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旧经济企业到新经济企业
我今天的演讲主题:从企业自媒体到企业级。
我首先要讲一下从旧经济企业到新经济企业的变化,这又是一个很值得企业新媒体人关注的问题。因为企业的品牌战略也好,传播战略也好,一定要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如果不符合企业发展战略,我们品牌传播工作,就无法为企业发展提供真正的价值。
前两天有一个很热门的马云怼宗庆后(娃哈哈创始人)的视频。
我并不是说马云一定对,宗庆后一定错。只是阿里巴巴阶段性的成绩很好,所以,我们值得多听听马云在说什么。
在我看来,马云的公司和宗庆后的公司,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娃哈哈是品牌商品生产方,阿里巴巴是商业基础设施建设者,这两个选择最终的结果一定是不一样的。
而我认为,新经济公司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从品牌商品生产方,升级为商业基础设施建设者。
我们先看一下阿里巴巴,有电商、支付、云计算、物流、大娱乐、大健康,都在做,是做基础设施建设,不做具体的商品,不做某一个消费类品牌的商品。阿里旗下这么多的公司,几乎都在做基础设施建设者。
我们再看一下小米公司。小米公司很重要的一个竞争力,是小米生态链。不知道在座的朋友,有多少人知道小米生态链,大家可以关注一个APP叫“米家”。
你会发现小米生态链推出了各种各样的产品,笔记本、电饭煲、净水器、智能马桶盖、电动牙刷、智能手环等等。我在内部和同事们讲,也许有一天,京东最危险的对手是小米,因为京东就是靠标准品起家的,而小米也是做生活类的标准品。如果小米在线营销能力和线下销售能力都足够强,京东一定会感受到威胁。因为小米的产品,大都是自己的。
第三,腾讯。腾讯也是在做基础设施建设,他们做了微信之后,又在微信里推出了小程序。其实这个小程序起得非常慢,和微信早期是不一样的,不是一下子火起来的,是一点一点起来的,但最近小程序越来越好了,体验也是越来越好,像汽车媒体、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小程序都做得很好了。
讲了这三个案例,我想说的是:
1、新经济企业,最重要的底层逻辑,就是无限连接消费者。媒体、支付、社交、物流、云计算等,所有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为了最大程度和消费者接触,最大程度影响消费者。
但传统企业不是这样的,传统企业是在央视上打品牌,商超门店卖货,销售都是代理给别人的。但新经济企业不是这样的,消费者可以直接下载淘宝、微信,直接去小米之家买手机。并没有太多直接的代理。
2、新经济企业,最重要的表层特征是硬件越来越互联,软件越来越智能。这也是今天所有新经济企业都在追求的。比如下面这张图:
智能出行、智能家居、智能办公。
如果你再想象一家未来的各种生活场景,你就能够明白,这里面充满了企业级媒体的机会——海量的消费场景,带来海量的内容缺口,海量的内容缺口,就是企业级媒体的真正机会。
我们重新回想一下暖场视频,海尔新媒体的员工穿着印有日日顺LOGO的衣服,自驾“一带一路”沿途国家,这个LOGO每被一个人看到,本质上都是一种企业级媒体传播。原来企业级媒体,只是做一些简单内刊文章,现在则完全具有各种可能性。
我还注意到一个新闻,马化腾上周去了一趟合肥,我是在朋友圈看到的,附上了一张“微信乘车 码上出发”的照片。这八个字,印在公交车屁股后面,每天都被合肥市民围观,这算不算是企业级媒体传播?这个内容是不是还可以更好一点?我印象里比较深刻的摩拜和小黄车的“五角骑车”。
这是一个扫码页面,扫码坐公交,但更重要的是,扫码之后还有很多可能的页面交互,值得去关注,比如这样:
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新媒体,也是运营,扫码之后继续连接,告诉你这有一笔奖励金,然后转到线下去消费,告诉你去哪可以花掉这笔奖励金。
从扫码到奖励金到消费引导,整个链条都是非常丰富的媒体呈现空间,这都是企业新媒体部门、营销部门要做好的事情,否则这个页面,就是一个浅层的支付页面,被浪费掉了。
所以,我们说,新经济时代,万物皆平台,所见即媒体。
从企业自媒体到企业级媒体
理解了从旧经济企业到新经济企业,接下来我们聊聊,从企业自媒体到企业级媒体。企业新媒体的发展,在我看来有三个时代。
