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

本质上,老道消息和咪蒙是一样的

赵辉
内容创业者



这两天,咪蒙正在签售自己和编剧团队的新书《初次爱你,请多关照》。


举办的第一期新媒体创作大赛也落下了帷幕。


GQ报道曾提到,“咪蒙的真爱是影视”。


柠萌影业副总裁周元说,她在影视圈并无积累,所以只好通过写公众号曲线救国拍电影;


“老编辑”张豫宏在给真格基金的ppt最后一页写着:拍一部讲互联网故事的院线电影;


这么看,他们都将是影视圈的。


1


新媒体圈有人把咪蒙比作《知音》,把老道消息比作《故事会》。


他们也经常受邀开讲座。咪蒙分享过《品牌如何和90后对话》,老道消息在腾讯芒种计划媒体训练营讲《论编辑部建设的重要性》,可他们最想做的其实还是拍电影。咪蒙组建了一个编剧团队,老编辑在博望志采访的时候还要去北大上编剧课。所以,传统媒体的没落可能不是因为媒体人都跑去新媒体,而是影视行业崛起了。


按内容来分,咪蒙写女性故事,教育女性独立,应该属于《欢乐颂》、《我的前半生》那一派,而老道消息要拍的就是《互联网的名义》。


从公开报道来看,张豫宏做公众号之前的媒体人历程只有两年而已,在这两年里,他先后供职了凤凰、新浪、以及36氪,留下了不多不少但仍能够供人回味的事迹。比如网传的那篇推测小米高层动荡的文章。


两年里,他看见了媒体人做公关,做投资人,他离职创业,拿了真格的300万打算做一款社交产品……绕了一圈发现,适合自己的还是写文章。就算学个编程也是为了“写个科技博客,骗个会拍照的女朋友”,在知乎回答“在……做产品经理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博望志曾在采访中提到,张豫宏写了11次自己的投资人——徐小平。其实老道消息也写了数篇咪蒙的文章,毕竟,《知音》和《故事会》在网络上都宣称自己在世界所有期刊销量中排名第五。


《像咪蒙一样红过》中写,“而对咪蒙来说,一个有影视梦想的媒体人却只能通过日更的微信公众号来实现理想,这是一件分裂的事,从资金到人脉,洪晃手里与生俱来的资源是咪蒙一辈子都不可企及的东西。”


最后,老道消息(包小姐)总结说,虽然她们写过《永远爱国,永远热泪盈眶》,但是实际上她们还没有彻底掌握什么样的标题才算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算是正能量。这话用的是张豫宏在腾讯芒种计划媒体训练营上的讲话内容。


咪蒙做了13年的编辑,在媒体圈里,这个资格,对从业两年的编辑来说,被称一声老师不为过。但keso也说,互联网文化是一种后喻文化,前辈应该向后辈学习。比如,张豫宏是党史研究者,虽然他任性,在36氪的时候夹带私货,但他张口就是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的讲话,并用党的建设来形容编辑部的建设,知道哪里有轨道,哪里有栅栏。


三表也曾说,我觉得他们(老道消息)常读的书有:《毛泽东选集》。


《知音》诞生于江城武汉,创刊于1985年,定位是情感类杂志,以悲惨曲折的爱情故事,以及名人意识等内容与精英文化形成对垒,多年稳居国内期刊发行量第一。


《故事会》是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故事性杂志,创刊于1963年,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


“9岁起博览群书,20岁达到顶峰,智商前300年后300年无人能及,现主要研读经济类和《知音》、《故事会》等人文社科类书籍。”当年凤姐如是说。


张豫宏是89年末出生的,拽住了80后的尾巴,却老想摆脱,文章里,他喜欢把自己放到90后中。他说,作为90后写作者和90后的创业者,我们都要离特稿远远的,毕竟鲸书他人者,必被他人鲸书。而他又确确实实够不上一个90后,只能当做是劝诫,不是共勉。


2


张豫宏在老道消息发文说,两年前,他对冯大辉说要创业,冯大辉说,祝你好运。


于是,张豫宏隔空对话冯大辉,喊出了那句业内有名的“这个公众号叫老道消息,冯大辉老师不会介意吧”。


两年后,冯大辉在博望志采访冯大辉的文章底下说,我觉得老道消息OK,我觉得老道消息不行。哈哈哈哈。


也是在两年前,投资人说他“你这东西没人用。”这话说的没错,这话也不是指老道消息,那会的张豫宏要做的是一款社交产品。


到天使轮时,张豫宏在会上给真格基金讲PPT,最后一页写着“拍一部讲互联网故事的院线电影”。


最后,张豫宏拿了徐小平的300万投资,开了一间叫天天不上班的公司,做了三个公众号,张豫宏正朝着“公司被两三亿卖掉,买个学区房的道路”奔跑。


到了腾讯芒种计划媒体培训营的现场,老道消息成了:一家主要写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为影视工业或者为我们的自制节目提供故事素材。


