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

全网播放量超千万,逃离建筑行业后他用一个爆款AI视频“重启人生” | AI新榜对话

AI新榜
新榜独家AIGC


作者 | 石濑
编辑 | Kino


AI视频“淘金热”卷到现在,普通人还有机会吗?


“梦游牛油果”就是绝佳的突围样本。不久前,他还是一个建筑设计师,但仅靠自学B站教程,就创作出了全网播放量超千万的爆款AI动画短片——《“莫蒂,欢迎来到刻板印象宇宙……”》(以下简称《刻板印象宇宙》)。


短片以《瑞克和莫蒂》主角二人组穿越到了一个极具中国本土特色的“刻板印象宇宙”为主线,将一系列密集的地域梗和辛辣的讽刺融合成了一个长达7分钟、叙事完整的二创故事。



截至目前,《刻板印象宇宙》在B站、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累计播放量已突破千万,其中B站和抖音获赞分别达到56万和48万。


可以说,这部作品无论在画面呈现还是叙事编排上,都展现出了背后创作者远超新手水平的成熟技巧,这让“梦游牛油果”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叫好,B站粉丝数从不到10万涨到了16万,还在AIGC创作圈引起了广泛讨论和追捧。


围绕《刻板印象宇宙》的爆火,我们最近和“梦游牛油果”聊了聊:这部短片的幕后制作、他投身AI视频创作的初衷,以及普通创作者如何在这条赛道上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



全网播放量超千万,

《刻板印象宇宙》是如何诞生的?


《刻板印象宇宙》之所以能够爆火,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它带着“AI制作”的标签,而是短片在解构“地域刻板印象”这个话题上,故事情节和台词打磨得足够出彩


比如,短片一开场就是雪王大战东方明珠,这源自近期走红全网的“在上海不能喝蜜雪冰城”地域梗。



接着主角二人组走进了一家菜单上写着“东方明珠特调”和“沪爷的黑咖”的咖啡馆,店主会跟你强调“空间氛围的设计”和“International”的重要性,还会在被叫“个体户”时恼羞成怒,表示自己是主理人



视频中还出现了大量网上广为流传的地域印象,比如河南人偷井盖,山东大汉开挖掘机迎亲,广东人骑蟑螂,以及关于江西“天价彩礼”的讨论。


不过创作者显然不是单纯想做一个中国地域梗笑话段子集。视频后半段,《人民的名义》中的李达康对莫蒂说“刻板印象不是天生的,是被反复重复制造出来的”,或许才是这部作品真正的主题。



这点还可以从大量的网友评论中得到印证,相较于对AI技术的惊叹,绝大多数讨论都聚焦在内容本身:有人认为创作者在结尾上价值是刻板印象;有人认为刻板印象无法消除所以继续猛烈地玩梗;也有人认真分享消除刻板印象最好的方法是“实地探访”。



借用一个网友的总结就是“视频已是佳作,配合评论区才更是艺术品。”



不同观点和讨论的交融碰撞,让这条视频的评论区形成了一个开放的讨论空间。某种程度上这极大促进了视频的传播与分享,使其具备了成为爆款的潜质。


从大的AIGC内容生态来看,随着AI猫猫、AI解压视频这类内容在社交平台上日渐泛滥,观众对AI技术带来的视觉奇观已经见怪不怪了。当技术的新鲜感褪去,如何创作出适合AI呈现的故事和创意成为关键,这一点在“梦游牛油果”的视频工作流里体现得最直接:他会花费80%的精力和时间来构思剧本和制作分镜。


其中分镜制作是“AI生成+人工精修”的混合流程。比如,他会把GPT-4o、Flux等工具分别生成角色和场景、再通过Photoshop进行合成处理。




一些关键镜头,如特定动作或正反打镜头,他甚至会借助传统手绘和3D建模来确保画面表现力。



“梦游牛油果”的原创动画IP《外星小偷里贝》角色是画师手绘的,相关角色也出现在了《刻板印象宇宙》里。



在他看来,只要把分镜做得足够细致,能够清晰勾勒出人物的运动轨迹,那么仅靠静态图像也足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和很多人小时候玩过的“翻页动画书”原理是一样的。



剩下20%的工作,就是把分镜转化为动态视频、再把所有素材拼接在一起。视频生成方面,他主要用的是海螺和即梦;声音方面,他用的是FineVoice克隆了原作瑞克和莫蒂的声音、配乐上用到了Suno。最后,将所有素材剪辑拼接在一起,《刻板印象宇宙》便由此诞生。


这部时长7分钟的AI动画短片,“梦游牛油果”制作了近一个月,算力成本花费了上千元。为了降低AI视频的抽卡率,他的一个小技巧是:把提示词写得尽可能简单,只需要说清楚镜头运动以及主体动作即可,这样AI的响应反而会更好




从建筑专业到独立动画创作者:

要用AI放大个人“长板”


在成为一名全职AI创作者之前,“梦游牛油果”早在Sora发布预告片的时候,就已经对AI视频创作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在他看来,“AI是一个能打破专业壁垒和资源垄断的工具”,它的出现,甚至会彻底改变人们对“创作能力”的定义


