论是其专业领域的认知,还是个人成长、公司治理等方面的认知。我们只需要把它们挖掘出来,变成短视频。
新榜编辑部:为什么没有选择做线上课,而是很重地做线下?课后的服务周期有多长?
徐沪生:我们的IP课程的实操性还是很强的,很难在线上进行。线下上课,最大的好处就是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尤其是和企业家学员。
课后的服务期,因为微信群一直在,所以几乎可以说是永久性的。
新榜编辑部:线下服务毕竟是一对一、需要长期跟踪的,是否有课程规模化的打算?在未来,创始人可能会在哪些领域得到发展?
徐沪生:一方面,我们要不断优化我们的课程、方法论。创意工作要标准化,这也是我们十年来一以贯之的,不然我们也不可能每天出品一条优质视频。
创始人IP服务,这个业务一定是一个精品业务,服务的客户规模有限。但是可以纵深发展。比如,更高的品质,就意味着更高的服务价格;比如,大型企业的个人IP矩阵,也是潜力巨大。
另一方面,以优质内容为核心的个人IP,具有更广阔的运用空间。
比如,我们已经开始尝试把它运用于我们的线上艺术拍卖业务,未来,我们会和拍卖收藏界的专家、公司合作,我们帮他们打造个人IP,同步,我们双方展开线上拍卖的合作。这可以解决拍卖收藏界长期以来的最大的痛点:获取新买家太难太难了。只有用优质的内容,用个人IP的模式,去做传播,去破圈。
未来,以优质内容为核心的个人IP,可以运用到更多的领域,比如出版领域,实现商业模式的颠覆式创新。
新榜编辑部:据说你现在每天要回复上百条学员提问,怎么分配自己的时间精力?能简单描述一下你最近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吗?
徐沪生:我的工作强度还可以,算是新业务的产品经理,以及唯一的销售。每一个创始人IP的深度合作,都是我自己来谈的。创始人对创始人,谈起来特别简单、直接。
我现在的主要精力,都用于打磨创始人IP服务产品,面对不同创始人IP项目的各种问题,提出及时的解决方案,并从中总结规律,形成一个标准化的方法论。
开展一个新业务模式,所有的问题,一开始只能由团队硬扛、死磕。但是90%的问题背后,一定是模式问题。模式的调整、优化,是我最核心的工作。
晚上就是学习时间。和学员的微信群的交流也挺多的。来自他们的问题,是最宝贵的财富。能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是最考验我们的方法论的。
“创始人做IP,
‘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
新榜编辑部:在通过创办个人账号打通创始人IP全链路的过程中,有哪些细节是以前没有想到、只有真正实践才会发现的?
徐沪生:“工作现场有神灵”,我自己做了之后,可以说全面了解了所有环节,然后可以进行全方面的优化、简化、极致化。
最突出的一个发现就是:过去,我们也习惯了把所有视频的流量,按从高到低排列,然后寻找爆款视频的共性、“失败视频”的共性。自己做了之后,我深刻地意识到:创始人IP,不同于达人、网红,我们追求的自己已有的商业模式的转化,追求的是新客户、大客户、好客户。
然后,我就可以发现,爆款视频,固然是好事。但是一些专业性强、流量低的视频,直接带来了理想的目标客户。
于是,我们作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区分:区分求流量的内容、求转化的内容,两种内容,诉求不同。——我们应该有两列流量表,数据的要求应该至少有10倍之差。
A、不要在每个视频上面,又要流量,又追求转化。
B、追求流量的视频,就不要太关注转化。追求转化的(专业型)的视频,就不要太关注其播放量。
C、尤其是:追求转化的视频,不要起泛流量的标题,不要做泛流量模式的开头。
D、追求流量的视频,是让更多人知道你、喜欢你、关注你、信任你。追求转化的视频,是让这些信任你的人开始下单,产生交易,实现商业变现。
总之,我们认为,创始人IP,不同于达人、网红IP,他们唯一的共性,就是“个人IP”,要有一个真实的个人。除此之外,很多环节的标准、商业目的,都是不一样,乃至截然对立的。
用网红IP的套路,做创始人IP,是一个严重的错位。
新榜编辑部:你最关心个人账号的哪些数据?是否会因为账号数据感到压力?
徐沪生:我最关心用户画像的精准。从后台的数据可以看得出来(手机型号、地域、年龄等),从留言区也可以看得出来。最终的商业转化率,当然是最重要的指标。
一开始,我觉得不必过于焦虑数据的高低(虽然2个月下来,我的账号的数据是超乎我预期的)。我也不是简单地只看每个视频的流量高低。
按我们的方法论,我们会把内容大致分为两类,一类追求流量,一类追求转化。后者,则无需过度关注其阅读数据,而关注其转化效果。
这就是我们的“内容漏斗”模型:漏斗的上部是流量,漏斗的底部是转化。漏斗外面,就是我们不应该去触碰的话题,与自己目标无关的话题,再热门也不要去碰。
新榜编辑部:一个成功的创始人IP是什么样的?