企业自媒体1.0时代,就是刚开始注册公众号和微博的时候,属于移动互联网早期的工具红利。
企业自媒体2.0时代,插坐学院做了一点儿事情,就是大量的企业新媒体教程和实操内容,教你起标题、排版、选题等等,属于内容红利。
现在这些都不新鲜了。今天海尔举办蓝V嘉年华,在我看来属于企业自媒体3.0时代,属于模式红利。
我总结模式红利的本质,就是企业自媒体平台化。
平台化的核心工作就是两条:
第一条是外部开放合作关系。比如海尔,给一些合作伙伴甚至竞品做广告,这件事儿本身需要巨大的自信,但只要迈出这一步,她就不是一个单一的品牌,而变成一个平台了。
第二条是内部重塑价值体系。这块需要一点时间理解,大家可以认真看看这页PPT。
我标粗的那些是需要重点理解的。比如网器的使用场景,一切能连网的生活用品、家用电器等等。海尔在内部早已经开始大量的开放授权,海尔变成一个平台。
海尔新媒体呢?从一个外宣的职能部门,变成独立的创业部门、独立的创业公司,创造独立的市场营收,不仅为内部做支持,还为外部做服务。海尔这么大的企业,已经走出来价值重塑的路,说明很多的企业都可以尝试。
第二张是海尔新媒体的组织结构,右下角他们独立服务过的一些品牌,当然更多的展示不下,但已足够值得我们深思。
下面,我要重点讲讲另外一个,各位可能了解不多的机构——国资委新闻中心,也是我们插坐学院在央企新媒体服务方面的指导单位,对我们有很多工作上的指导。
他们的公众号叫“国资小新”,现在也变成一个平台了。而不仅仅是一个官方宣传机构,更多的是做服务性的工作,为整个国资委直属的央企做服务。
大家看看“国资小新”的公众号,里面有微博群、微信群、招聘信息,接下来我们还计划联合开发一些面向国资企业体系的在线课程。所以,这就叫企业级媒体平台化,不是高高在上的机构了。
第三个案例是中信银行信用卡,也是我们服务的客户企业。现在已经做到很好的一个成绩,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发文章、发福利的银行公众号,而是一个完全创造实际价值的业务部门。
我们看一下中信银行信用卡的成绩:
每个月创收超过1亿元,每个月通过微信公众号,申请中信银行信用卡的用户达到10万人。如果你是老板,你觉得这笔账值不值?如果通过线下销售,多少人才可以完成这个成绩。他们还在做支付宝生活号和QQ公众号,全平台运营。
企业级媒体的运营策略
接下来我讲讲企业级媒体的运营策略,时间关系,无法讲透具体方法,关键还是要理解思路。
主要包括品牌平台化、运营人格化、内容社交化、形式富媒化和价值纵深化。
1)品牌平台化就是大家一起玩。
我先举一个非企业的案例,公众号“新世相”会找一些明星一起读书,整个内容非常好,他们也因为自身品牌价值大,所以完全能够撬动大量的明星,而对双方而言,都是很好的借势。
第二个例子是企业的。阿里巴巴年会上做的一件事儿(点击:深度复盘阿里巴巴18周年庆典:这一次,新媒体思维立了大功),挺有意思的。这条微信推文的标题叫《年会即将开始了,点个名吧!》,打开之后,就是一堆的阿里系的品牌公司,这就是一种平台化的运营思维。
2)运营人格化就是总能给用户一种感觉,要么很喜欢你,要么被感动,要么很亲切,要么很有趣。归纳起来也叫魅力人格体,我觉得还是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用户情绪,“很喜欢你”。
下面是一个段子,也就是简单的人格化的表现,大家可以读一下。
所以,人格化并不复杂。我觉得你很有意思,你很逗,你很像我,就够了。企业级媒体的话语表达,最怕端着。
有一个这方面做得很好的公众号,叫”绝味鸭脖“,很多人都吃过。
写了一封信,手写体的表达方式,内容很亲切,我们看看最后的成绩,还不错的,10万+阅读,3000多赞。
支付宝一直是公众号届的一个奇葩,和海尔应该是并列一二名了。
万一有了孩子怎么办?莫慌张,就这么一条。大家看看这个公众号要发什么?《就算出生是个意外,取名这事儿也得好好对待》,原来是给支付宝的新生儿重名查询功能做宣传。
评论区的互动更活泼有趣,人性化、人格化互动做得很极致。
3)内容社交化就是人人都可以在你的内容上,找到自己的话题,展开转评和讨论,在我看来这就是内容社交化,可转可评可互动。
前两天的有道词典,就因为一条《深夜,男同事问我睡了吗…》的H5创意,引爆朋友圈,我是认真看完的,很符合大众八卦的心。高峰时段,我的朋友圈80%以上都是这一条。
当然我也认真反思了一下,我的朋友圈是不是有问题。
这里还要夸一下主办方海尔新媒体,他们和高德导航的互动,向来很好玩。
