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厂商” · 近30天声量数据
作品数作品数趋势作品数分布
互动数互动数趋势互动数分布
- 公众号15.1w/81%
- 微博3w/16%
- 抖音1183/1%
- 视频号1946/1%
- 小红书2280/1%
- 快手0/0%
- B站352/0%
代表作品
作品导出
深度报告
内容 | 评论 | 分享 | 收藏 | 获赞 |
---|---|---|---|---|
![]() 这件大事儿!利好A股什么? 格兰投研 发布时间2025/09/12 13:05:01 | 11 | - | - | 4920 |
![]() 阿里巴巴的财报,为什么是冲锋号?! 格兰投研 发布时间2025/08/30 14:44:44 | 7 | - | - | 4905 |
![]() ![]() #如何看英伟达对华再推新芯片#英伟达近期针对中国市场推出新型特供芯片(如B30A),是其在复杂国际环境下的战略调整,来看看微博智搜的分析⬇️
1)技术性能,持续降级下的妥协方案
新芯片基于Blackwell架构,采用单芯片设计(非旗舰双芯片),原始算力约为旗舰B300的50%,但性能仍强于前代H20。其配备高带宽内存和NVLink技术,适用于AI推理任务,但放弃HBM内存和先进封装技术,参数大幅缩水。内存带宽被限制在1398GB/s(略低于美国1.4TB/s限制线),显存采用GDDR7替代HBM,成本降低但性能受限,设计上“卡尺级”贴合美国出口管制红线。
2)市场策略,高价定位与份额保卫战
新款B30A售价或达2-2.4万美元(约17万人民币),是H20芯片的两倍,但性能提升有限(宣称达H20的6倍)。华为昇腾910C单价仅20万元,性价比优势显著。英伟达在华份额从2022年的95%暴跌至50%,若不推出新品,将彻底丢失中国500亿美元数据中心市场。黄仁勋承认,美国制裁加速了国产替代,华为昇腾已在部分指标反超英伟达。
3)政策博弈,中美角力下的生存之道
抽成条款:英伟达需将中国销售额的15%上缴美国政府,换取出口许可。
安全指控:中国网信办约谈英伟达,要求解释H20芯片后门风险;美方被曝在服务器中植入位置追踪器,可远程锁机。
特朗普曾表态允许对华销售“性能削弱30%-50%”的芯片,但国会两党议员反对放宽限制,新芯片能否获批仍存变数
4)国产替代,不可逆的加速趋势
华为昇腾910B通过多层堆叠实现集群算力提升,FP16算力达320 TFLOP/s(H20的2倍),成本低30%;阿里自研AI芯片兼容英伟达生态,降低迁移成本。国企项目要求国产化率超80%,政府劝阻采购含安全风险的进口芯片。5767 寒武纪、海光等本土企业获车企、云厂商订单,中芯国际/华虹扩产车规芯片。
5)博弈中的双输困局
对英伟达:特供芯片是市场自救,但性能阉割+高价策略难以挽回客户信任。若继续妥协,长期将丧失技术主导权;若退出中国,百亿美元营收缺口难补。
对中国:短期仍需混合使用进口与国产芯片,但制裁倒逼产业升级。国产芯片在软件适配和集群能力上仍有差距,但迭代速度加快,3-5年内或实现中高端替代。
美国以安全之名行技术封锁之实,却催生中国自主产业链;英伟达欲平衡商业与政治,反陷“性能越低→价格越高→客户流失”的死循环。
这场博弈无赢家,唯有加速全球科技格局重构[并不简单] ![]() 董川 发布时间2025/09/05 06:43:05 | 672 | 1160 | - | 4686 |
![]()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内存、存储。
半导体存储是电子设备的“记忆大脑”——手机里的内存、电脑的硬盘、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存储,都离不开它。
2025年,这个行业正迎来“供需双振”的好时机:
一方面,海外大厂减产旧产品,推高了存储价格;
另一方面,AI服务器、数据中心需求爆发,加上国产厂商加速突破,行业迎来新一轮增长。
下面从价格趋势、需求动力、国产替代和重点企业四个方面,梳理半导体存储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同时也会深入分析HBM在其中的关键角色和产业态势。
一、先搞懂:半导体存储分两类,都是电子设备的“刚需”
半导体存储主要分两种,功能类似但用途不同:
• DRAM:相当于“临时记事本”,速度快但断电就丢数据,比如电脑的内存条、手机的运行内存(RAM),AI服务器需要大量DRAM来快速处理数据;
• NAND Flash:相当于“永久文件夹”,断电也能存数据,比如手机的存储空间(ROM)、固态硬盘(SSD)、U盘,数据中心的长期数据就存在NAND里。
