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

咪蒙老师的下半场

黄师傅
咪蒙

9月14号,咪蒙在她的公众号上公布了”新媒体创作大赛“最后的冠军,这场持续了近4个月的比赛到底是告一段落,可以预见的是,这位名叫蔡慧慧的女生必然会出现在“咪蒙”的作者名单中。


如果把时间倒回2008年,你会发现这事变得有些熟悉,那一年的郭敬明举办了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 新人选拔赛。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咪蒙第一次干这种“不着边儿”的事了,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咪蒙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危机感”,只有100-200万的数据不断地提醒她:你快过气了。


而把镜头拉远,咪蒙以外,大多数情感号似乎也都过得都不怎么如意。



/ 01 /

“咪蒙们”的出现

是特定阶段用户的必然需求



如果你仔细回顾一下就会发现,无论是最早的网站、博客,到后来的微博,情感和娱乐类的内容都是最先崛起的,从本质上来说,这都是女性向内容,其最主要的受众和消费者均为年轻女性。


回到微信上,咪蒙以及众多同类账号的起家,同样是切中了这一大体量轻阅读用户的痛点方便阅读、便于理解、碎片化、情绪化、易传播。


但有趣的是,似乎并不是“咪蒙们”本身的属性吸引了用户,而是这些账号找准了这批用户,并对其进行有意识的迎合。


换句话说,做粉丝“最贴心”的那个朋友,不论是内容、形式还是标签等,都是针对这一特定群体设定:


你说xxx是贱人,我跟你一起骂他是贱人

你说实习生不能吃苦,那就让他滚

你说男朋友不好,我就劝分不劝和


用户还是那群用户,画像一直很清晰,在特定阶段的需求也没变,变的只是阅读场景而已。


而咪蒙是微信这个场景下的佼佼者。



/ 02 /

数据危机:

不是不爱读,而是不爱转



在咪蒙之前,以同道大叔为代表的星座类帐号在微信上活的风生水起,在2015年,每次只要这个以星座起家的账号推送后,我的朋友圈中就一定会有人转发。


比如:《十二星座好男人排行榜》《为什么不能惹天蝎座》,有时还会带上一句“卧槽是我是我”。


2015年的星座运势


到了现在,“同道大叔”依然篇篇10w+,但实际上他面临着比咪蒙这类情感号更严重的危机,仔细想想,你有多久没有在朋友圈里看见他了?


原因很简单,大多数时候用户分享“同道大叔”的动机是给自己贴标签,或者变相的向朋友们喊话:你们快看我是摩羯座的!这些优点说的都是我!


但两年过去了,朋友还是那些朋友,该知道你是摩羯座的早就知道了,这时候再转发一条《我们摩羯座xxx》到朋友圈,反而显得自己有些奇怪。


所以,对于情感号、娱乐号的数据危机,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相对普适性的结论不是因为用户看够这类内容了,而是不再愿意分享了。


你朋友圈的人对于你是什么星座、喜欢什么样的人、准备啥时候结婚都已经知道的一清二楚,边际效应在此时体现的淋漓尽致。



/ 03 /

“咪蒙们”的下半场怎么打?



在“咪蒙们”、“同道大叔们”变得有些沉寂的同时,“雷斯林们”在朋友圈出现的几率则越来越高,人们似乎在不知不觉间正在进行着一场“认知升级”——或者说,人们的注意力已经逐渐从“标签型内容”转向了“观点型内容”。


相较于“标签型内容”,“观点型内容”一方面可以快速止损,稳住不断下跌的数据,同时提高用户以参与为目的的分享动机,吸引更多观点认同的用户。


另一方面,“观点型内容”朋友圈中可以获得更高的点开率和曝光率,这对于一篇文章的刷屏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回过头来观察“雷斯林”(现名“为你写一个故事”)的内容,无论是近期的《外卖,毁不掉我们的下一代》,还是稍远时候的那篇《杨永信》,你都会从中总结出类似的规律。


《外卖,毁不掉我们的下一代》


而这,或许也是“咪蒙们”和“同道大叔们”在下半场的第一种打法——从“标签型内容”变为“观点性内容”,从迎合用户变为引领用户。


另一种打法,则显得有些保守守住现有的用户,陪着他们成长。当用户现在的焦虑已经被各路新媒体解决时,对于未来的焦虑就变成了新的需求。


换句话说,原来苦恼如何谈恋爱的小女生现在可能已经进入职场,工作、学习、成长成了现阶段更要紧的事。



/ 04 /


事实上,在咪蒙两周年接受新榜采访时,“内容升级”就已经是一个她挂在嘴边的词了,面对危机,这位似乎应该比任何一个人都恐慌的新媒体大咖表现得倒是颇为镇定。


咪蒙总让你感觉她在做些什么,但你永远说不出她到底在做什么,升级内容、调整团队架构、转变内容形式,咪蒙可以公开的这些计划实际上我们每个新媒体人都在说,唯一的区别可能在于:


同样的事,别人做起来是60分,而咪蒙得了80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新榜立场

[本文系巨土文化(ID:jutuwenhua授权新榜发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并注明出处及本页链接。]


以上内容使用新榜编辑器发布。新榜编辑器,多平台一键分发、海量在线图片搜索、大数据帮你了解“什么值得写”、丰富的样式中心,可能是全中国最好用的编辑器。

分享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