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过去一年,「GQ实验室」无疑是转型新媒体最成功的传统媒体之一,从出圈的《那一夜,他伤害了他》,到“朋友圈”系列,“职业”系列等,「GQ实验室」的内容似乎永远在突破读者的想象力,因此被网友评为它最有趣和最会做广告的公众号。但打破天花板的,不只是内容,还有运营。在一年营收达到近2个亿之后,GQ出版人唐杰在新榜大会上分享了他们的方法论。
GQ出版人唐杰
各位朋友们,新媒体友人们,大家好。我们是今天最后一个做分享的,希望能够带给大家更多干货,也和我们分享下我们这一年的小小成绩。
今天的主题是“打破天花板的GQ实验室”。虽然分享的是GQ实验室,但GQ不仅有实验室,还有「GQ报道」,就在1月7日,我们对李志的独家采访刷爆了朋友圈。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主打生活方式的「GQ Live」,游戏式的阅读App「myGQ」,以及马上要上线的视频节目。今天的智族GQ不是只有纸质版的媒体,在新媒体上也在全面突破,今天重点讲讲GQ实验室。
大家都知道,内容有天花板,但对于一个公众号来说,收入也是有天花板的。一个大号的天花板大概是3000万到5000万,我们已经不断地打破这个边界。
2018年3月1日,《那一夜,他伤害了他》成为了爆款,也正是从这篇文章开始,我们的粉丝增速及品牌合作迎来大爆发。
2018年我们生产了280多篇10w+的推送,合作品牌超过200个,合作品牌中单价最贵的产品到达了3000万 。
2018年GQ实验室所合作过的品牌,从奢侈品到汽车,再到互联网、快销等各行各业,其中包括了很少在微信上投放的品牌,比如说微信本身,或者法拉利、国航、朗格腕表等等。
「GQ实验室」单个公众号营收近2亿,可以说,我们是中国最赚钱的公众号之一。
打破天花板的「GQ实验室」做对了什么?
「GQ实验室」主要做对了三点。
第一,内容和运营同等重要。现在有几千万个公众号,大家每天都想做爆款文章,希望粉丝量节节攀升。但是,在大号增粉都很困难的情况下,不积极做运营可能得不到更多人关注。
GQ很早就开始布局运营团队,有人专门做粉丝增长,有人做PR和品牌,还有人专门做线下活动、做渠道分发、做社群、做附加值产品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好内容有多维度和立体化的呈现方式,让更多的人关注「GQ实验室」,让我们的商业价值最大化。
第二,品牌附加值。可能这是很多新媒体大号不具备的一点。GQ隶属于超过110年历史的康泰纳仕集团,百年的沉淀赋予了我们品牌的附加值。
碎片化时代,每个公众号都在争夺用户注意力,以前觉得传统媒体品牌在互联网中没有什么价值,但在今天,用户更愿意把时间用在有品牌力的新媒体上。除了用户更容易选择我们的内容,品牌客户也是一样,特别是国际知名品牌。品牌方不用去和总部解释,比如GQ是什么,它是做什么的。我们和绝大多数奢侈品都有合作,这也是我们收入的最大来源。
当然,品牌附加值还提供了独家采访人物的机会。平时很难采访到的人,一听是GQ,也 愿意接受独家采访的机会。
第三,标准化团队作战。从内容到运营,从客户提案到执行,从PR到品牌,从商业拓展到商业衍生,从线上到线下,我们有一支作战精良的部队,不再依靠一个人或几个人完成一个项目或者一个选题,而是标准化且流程化地生产和执行。
2018年年底,「GQ实验室」和宝马进行了一次内容创新合作。「GQ实验室」直接入驻宝马中国公众号,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这次合作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不再仅仅把能量用在自己的平台上,还可以用在任何适合我们的地方。包括今天(1月9日)刷爆朋友圈的《如何一眼辨别谁有男朋友/女朋友》,也是我们和宝马合作的延伸(截止文章上线24小时,阅读量突破了100万)。我们会产生一系列篇文章,开辟了一个叫【高能研究所】的栏目。
现在有很多品牌都希望GQ为他们做social内容,但我们会主动地去选择定位与GQ相契合的品牌合作。
内容创新:从线上到线下
从线上到线下,「GQ实验室」开创了利用活动产出高质量新媒体内容的先河。GQ实验室的团队在活动期间,制作并传播了近80只视频;关于红毯的图文直播,更是以“GQ沙雕文案”成为热议话题;有了最极致的内容策划,才会在各个社交平台上形成更有影响力的传播。(以下视频为2018年GQ年度人物盛典精彩瞬间)
内容使用新榜编辑器发布。新榜编辑器,多平台一键分发、海量在线图片搜索、大数据帮你了解“什么值得写”、丰富的样式中心,是能让你早点下班的编辑器。
卡娃微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