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

如何用自媒体塑造个人品牌?这堂自品牌课卖了超10万元

新榜
新榜自品牌

编者按:“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每天打开微信公众号,这句口号便映入眼帘。在Spenser看来,用自媒体来塑造个人品牌,个人品牌就是内容,自媒体就是传播平台。


“如何打造自品牌,让你迅速增值”这是Spenser两周前为“一块听听”筹备的线上课程,据悉,9块钱一堂课的价格,吸引了线上累计超过1.2万名读者的购买。


这位自诩为“最会写职场的金融大叔”用了很长时间组织文字和PPT,通过不同维度和角度,为读者呈现了满满当当的干货。今天,我们将这堂价值超10万元的课程内容分享给你们,希望带给大家一些思考和启发。


(读者听完后整理的笔记,超厉害有木有)


以下是演讲正文


大家好,我叫陈立飞,陈立飞这个名字你去百度词条或许搜不出什么来,但是你去搜我的英文名Spenser,就会搜出好多。我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在香港做境外投资理财的,这两年人民币贬值得厉害,所以我们的生意还不错;我的另一身份是一个新媒体人,运营着自己的原创微信公众号:Spenser —— 目前有30多万的用户订阅。这两年自己的财富有着还算不错的积累,事业上发展速度也比较快,我觉得和这个公众号,和自媒体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现在和大家掏心掏肺地分享下我最纯一手的经验和总结。


今天的分享的主题是《如何打造“自品牌”,让你迅速升值》,主要由三大板块组成。



一、什么是自品牌?


在我的公众号后台,经常有人向我咨询职场上的问题,内容都问得差不多:


第一工作也有三五年了,收入算是中等,一个月拿几千几万的工资,但是看不到未来薪水指数增长的可能,买房很有压力;


第二:TA很焦虑,想去和老板提加薪,但是又觉得自己没有太大筹码;


第三:不敢辞职,因为辞职后不知道可以做什么,自身并没有突出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如果辞职,也可以换个不同的行业和工作,但薪水在跳槽后也差不太多,很难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


对于以上情况,我归结为“中产收入陷阱”。这个词是我基于经济学上的术语“中等收入陷进”而原创的。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由于某种优势)达到了一定收入水平,将停留在这个水平的情况。这个问题通常发生在发展中经济体发现自己卡在劳动力成本上涨和成本竞争力下降的中间,无法与高技能创新的先进经济体,或低收入低工资的经济体在制成品的廉价生产上相竞争。


而中产收入陷阱这个词,体现在职场上也是同样意思,TA工作努力,拿着白领的薪水,能养活自己,但是距离更好的财务自由,却没有方法。所以就会陷入不断高涨的生活成本和没有更匹配的薪水收入之间的矛盾。


所以说,毕业三五年后会有一个职场的分水岭,很多人会陷入职场焦虑,这时候跳槽的频率也会比较频繁,同时很多人重新开始迷茫,开始思考,未来到底应该怎么样。


但是另外一方面:


很多人这两年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长的。甚至成长到按照我们传统观念根本不可想象的高度,比如李叫兽和罗振宇。


我先说说李叫兽,一个很有思想很有能力的有为青年,25岁的他被百度看中,成为最年轻的副总裁。


我三个月前在北京五道口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里和李叫兽见过面,给我留下了品牌专家的印象。在得知他是91年生人后,内心很是崩溃,但是他对于品牌的洞见非常专业,包括他对于自己的定位和个人品牌的塑造,我认为他被百度以高价买走,不是偶然事件。



下面再谈谈罗振宇,他之前在央视待了10年做制片,虽然不错,但也没那么出色;后来和领导闹矛盾从央视辞职出来了,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做罗辑思维。4年前我是看着他的第一期节目过来的,直到他慢慢立了自己的江湖地位。成为现在这样的体量,也就三四年功夫而已。我相信罗胖当年也没有想到会发展得这么快。


所以为什么像罗振宇,咪蒙,高晓松这些牛逼的人,前些年一直都没什么大动静,这两年却达到令人不可想象的高度,不论是收入还是影响力。


为什么付出同样的努力,却是完全不同的回报。


就以我自己做例子,我以前教英文,一开始在新东方, 后来在一所重点高中,勤勤恳恳,却默默无闻,一年收入一二十万;后来来到香港,写微信公众号,做金融理财,一年收入几百万,前后的差距很大,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我觉得都涉及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做自品牌