他举例说:“以前学做动画要花大量时间去学习各种软件,比如手绘板、AE、场景建模等等。现在有了AI的加持,创作者只需要具备两项能力:一是编剧能力,这是最重要的;二是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你需要让AI知道你想要什么,并引导它去实现。”


对“梦游牛油果”而言,学习复杂的创作软件一直是他的短板。他曾尝试过Stable Diffusion和ComfyUI,但都因为操作界面和调参过于繁琐而放弃。直到去年,AI绘画和AI视频工具在产品层面变得越来越易用,他才真正体会到:“在AI时代,不管你有多少短板都没问题,只要你在某一方面的‘长板’足够长,AI就能无限地放大它。”


“如果没有AI,我可能去写小说了或者成了一个‘网络喷子’,但现在我可以把观点和情感藏在故事里,做成动画讲出来。”对他来说,AI不仅降低了视频创作的门槛,更让他原本强烈的表达欲可以被包装成一个动画作品,让更多的人看见。


这种“强烈的表达欲”正是他可以借助AI放大的个人“长板”。“梦游牛油果”坦言,他最初学习建筑,就是因为他能从中获得“创造的快乐”。这在之后也成为了他离开建筑行业的原因,因为行业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留给创作者潜心打磨作品的空间被不断挤压。


于是他选择离开建筑行业,转而投身AI视频创作,平时的生活开支主要靠平台激励和少量的广告维持。“基本上就是交个房租、吃个饭的水平,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现阶段我不急着商业化,更注重的是先把影响力做起来,体量起来了之后,变现就简单了。”


在“梦游牛油果”的作品中,《刻板印象宇宙》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爆款。虽然他早前做过的梦核系列、《锈湖》系列二创都拿到过不错的流量,表现最好的一个视频在B站播放量达到77万,但目前这两个系列都停更了。



他解释说,一方面停更《锈湖》二创是为了拓宽创作领域,不希望和某个领域的粉丝强绑定;另一方面,“梦核”系列是因为早期AI生成的内容很不稳定,其自带的抽象和怪诞感恰好契合“梦核”这种风格。但这种风格化的视频只是一个探索阶段,他的最终目标是进行完整的叙事性创作,“纯风格化、没有原创性内核的东西,抄袭门槛太低”。


当被问及“什么样的AI视频不容易被抄袭”时,“梦游牛油果”拿周星驰的电影举了个例子。他认为,“风格很容易模仿,但如果你有内容,就不一样了。” 就像周星驰的电影,即使放在那里,也很少有人“能抄得懂”,因为内容的核心在于情感和观点的传递。只要是创作者经过独立思考的产物,即使不被所有人接受,也具有独特的价值。


随着AI工具的不断完善,足以支撑创作者完成叙事性更强的作品,他今年3月份之后开始全面转向动画创作。


他先是尝试推出了一集自己的原创动画IP《外星小偷里贝》,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制作,但当时发布后只有几千观看量。这样的投入产出比显然无法维持生计。因此,他决定先从“二创”入手积累人气,这才有了以《瑞克和莫蒂》为二创基础制作出了爆款《刻板印象宇宙》。


“未来积攒到足够的人气和粉丝后,我希望把《外星小偷里贝》做成中国版的《瑞克和莫蒂》。这类涉及后现代思考的题材,在国内很少有人做,大家还是偏向于《西游记》《三国》这些古典名著。”


从建筑设计师到独立动画创作者,“梦游牛油果”和多数成功破圈的AIGC创作者不大相同。


过去两年,我们对AI视频创作生态进行了长线观察,发现最早一批吃到技术红利、成功变现的创作者,大多拥有传统影视、广告或游戏设计的专业背景。也就是说,第一批吃到螃蟹的人,他们从事的职业本就和影视制作高度相关


尽管今年传统影视行业巨头、专业制作机构纷纷加码入局,无论是电影级的影视生产,还是短视频领域的自媒体内容,都呈现出一种“军备竞赛式”的繁荣和热闹。


但热闹的另一面是,AI视频的准入门槛,对普通创作者来说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正以一种更隐蔽的方式不断抬高。这种门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AI视频厂商正在加速商业化,高昂的试错成本是第一道坎;二、AI视频一旦出现爆款,极易引发跟风创作,这让不少创作者陷入流量困境。


在当下越来越卷创意和制作成本的AI视频领域,非专业出身的“普通人”想要挤上牌桌似乎更难了。但“梦游牛油果”的经历恰恰证明,当AI技术日渐普及、创作门槛以一种更隐蔽的方式被抬高时,真正的入场券,反而回归到了创作最核心的东西。


         
            
             
                

AI新榜交流群」进群方式:添加微信“banggebangmei”并备注姓名+职业/公司+进群,欢迎玩家们来群里交流,一起探索见证AI的进化。

              
                 
 欢迎分享、点赞、推荐
 一起研究AI

分享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