简单说,DRAM负责“快存快取”,NAND负责“长期保存”,两者缺一不可,而且性能直接影响电子设备的流畅度——比如AI训练时,DRAM不够快会拖慢计算速度,NAND容量小则存不下海量训练数据。而在DRAM领域,HBM(高带宽存储器)正逐渐崭露头角,成为AI时代的关键存储技术。HBM的作用类似于数据的“中转站” ,通过先进封装技术,如硅通孔技术、系统级封装,将多个DRAM die堆叠在一起,能将使用的每一帧,每一幅图像等图像数据保存到帧缓存区中,等待GPU调用。这使得HBM具有比传统DDR、GDDR更高的带宽和更低的功耗,非常适用于AI计算、高性能计算(HPC)、图形渲染等数据吞吐量需求极高的场景。
二、价格涨了!海外大厂减产,旧产品成“香饽饽”
2024年底至今,半导体存储价格持续上涨,核心原因是“供给少了,但需求没减”,尤其是旧世代产品(比如DDR4内存、低容量NAND),涨价最明显。
1. DRAM:DDR4停产,电脑、服务器内存都在涨
DDR4是用了15年的“老款内存”,现在海外大厂(三星、SK海力士、美光)都在转产更赚钱的DDR5、HBM(AI专用内存),逐步停掉DDR4产能。从2024年四季度开始减产至今,DDR4的“芯片颗粒”价格率先反弹——比如8Gb的DDR4颗粒,从2025年1月的低点涨了129%,16Gb颗粒涨了118%。
成品内存也跟着涨:
• 电脑端:桌面机16GB DDR4内存条,2025年3月到6月涨了51%;笔记本16GB DDR4内存条涨了56%;
• 服务器端:32GB DDR4内存条,同期涨了40%。
更关键的是“合约价”(大厂之间长期供货的价格),Trendforce预测2025年二、三季度,服务器DDR4内存合约价每季度要涨18%-23%,电脑DDR4涨13%-18%。原因很简单:云厂商(比如阿里云、亚马逊AWS)要补库存,加上国际形势变化,大家都想多囤点货,而DDR4产能越来越少,供不应求。
而在HBM方面,随着AI GPU以及与AI相关的各类需求激增,HBM价格在2023年“逆势暴涨”,2024年依旧“状态火热”。市场研究公司Omnia称,HBM预计今年将占据DRAM市场的18%以上,高于去年的9%。“目前,在AI计算系统领域,还没有其他存储芯片可以取代HBM”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Yole Group数据,HBM芯片的平均售价是传统DRAM内存芯片的五倍。受到生产扩张难度和需求激增的双重影响,2023至2028年间,HBM供应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5% ,价格预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保持高位。
2. NAND Flash:低容量产品停产,SSD、手机存储跟着涨
NAND和DRAM情况类似,海外大厂在停掉“老款低容量产品”,比如MLC闪存(早期手机常用)、256Gb的TLC闪存(小容量SSD、U盘用)。这些产品的“晶圆”(生产芯片的基础材料)价格从2024年底到2025年6月涨了79%,直接带动下游成品涨价:
• 手机里的eMMC存储(比如8GB、16GB),2025年初到6月涨了54%-58%;
• 主流SSD也快涨了:云厂商在加大AI服务器投入(比如英伟达H100服务器需要32TB-132TB的SSD),加上大厂控制产能,Trendforce预测2025年二、三季度,NAND整体合约价每季度涨3%-10%,企业级SSD(数据中心用)涨幅可能超10%。
三、需求爆发!AI和数据中心成“最大推手”
价格上涨的背后,是需求端的“强支撑”——尤其是AI服务器和数据中心,对存储的“容量”和“速度”要求越来越高,成了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而HBM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1. AI服务器:单机存储容量是普通服务器的10倍以上,HBM成为关键配置
普通服务器的DRAM容量大概是64GB-128GB,NAND容量是1TB-4TB;但AI服务器完全不一样,以英伟达H100为例:
• DRAM(DDR5)容量2TB-4TB,还得加640GB的HBM(AI专用高速内存);
• NAND(SSD)容量32TB-132TB,是普通服务器的8-30倍。