内容社交化的第三个案例,之前讲过:阿芙和胡辛束(知名自媒体)做了一个“救色主:500色口红展”。
这个做得很棒,在三里屯搞了一个线下场馆,所有的房间摆满500种颜色的口红。每个人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抹口红,到处都是口红,我想几乎不可能有女生,一辈子用过500种颜色的口红。所以每一个参与者,都会忍不住转发朋友圈,大家看看这颜色到最后已经分辨不出来了。
最后胡辛束团队还做了一个H5小游戏《你猜啥色?》,主要猜这些颜色有什么区别?上线3天1600万PV,很小的一个创意,但效果很好。
4)形式富媒化就是所见既媒体。
我们都还记得网易云音乐去年在杭州做过的地铁广告,只投放评论,不投放歌曲,不投放APP,让人耳目一新。
我们再看一次绝味鸭脖,真的很棒。
大家猜猜这个动图要表达什么?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动图,后面有一些不同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答案是:本次活动不包括香港、新加坡…
10万+阅读,7000多点赞。
5)最后说一下第五个策略:价值纵深化,也就是品销合一。
新经济时代,做品牌传播的过程,通常直接销量就出来了。旧经济时代是品销分离,我曾经在华润工作的时候,华润有一个品牌是雪花啤酒,大量打广告,“全国销量第一”,然后在农村铺市场,很快把销量铺上去了。本质上就是品销分离的打法。
现在基本都是直接卖货,最典型的就是我们都知道的罗辑思维,一边儿发广告,一边儿卖产品,销售额直接就出来了。
我今天要讲的还有一个案例:神州买买车在天猫的直播卖车案例。
他们请了王祖蓝合作直播,30分钟做了这么好的一个成绩,真的是完美的。
所以,正在发生的一个事实是,每个品牌都可能会成为一个新媒体平台。就看你敢不敢、有没有自信和别人一起玩,因为两家合力通常会产生1+1>2的效果。
企业级媒体的真正挑战
最后讲一下企业级新媒体的真正挑战。
这一部分是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我今天来青岛的路上看了一篇海尔董事局主席张瑞敏先生的访谈,内容非常棒,1.6万字,是著名媒体人秦朔老师做的访谈,在“秦朔朋友圈”这个公众号上可以看到。
我最受触动的是张瑞敏先生的一段话:
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生产力的极大增长。但本质是什么?其实是对人的积极性的解放。积极性来自哪里?一个是参与约束,一个是激励相容。
参与约束就是“干和不干”是有区别的,改革开放之前,大锅饭的时候是没什么区别的。激励相容,就是你的成长和企业的成长是一脉相承的,是一体的,双方之间的关系是正向的,这个很重要。
回到我们企业新媒体的工作上,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在我看来,最紧急也最显性的挑战,就是企业新媒体部门一直被视为职能部门,而不是创收部门。
很多企业,品牌传播工作干多干少都挣这个钱,几乎没有合理清晰的KPI,或者只有KPI没有激励。
所以我觉得接下来有两件事儿必须做。一个是重新定义企业传播战略,就是还只是做官宣吗?第二,重新设计新媒体团队的激励,如果员工真的给你发了一篇10万+的文章,要不要给予额外的奖励?
我想讲一个青岛本土的案例,公众号“视觉志”团队,一个编辑做了一篇5000万阅读量的爆款文章。视觉志老板沙小皮奖励了这个编辑10万元现金,加一个部iPhoneX手机。
我必须为这个做法点赞。这值得所有老板去想,我们能不能转变思维,重新定义一下企业新媒体传播的价值考核体系。能不能给一些灵活性的空间,就是把人的积极性解放出来。写得好了,就多给一点,写得不好,少给一点,让品牌市场部门,在新媒体时代获得更多支持和更多认可。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新榜立场
[本文系插坐学院(ID:chazuomba)授权新榜发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并注明出处及本页链接。]
以上内容使用新榜编辑器发布。新榜编辑器,多平台一键分发、海量在线图片搜索、大数据帮你了解“什么值得写”、丰富的样式中心,可能是全中国最好用的编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