自品牌不是简单的个人品牌而已


我理解的自品牌,就是——



用自媒体来塑造个人品牌。


个人品牌就是内容,自媒体就是传播平台。


一个人能否成就自己,这两块缺一不可。


首先,我们先讲品牌。互联网时代,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个人品牌。


我自己对于品牌的理解,有这么四个维度。



更低成本的认知:比如小米 —— 廉价的优质


更好的信用背书:比如肯德基 —— 你知道品质就在那里


更高的价值溢价:奢侈品 —— LV、爱马仕


更大的话语权:比如宁波的一家外贸企业,做品牌建设和推广,它是日本TOTO还有德国西门子的代工厂,工艺水准没得说,但是没有品牌认知,一旦对方想要压价就没办法,一直很被动,没有话语权。


所以对于品牌的总结是: 更低成本的认知,更好的信用背书,更高的价值溢价,以及更大的话语权。


1.1.什么是个人品牌



更低成本的认知:因为拥有更高的曝光,让别人在茫茫人海中能想起你,能知道你,知道你的名气和影响力,减少了很多连接成本和社交成本。


更好的信用背书:减少沟通成本,知道你是个靠谱的人;一个项目和别人合作不放心,和你合作就安心,买个理财产品,在别人那里买就不放心,在你这里就很踏实。


更高的价值溢价:人们愿意提供给你更高的薪水,尽管知道你很贵,但他们愿意用高价来买你的未来价值。


更大的话语权:不管你是甲方还是乙方的身份,你都是甲方的姿态。因为你是稀缺资源,他们主动来找你,而不是你找他们。


在谈及自品牌之前,我要先从3点来强调下自媒体:


1.2什么是自媒体:本质,特点以及功能



自媒体的本质就是你的互联网身份。比如你想相对全面了解一个新的朋友,一般翻TA的朋友圈就好了,TA的思想,审美,兴趣爱好,性格,一般都能真实反映出来。这就是你的朋友圈身份,但是微信是属于熟人社交,封闭的圈子,不属于自媒体。自媒体是需要别人都知道,比如公众号、微博这一类,就属于自媒体。


它的特点是以最短的路径连接了你和所有人,不管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不管在什么时间, 你都能迅速地产生起点对终点的链接,极大地降低了成本,省去了中间所有的沟通环节。


在碎片化的互联网时代,搜寻垂直领域的时间和成本都减少了。在微信公众号还没有盛行的年代,为了找到你认定的那个编辑,需要先与杂志社沟通,联系主编,再经过层层的信息对接才可以;而如今,只要通过微信的平台就可以实现轻松合作。


不难看出,组织间的沟通路径被缩短,使得个人在职场中的有价值的点与世界极易产生一对一的交互。个人的力量越来越大的同时又拥有很大的自由度,并且掌握一手的生产资料,就会产生这样一个局面:个人力量形成自品牌,通过媒体平台产生放大效应,企业对这样的个人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比如我在不同的城市办读者见面交流会,我只要在公众号里发布时间地点,那天就可以来很多人,这在传统媒体的推广方式上,其实是不能想象的。


第三点是自媒体的功能,它沉淀并且放大了你的个人品牌,它就是你的时间杠杆,品牌杠杆。当你在自媒体上不断输出你的价值观,思考,审美,不管是图片、文字、声音,还是视频的形式,其实都在这个平台上沉淀了下来,并且被放大;用户越多,放大的效果越好。


当你拥有比较强的个人品牌,加上一个强大的自媒体平台,就会形成一个强势的自品牌,让你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值。


举个对比的例子,我自己在香港做境外理财,因为自己有三十几万读者,我写一篇文章介绍分析香港理财产品,拥有大量的曝光(更低成本的认知),人们会来我这边买,哪怕都没见过面(更好的信用背书), 但客户仍然主动来咨询你,因为知道你的名气和影响力,见到你特别客气,甚至有些粉丝的态度,我明明是乙方的身份,却感觉有甲方的姿态(更大的话语权)



二、那么互联网时代,为什么一定要有自品牌?