徐沪生:比如我们操刀的良壤酒店创始人的号:“大C在良壤”,作为一个高级设计酒店,短期之内,入住率大大提高。当然,我自己的号,现在变成了我们的一个标杆样品。
一个成功的创始人IP,首先是围绕自己的核心商业模式展开的,绝不能搞成娱乐网红。有的创始人个人特质很强,极具亲和力,但是大部分创始人的核心能力是自己的专业能力,而不是娱乐能力。围绕创始人的专业做内容,面向精准用户,是真正的长久之道,舆论风险也最小。
新榜编辑部:如何看待雷军和刘强东的老板IP?
徐沪生:雷军和刘强东,对于绝大多数企业家,没有太多的可参照性,因为他们已经是国民级的明星企业家。
我更关注那些大众知名度不高,但是在精准获客上做得非常厉害的创始人,他们的品牌也不是国民级的。但是他们拥有哪怕只有几十万忠实粉丝,可以把销售规模做到几个亿、十亿;除了内容,营销费用几乎为零,公司利润率极高。且没有大众网红的那些舆论风险——破了圈,但还是足够低调,闷声服务自己的用户。
新榜编辑部:你提到创始人做IP最怕出错,有哪些是你认为创始人做IP一定要避的坑?
徐沪生:最大的坑,就是遵循上一代娱乐网红的成功模式,把自己搞成了一个单纯追求流量的娱乐明星,这对公司形象、品牌形象,会构成很大的伤害,难以修复,商业目的模糊不清,整个操作莫名其妙。
其次的一大误区,就是以为内容一定要很低俗。做IP,不能高高在上、不说人话,但是走到极端,刻意低俗,刻意画面粗糙,甚至故意搞得很油腻,就大错特错了。就算拿到了流量,也是低质量的流量,商业转化的价值极低。
新榜编辑部:你曾说自己是“全上海滩最不懂交际的主编之一”,但无论做IP课还是个人号都需要大量且频繁地向外做交流,这个过程对你来说是一种挑战吗?说到这里想问下你的MBTI?
徐沪生:我是ISTJ。
做号,恰恰可以使我们免去大量低效的社交。做个人IP,在自己办公室、家里,就可以做,一周拿出一个下午就可以。做号最大的好处,就是让获客变得更容易、更精准。用户主动找上来,而且是看了视频之后,已经对你有了信任和认可。
上课、做创始人服务,这种交流的主题,100%是专业领域的,是我自己最熟悉、最擅长、最喜欢的技术活。
这与我们的创始人IP的方法论也是一致的:你不需要做过多的情绪消耗,回到自己的专业领域,像平时一样讲话,掌握讲故事的艺术、拍视频的技术,就可以了。这些方面,“不做什么”(比如不要做网红、不要抄爆款),比“做什么”,更重要。
新榜编辑部:目前你在视频号、抖音和小红书都开设了个人账号,你是怎么做平台选择的,几个平台的运营策略有什么不同?
徐沪生:三个平台投放完全一样的视频,没有什么特殊的运营策略。我们的策略就是把精力花在内容上,优质内容是最好的运营。几个平台,视频号最佳,抖音最弱;小红书涨粉之快,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
新榜编辑部:作为资深内容人,能否聊聊现阶段对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小红书、b站、快手几个平台的内容观察?
徐沪生:公众号的图文模式,肯定会持续下滑。微信系统,未来一定是视频号独大。视频号的社交关系权重,对于高客单、高净值人群的商业模式,最为有利。视频号+公众号,可以顺滑地导入私域,也是一大优势。小红书客质也很高,环境相对干净,获客转化也不错。抖音最适合大众化、娱乐化的内容。
作者 | 小八 哪吒
编辑 | 张洁
关于新榜
• 作为数据驱动的互联网内容科技公司,新榜提供新媒体内容营销和企业服务系列产品,助力中国企业数字化内容资产获取与管理,服务于内容产业,以内容服务产业。 • 我们的客户既包括腾讯、字节跳动、阿里巴巴、中国平安、比亚迪、京东、通威、贝壳、宝洁、欧莱雅、联合利华、雅诗兰黛、迪士尼等头部品牌,也包括正在蓬勃成长的中小企业、新兴品牌和MCN机构。面向企业的内容化组织建设,新榜提供从公域流量募集分发到私域内容运营建设的各项所需。 • “新媒体,找新榜”是我们的使命。凭借全面稳定的新媒体内容数据产品和企业服务能力,新榜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上海数字广告领军企业,曾荣获“全国内容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上海文化企业十佳”、“中国广告新媒体贡献年度大奖”等称号,拥有多个传播评估监测专利。浏览器搜索新榜官网,获取更多新媒体动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