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AI生成的播客节目,AI用双人对话模式对本文进行了总结,习惯听内容的朋友可以试试,期待你的反馈,欢迎星标新榜,一起探索内容创作的更多可能性。
总是在短剧中充当背景板的中老年演员,这次终于“上桌”了。
10月30日,红果发布短剧《回到70年代霸道婆婆带我飞》播放量突破10亿的战报。不同于以往海报上只有男女主角,这一次,海报上出现了“霸道婆婆”的扮演者,60岁的演员李敏。
这是自“10亿短剧俱乐部”成立以来,首次有中年配角在官方海报上占据了1/3海报篇幅。
剧中,她文能用独角戏表现出对亲生女儿隐忍的爱:
武能以1集10个巴掌的频率对反派进行输出,因此得名“掌公主”。
无独有偶,《回到70年代霸道婆婆带我飞》海报发布第二天,《十八岁太奶奶3》的10亿播放庆功海报也出现了一位熟面孔,56岁的演员屈刚。
左:第三季海报;右:第二季海报
他在总票房超50亿的系列短剧《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中饰演“家主”纪舜英,就是那个传说中一言不合就扶着拐杖要给儿孙上家法的老爷子,同时也是能对着18岁少女真情喊妈的“老小孩”。
屈刚还连续七天登上WETURE演员榜前10名,最高时位列第5,力压一众百万粉丝的“流量一哥”;新抖数据显示,他的抖音账号在剧集播出后10天涨粉超4万,目前总粉丝数7万。
在社交平台上,《70年代霸道婆婆》的两位中年女演员也成为热议焦点。听花岛抖音账号发布的两位配角相关切片,单条视频的点赞数达2.8万,不少网友留言:“看完整部短剧,我就记住了掌公主和传统的女人。”
从播放数据上看,中老年演员正在成为短剧新流量。这背后,是由观众审美提升、短剧分账逻辑变化而引发的行业转向。
本文想探讨的是,当前在短剧中迎来“第二春”的中老年演员都有谁,他们为什么能扛起票房?这其中演员和角色分别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话了多位制作方以及中老年演员。同时也试图了解,流量热潮之下,中老年演员的演艺道路会走向何处?
票房超30亿,
短剧中老年演员有了新剧本
这不是中老年短剧角色第一次受到关注。但对这些演员而言,又称得上一个高光时刻。
早在2024年,多部由中老年演员担纲主角的短剧接连引爆市场。
《闪婚老伴是豪门》以玛丽苏剧情打造出首部中老年爆款剧,《妈妈别哭》凭借婆媳矛盾斩获7.4亿播放量,《我是妈妈》则靠“丑娘打脸”的复仇桥段,拿下5.7亿播放。当时多家媒体以“甜宠短剧瞄准中老年“为题,报道了这一波中老年短剧热潮。
尽管去年广电新规明确叫停相关内容,为部分中老年题材按下暂停键,但行业迅速找到了新出口。今年,《进击的潘叔》以偶像爱情+轻喜剧的形态杀出重围,中老年演员的舞台从未落幕,只是需要新的情感逻辑和叙事方式。
而这一轮引起关注的中老年演员,已不再局限于甜宠偶像题材,而是活跃在更丰富的短剧类型中,既能在家庭伦理剧中挑起主线矛盾,也能在年代、奇幻等题材里制造笑点、传递情绪。
在《70年代霸道婆婆》中,除了“掌公主”杜月梅的扇巴掌戏份引发热议外,剧中另一位中年女性角色“传统女人”孙翠红,同样引发了观众的深度共情与广泛讨论。
这是一位爱穿粉红衬衣、梳着双马花辫的丧偶中年女性,她一边在丈夫的遗像前反复念叨“我是一个传统的女人”,一边与年轻男二产生情感纠葛并怀上孩子,成了昔日好闺蜜的儿媳。
这种与所谓传统叙事相矛盾的人物设定,为角色赋予了有别于传统女性角色的性格色彩。
一位网友这样理解孙翠红:“‘我是一个传统的女人’,好笑的同时也觉得可悲。”她认为,编剧通过一位丧偶农村女性的故事,用这句黑白颠倒的魔性口头禅,恰恰揭示了一部分女性群体常年被压抑的欲望与挣扎。
剧情不基础,演员也不基础。
据新榜编辑部观察,最近走红的中老年演员,称得上是演艺界的前辈、短剧圈的新人。
他们进行过歌舞曲艺的刻板训练,是国家或各地方话剧团的资深演员,此前大多在长剧片场饰演台词戏份较少的配角。而在短剧中,他们用长年累积的专业素养,在一定程度上拔高了短剧的质量水准。
李敏担心扇巴掌的戏太过频繁,会让观众审美疲劳,于是每一场“武戏”之前,她都会与导演反复推敲动作和台词,争取一巴掌与一巴掌之间做出情绪和动作上的区分。
在《太奶奶3》中,屈刚所演角色纪舜英戏份比起前两季增重不少。
既有跟《好一个乖乖女》“燕子没了你我可怎么活啊”等爆剧爆梗的联动,还在他身上加了一条中老年恋爱支线。在片场,屈刚则用表演经验,让这些梗变得真实且不生硬。
比如他与孙子老五双双失恋的那场戏,剧本上原本只写了两句歌词,但屈刚觉得,喝了酒、情绪低落的人不可能一开口就唱歌,于是他在现场加了这样一个设计,让角色先拿着啤酒罐自言自语朗诵歌词,再慢慢进入歌唱状态。
就连喝醉后跟孙子跳舞,他也坚持用老式DISCO舞步,而不是抖音上的热舞。这种资深老演员独有的即兴创作,让原本有些违和的桥段多了生活气息,也让角色的情绪显得更真实。
听花岛的制片人徐志元告诉我们,在选角时,一般会给演员两段剧情进行试戏,一段是情绪起伏较大的,考验演员能不能放开;一段是情感更细腻的,难度相对更高一些。
因为专业演员不多,而且有一部分老艺术家未必愿意试戏,所以公公婆婆这类演员相对就没那么容易找。一旦遇到合适的,制作公司都会跟这些中老演员们长期合作。
《70年代霸道婆婆》中的李敏,就是听花岛已经连续合作近两年的演员。“虽然没预料到这部戏因为两个梗这么爆,但李敏老师的出圈,我们都觉得就是早晚的事。“
2个月连拍6部戏,
中老年演员的戏路通向何处?