2.1注意力极具匮乏的时代,你的声音更容易被淹没



罗振宇提出了一个叫国民总时间的概念,叫GDT,信息过载,和信息空白,是一个意思。


这是一个注意力极度分散的时代,大家没有耐心,没有时间,在一个每个人都可以发声的年代,意味着每个人的声音更容易被淹没,一个人的价值更难被大众看到。


而自品牌就是使得你能够在这个喧嚣的时代,依然被人发现、被人认可的最好方式。


2.2互联网的社交,它更多的在线上,而非线下



在线下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交流、衣品、表达、表情等了解一个人的大概。但互联网,让大家的交流和协作都转移到了线上,甚至合作了很久后,都可能没有见过面。


比如最近好些杂质和我专访写稿,都是直接电话解决了。


2.3公司+组织的形式被消亡,平台+个人的形式成为主流



公司所带来的渠道和品牌优势,会被互联网平台取代。


以前需要在公司内部,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协作,而现在,我们不需要公司这样的组织帮我们去协作,我们可以通过不同平台,直接进行协作。


所以在未来,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的状态会越来越普及。因为自身的职业价值不再以一个职称作为衡量标准,而是潜在于你所处的“圈子”里。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因为互联网是一个无边界、无企业、无规则、无行业的世界。


另外,时代越来越不稳定,公司的寿命会越来越低(数据显示世界500强的企业平均寿命为35年,中小企的平均寿命为2.97年,中关村的那些甚至才0.95年),没有依靠,没有肩膀,不稳定的环境,流动性越来越高,所以在公司或单位的个人风险也越来越高。


对比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就会发现,流量的成本越来越高,品牌的价值会越来越高,所以,没有自品牌的人,往往会举步艰难;而拥有自品牌的人,品牌价值会被发掘放大。


至此,我们讲了个人品牌,我们讲了自媒体,我们讲了互联网时代,为什么每个人都需要打造自品牌,那么接下来:


三、我们该如何打造自己的自品牌


首先,在职场上打拼的你,需要问自己这么几个问题。



而打造自品牌主要关乎两个维度:



3.1做好定位,打造标签,树立认知



比如张嘉佳—微博上最会写故事的人;


罗振宇—做中国最好的知识服务商;


我的标签—最会写职场的金融大叔。


品牌就是先树立认知,然后不断加固这个认知,做时间的朋友。


没有形成品牌沉淀的努力都是伪努力,在职场上,很多人是没有品牌概念的。


所以你要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是,你现在所做的事情,会不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值钱。


另外,时间是品牌最大的敌人和朋友,没有时间的沉淀,就没有认知的积累。很多人这两年做这个行业,过两年又换个行业,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没有在任何一个行业形成品牌认知,没有享受到品牌的复利。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没关系,趁年轻,去试错。 


3.2从打工思维,变为股权思维



我所说的打工思维要的是现在,而股权思维是要放眼未来。


很多人觉得有一单赚一单,一个月赚一个月薪水就好了,这是典型的打工思维,只看现在,没有未来。而股权思维是,现在所付出的,会在未来有更大的回报的增值。所以,在职场上,为了眼前薪水而工作,是最廉价的。


比如我不会建议年轻人去开专车,为什么,因为客户对于开车的你是没有品牌认知的,他们只会对滴滴有认知,说服务好或坏,所以,你开了一年车或几年,还是老样子,只是赚了点钱而已。


所以你看吴晓波频道,一开始在外平台做付费课程,后来就直接在自己的公众号上设了一个专栏——每天听见吴晓波。


李笑来老师也一样,一开始在得到App上写专栏《通向财富自由之路》,现在做“一块听听”这个平台。


比如我们自己在香港做金融投资理财,其实都是转介业务,但是转介不会形成品牌沉淀的,所以我们今年也在转型,说我们想成为产品提供商。


回到一开始大家的职场困惑,为什么有些人在职场上很努力,却没有大的起色;而像李叫兽那样,年纪轻轻就当上了百度的副总裁。


3.3创造你的多维竞争力,跨维竞争



也许你不是在某一领域最出色的,毕竟Top的人不多,但是如果有另外维度的竞争力,就会让你脱颖而出,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比如薛之谦这两年红了,不仅是因为歌唱的好,更多是因为段子和广告写得好。