2024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140万台,同比涨56%;2025年预计达180万台,同比再涨29%。这些AI服务器需要大量高端存储,直接拉动DDR5、HBM、大容量SSD的需求——比如服务器用的NAND占比,从2023年的16%涨到2025年的30%;服务器用的DRAM占比,从32%涨到36%。当前,AI服务器GPU市场以NVIDIA H100、A100、A800以及AMD MI250、MI250X系列为主,这些GPU基本都配备了HBM。HBM成本在AI服务器成本中占比排名第三,约占9%,单机ASP(单机平均售价)高达18000美元。在AI计算中,HBM能够极大提升数据传输速率,解决传统内存带宽不足导致的“内存墙”问题,让AI模型训练和推理过程更加高效。
2. 数据中心:全球都在扩建,存储需求跟着翻倍
不管是阿里云、腾讯云,还是亚马逊AWS、微软Azure,都在砸钱建数据中心——2025年海外四大云厂商(亚马逊、微软、谷歌、Meta)合计要投超3000亿美元,国内阿里、腾讯、百度一季度资本开支同比快翻倍。
数据中心的核心需求是“存得多、传得快”:
• 存数据需要大容量SSD,比如32TB以上的QLC SSD(能存更多数据,成本更低);
• 传数据需要高速内存,比如DDR5(比DDR4快一倍,功耗还低),以及HBM这种超高带宽内存来满足关键业务需求。
根据IDC预测,2024年全球企业级存储支出67亿美元,2028年要涨到10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2.2%——数据中心越建越多,存储需求只会越来越大。在数据中心里,HBM主要用于高性能计算节点和对带宽要求极高的应用场景,能够显著提升数据中心整体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响应速度,满足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业务对海量数据快速读写的需求。
四、国产替代加速:从“能用上”到“用得好”,本土厂商突破关键环节
以前半导体存储市场被海外垄断(比如DRAM被三星、SK海力士、美光占90%份额),但现在国内厂商在“企业级存储”(数据中心用的高端存储)领域加速突破,从“0”到“1”实现量产。在HBM领域,虽然目前国产厂商整体处于追赶阶段,但也在积极布局并取得一定进展。
1. 企业级SSD:国产厂商已占据近30%市场
企业级SSD是数据中心的“核心存储”,不仅要容量大,还得稳定(比如24小时不间断运行)、寿命长(能反复写入几十万次),以前被Solidigm(美光旗下)、三星垄断。现在国内厂商已经崛起:
• 忆联、忆恒创源是国产龙头,2024年合计占国内企业级SSD市场近20%份额;
• 江波龙、大普微、浪潮等也在快速突破,江波龙2024年企业级存储收入9.22亿元,同比涨666%,产品还能适配华为鲲鹏、海光等国产CPU平台。
2024年中国企业级SSD市场规模62.5亿美元,全球占比30%——国产厂商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还在向海外拓展,比如江波龙通过巴西子公司Zilia,把产品卖到南美市场。
2. 企业级内存:打破海外垄断,实现“0 - 1”突破
企业级内存(比如服务器用的DDR4、DDR5内存条)比消费级更难——需要更高的稳定性和纠错能力,以前几乎被三星、SK海力士“原厂自供”(自己生产芯片自己做模组),国内厂商很难切入。
现在国内已有突破:
• 江波龙、海普存储(香农芯创子公司)已经量产企业级DDR4、DDR5内存条,能满足数据中心的基本需求;
• 虽然市场份额还小(不足5%),但这是“从无到有”的关键一步——2024年中国企业级内存市场规模83-99亿美元,全球占比25%-30%,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很大。
3. 核心芯片:从“依赖进口”到“部分自主”
存储的核心是“芯片”,比如SSD的主控芯片、DRAM的颗粒,以前都靠进口。现在国内厂商也在突破:
• 联芸科技:国产SSD主控芯片龙头,2024年收入9.2亿元,同比涨25%,产品能用于企业级SSD,全球大部分SSD品牌都在用;
• 兆易创新:能做NOR Flash(小容量存储,比如蓝牙、物联网设备用)、SLC NAND(工业设备用),全球排名前十,是国内唯一在多个存储领域都能进全球前十的厂商;
• 长光华芯、源杰科技:在DRAM、NAND芯片领域实现中低端突破,正在向高端追赶。
在HBM核心芯片方面,国内部分企业虽有一定的DRAM和先进封装技术基础,但掌握的DRAM工艺制程明显落后于国际水平,且在DRAM上应用TSV(硅通孔)、micro - bumping(微凸块)和堆叠键合等先进封装工艺的经验有所不足。不过,国内企业已经在积极布局,如长鑫存储2023年宣布研发HBM技术,计划2025年推出HBM2e的样品,主要面向国产AI芯片 ,这显示出国产厂商在HBM领域追赶的决心和行动。