中老年演员能够在短剧舞台迎来“第二春”,背后是演员、平台、市场的三方发力。
头部制作公司听花岛的公关经理付梦珍向新榜编辑部透露,红果现在给制片方分账是以用户观看时长为衡量标准的,这意味着用户看得越久,制作方的收益就越高。
今年以来,可以明显看到大多数热门短剧的体量,已经从早期的60分钟扩展到180分钟乃至系列化季播。当短剧的播放进度条被拉长,仅男女主一条主线已无法支撑叙事,于是,群像戏和配角的支线剧情有了生长的土壤。
另一方面,短剧观众的审美也在不断提升,对短剧里的人物渐渐有了更高的要求,角色需要更加正常和立体。
比起一集三个反转的快感,观众如今更愿意在短剧里看到真诚的人物和真实的生活。这些对于生活阅历和表演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演员来说,可能是最好的时机。
李敏告诉我们,她曾因家庭原因多年没有拍戏,疫情时偶然接到本地的短剧戏约,那是她时隔7年再次找回演员身份。
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不少中老年演员也学着自己开设账号,记录片场日常生活,在短剧制作团队允许的情况下转发一些宣传视频。
他们大多没有签约演艺公司,也没有经纪人,纯靠自己多年积累的业内人脉和口碑接戏。
关于在短剧中的“二次出道”,这些中老年演员们也有不同声音,有人拿到了戏份更多的本子,也有人选择慢下来,暂时休息。
因“英宝”一角走红后,屈刚成了短剧圈最为抢手的黄金配角。现如今,在他所演短剧的评论区,都会有“英宝”的影子,这已经成为他的一道符号。
在《太奶奶3》拍摄前的两个月,他在4座城市连拍了4部男主戏。拍完《太奶奶3》后,他又马不停蹄赶往成都拍新戏。每天拍摄时间达14个小时,最累的一天待机18小时,就这么连轴转了2个多月。
屈刚告诉我们,这段时间他想歇一歇,不光是因为身体上的疲惫,还因为他接连收到了三四个与“英宝”类似的邀约,目前他全都婉拒掉了。
这个现象在短剧圈并不罕见,一个桥段、一句台词、一种人物关系,只要跑出一个爆款,就会被成百上千次复制。
2024年《闪婚老伴是豪门》的横空出世,两位中年偶像型主演在接下来6、7部作品中,几乎一直在演绎“霸总爱上干家政的我”,儿媳作妖、儿子不管的矛盾配置也完全一致。
面对有限的选择,他们能做的是按照现场调度和剧本安排,“把每场戏演到问心无愧”。当然,大多数演员向我们表示,如果有的选,比起做主角,还是更愿意在配置较高的剧组里演一个角色鲜活的配角。
当短剧行业的繁荣让一部分演员“有戏可拍”之后,良性发展的下一步,就是让演员们能发挥自己的专长,能演“一出好戏”。
那天对话最后,李敏在电话另一端许愿:“如果有一天我能当短剧女一号,我想从头到尾演完一个人的一生,自己演自己的20岁。”
作者 | 哪吒
编辑 | 张洁
关于新榜
• 作为数据驱动的互联网内容科技公司,新榜提供新媒体内容营销和企业服务系列产品,助力中国企业数字化内容资产获取与管理,服务于内容产业,以内容服务产业。
• 我们的客户既包括腾讯、字节跳动、阿里巴巴、中国平安、比亚迪、京东、通威、贝壳、宝洁、欧莱雅、联合利华、雅诗兰黛、迪士尼等头部品牌,也包括正在蓬勃成长的中小企业、新兴品牌和MCN机构。面向企业的内容化组织建设,新榜提供从公域流量募集分发到私域内容运营建设的各项所需。
• “新媒体,找新榜”是我们的使命。凭借全面稳定的新媒体内容数据产品和企业服务能力,新榜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上海数字广告领军企业,曾荣获“全国内容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上海文化企业十佳”、“中国广告新媒体贡献年度大奖”等称号,拥有多个传播评估监测专利。浏览器搜索新榜官网,获取更多新媒体动向。










- 多平台社媒聆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