我自己的例子,我在香港投资和理财肯定不是最专业的,但是经常卖得比专业的人要好很多,为什么,因为我有一个三十多万粉丝的公众号,整个香港,就我最大,所以就卖得很好。


再比如新东方的艾力,论讲课能力,排中上吧,但是因为会演讲,而且上了奇葩说这类大平台,现在是新东方的顶级教师了。


你所有的努力,是在巩固别人的品牌,还是在加固自己的个人品牌。


3.4运用好自媒体



我相信未来更多的商业交易,都是基于内容,基于人格。


比如罗振宇每周四的视频和每天的60秒形成个人品牌价值,几大平台,优酷,公众号,喜马拉雅,得到,放大他的品牌传播,所以他推荐的书和商品,就能卖得很好。


做视频的成本相对比较大,门槛也比较高。


在自媒体平台上,文字和图片就是相对普遍的输出方式。


自媒体上,我们一般在表达些什么,一般就是这么几类——输出专业,输出价值观,输出思考洞见,输出生活方式。


很多人会问,说我该在公众号或者其它自媒体平台上展现些什么东西,我又不是意见领袖,我又不是网红,我文笔,好像也就那么回事。


我的建议是:


第一,你确实要让自己变得专业,有趣,有内涵,这个是需要修炼的。


第二,不要担心那么多,反正你现在写了没有人看,没有人听,你有什么好担心的。比如你去了趟国外旅游,你就认真写个游记。比如你对于一个事件有自己的思考,你就认真写个洞察。


最重要的是,认真表达,真诚地去表达。你会发现,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提升最大的是你自己,你变得更加敏锐,更加敏感,更了解自己,更洞察人性。


第三,自媒体是一个一旦开始就不能停下来的事,要做好心理准备。很多人写公众号,写一段时间就不写了,那么其实之前的积累就差不多废掉了,因为品牌溢价一定是越往后价值越大。所以,大家在写自媒体,或公众号的时候,就要做好不断输出、不断积累的准备,而不要有玩票的心理。


乐于分享,乐于连接。


3.5请注意维护你的线上形象



养成一个品牌需要持续的付出和积累,毁掉一个品牌只要一些细节。


做个人品牌,不管是什么行业,都需要一些基础的核心能力。


1.  视觉审美:比如你的社交头像和发的朋友圈照片,有多少像素不清,多少人的微信名称,特别没有标签。


怎样做:拍一套稍微好看一点的头像,多学学摄影技巧,买些西服,工作时别穿得像卖保险的。对自己的身材要有要求,所谓自律,就是换个罪受。


2.  思想品味:你转发的内容,直接体现你思想的高度。


怎样做:你的圈子是最重要的,去结识更优秀更有思想的人,多买些付费课程来听。


3.  表达能力:公众演讲,沟通能力,写作能力,你的这些能力,更是你线上形象的一部分,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好好修炼。


以上就是我自己这两年来一路的实践,一路的思考,一路的成长,全部都是纯一手的想法,希望对大家会有所启发。



我相信这一点。


就是微信的那句slogan: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只要我们在日常的职场和生活里,不断修炼自己,不断精进自己,不断和这个世界分享,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的自品牌;而迅速增值,那只是自品牌的附加品,水到渠成的事情。


而最重要的,是你在这过程中,变成了让自己更满意的人,同时,让这个世界,因为你的存在,变好了那么一点点。


******

本文由“Spenser”(ID:spenserandhk)授权转载,作者Spenser,不代表新榜立场和观点。欢迎踊跃来稿,邮箱:zhangheng@newrank.cn。



以上内容使用新榜编辑器发布。新榜编辑器,多平台一键分发、海量在线图片搜索、大数据帮你了解“什么值得写”、丰富的样式中心,可能是全中国最好用的编辑器。



吴晓波

小程序风口

年糕妈妈

脱不花

喜马拉雅

硅谷探秘

今日头条

小程序红利

500强年报

网易传媒

迭代风口

创业百强

活动吸粉

卖货盘点

新榜大会

分享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