五、HBM产业深度剖析:巨头垄断与国产追赶并存
在HBM内存制造领域,三星和SK海力士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中,SK海力士约占HBM市场50%的份额,三星占比40%,美光占比不足10%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SK海力士都是英伟达HBM的独家供应商,2023年SK海力士基本垄断了HBM3供应,其HBM3与HBM3E的订单在2024年也已售罄。SK海力士透露,其下一代HBM4内存于2024年着手开发,2026年开始大规模生产,届时将为英伟达Blackwell 的下一代AI GPU提供支持 。三星电子也表示,包括HBM3在内的先进HBM产品的份额已达到半导体总销售额的近50%,预计到年底将增至90% ,面对日益增长的HBM需求,三星电子正在通过提高HBM产量并将资本支出分配给HBM相关设备。
国内方面,虽然目前在HBM市场份额较小,但在2025年8月,有消息称中国成功研发并量产HBM3芯片 ,这标志着中国在高端芯片领域实现了关键跨越。
六、重点企业:这些国产厂商值得关注
目前国内半导体存储行业已经形成“从芯片到模组”的产业链,重点企业各有优势:
1. 兆易创新:国产存储芯片龙头,布局AI定制化
• NOR Flash全球第二、国内第一,SLC NAND国内第一;
• 成立子公司青耘科技,专门做AI端侧的定制化存储(比如AI手机、AI眼镜用的存储),抓住端侧AI机遇。
2. 江波龙:企业级业务爆发,全球化布局完善
• 2024年企业级存储收入涨666%,产品适配国产CPU;
• 收购巴西Zilia,2024年Zilia收入23.12亿元,同比涨120%,打开南美市场,还在拓展DDR5、SSD等高端产品。
3. 香农芯创:子公司海普存储专攻企业级存储
• 既有芯片分销业务(代理SK海力士、AMD的产品,客户包括阿里、华勤),又有自研产品;
• 子公司海普存储已量产企业级DDR4、DDR5内存条和SSD,2024年完成国内主要服务器平台认证,开始供货。
虽然以上企业目前在HBM业务方面直接布局和产出相对较少,但随着HBM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国产替代进程的推进,这些在存储领域已有深厚积累的企业未来有可能向HBM相关业务拓展,分享HBM市场增长的红利。
七、总结:行业迎来“量价齐升 + 国产替代”黄金期
2025年的半导体存储行业,既有短期价格上涨的“红利”(海外减产+需求爆发),又有长期国产替代的“潜力”(企业级存储突破+政策支持),HBM更是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增长极:
• 短期看,DDR4、低容量NAND还会涨,AI服务器带动的高端存储(DDR5、HBM、大容量SSD)需求旺盛;HBM价格预计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高位,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但国产HBM的突破有望打破部分垄断格局。
• 长期看,国产厂商在企业级存储、核心芯片领域持续突破,从“中低端替代”向“高端追赶”迈进,未来3 - 5年有望占据更多全球份额;在HBM领域,国产厂商虽然起步晚,但进步快,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和产业链协同发展,有望逐步提升在全球HBM市场的地位。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可能会感觉到内存条、SSD价格小涨,但对行业来说,这是“供需平衡”和“国产崛起”的必经之路——随着国内技术越来越成熟,未来我们不仅能用上“中国造”的存储产品,还能用上更便宜、更稳定的高端产品,尤其是在HBM等前沿存储技术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跨越。
#ai创造营##ai产业链观察# ![]() 梁赛 发布时间2025/08/28 10:41:00 | 555 | 341 | - | 1412 |
![]() ![]() 提早埋伏!这些资金“赚麻了” 阿里巴巴股价迎来强势反弹 机构:云业务有望看齐海外云厂商 #阿里巴巴 ![]() 上海证券报 发布时间2025/09/09 12:17:14 | 0 | 42 | 39 | 3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