因为有相熟的媒体人对他说:写小说啊,这是内容为王的时代,不仅大平台求着你入驻,万一做成IP了,那是可以上大屏幕的。


所以张豫宏所说的“老道消息写文章基本不采访”是有理由的。


在百度百科的解释中,采访被定义为“新闻界词汇”,而今年6月1日起实施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指出,没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禁止未经许可或超越许可范围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


自2014年中青报特别调查部宣布解散后,特稿就一路退守了时尚媒体的怀抱中。《太平洋大逃杀》高价卖给乐视成为特稿领域最后一剂春药。


而特稿界赫赫有名的李海鹏也带着自己的特稿团队离开了纸媒圈,跑去亭东影业写起了one实验室。


“所以说,从记者到编剧,这是一条很有钱途的职业转折。”


老道消息最为人争论的,还是张豫宏的坚持不采访原则、二手资料原则,即三表文中所说的“三从”原则(从史,从秘,从情)。


虽然张豫宏对博望志说的是,不强调史实,只强调史观。但身体要比语言更诚实,比如红衣大炮突然出现在评论区的时候,张豫宏还是毕恭毕敬地写上:特此声明,以正视听。


包小姐在《我们做不了徐静蕾,最多只能做咪蒙》中说,似乎每个文艺女青年都有一个做导演做编剧的梦,咪蒙的真爱也是影视,如今的咪蒙不算没有财力,可影视圈真正的门槛是人。这话当然也是引用的张豫宏的。


这一点上,张豫宏这个后来之辈应该有些资本,毕竟他写互联网的故事,惊动了马化腾、红衣教主周鸿祎、跟keso对话。


包小姐写咪蒙和徐静蕾,总结道:学区房都还没买,你说咪蒙凭什么做才女呢?


张豫宏则不吝称赞咪蒙:她做了一家很棒的内容创业公司,她是个非常厉害的主编。


他还说,文艺或者内容行业的本质在于实现人的自我意识;所有微信公众号的爆款文章,都是因为激发了用户强烈的身份认同;在微信公众号上,人是其身份认同的叠加。他也说,咪蒙帮很多年轻人实现他们的自我意识。


这么一看,张豫宏多少对咪蒙有些惺惺相惜的味道。但张豫宏其实算不上是新媒体圈的,他是科技圈的,是互联网圈的,是阑夕、小晚、keso他们那一帮中的,不过未来,他可能和咪蒙一个圈,那就是影视圈。


3


在博望志的采访稿里,张豫宏对手下人有些霸权式的武断。


同事们会在私下抱怨说他太严,稿子没写好,会直接开骂。这帮是差不多刚毕业或是将要毕业的小孩子。他们估计没有好好研读张豫宏在《媒体本质上讲是一个皮肉生意》中的讲话。


张豫宏说,文章的发起,从开始到结束你(主编)要去看全程的参与,写得好了,功劳要归功于写作者,如果写得不好,没有写成,要归罪于你,因为你给他发了一个不合适的选题,你要对选题的成败承担责任。


如果老道消息的写作者们记住了这段话,他们大概就不会在意张豫宏的咄咄逼人了。


三表在《浅析老道消息》中说,为了营造“不上班团队人才济济的假象,从而迷惑投资人,另一主力作者”包小姐,有很大可能是老编辑反串的。


三表这话只说对了一半,老道消息的确有一个人多个笔名的现象存在,但内部人的解释是,不同的笔名,是为了适应不同的题材。而包小姐却有其人,等到博望志采访老道消息的时候,包小姐已经成了“前包小姐”,因为包小姐去读书了。


在《老编辑在广州文艺座谈会议上的讲话》的系列讲座中,张豫宏把行业热点、重磅人物、职场话题等比作SKU(电商库存量单位),“没有50个SKU,你写着写着就没东西写了,你就要扩充赛道,增加SKU”。


他和咪蒙的办法都是读书,咪蒙被禁言的一个月里,读了6.5本书,张豫宏也想要一个集中看书并集中写作的时间。


但他是个创业者。


今年2月份的时候,张豫宏自己发招聘说他们“目前10人左右,一年时间里已经获得了种子,天使和preA三轮融资”。根据36氪攒的局中透露的信息,融资金额应该是1000万左右。


相比76年的咪蒙,"90后"的张豫宏还有很多时间。


微博上有人替咪蒙规划:我要是咪蒙,等赚够了钱就举家移民国外。


请问张豫宏,赚多少钱够呢?


毕竟张豫宏也在“等财务自由了,突然在北京买两三套学区房,或者公司被两三亿买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新榜立场

[本文系蓝鲸浑水(ID:hunwatermedia)授权新榜发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并注明出处及本页链接。]


以上内容使用新榜编辑器发布。新榜编辑器,多平台一键分发、海量在线图片搜索、大数据帮你了解“什么值得写”、丰富的样式中心,可能是全中国最好用的编辑器。

分享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