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岭之南” · 近30天声量数据
作品数作品数趋势作品数分布
互动数互动数趋势互动数分布
- 公众号445/89%
- 抖音56/11%
- 快手0/0%
- 视频号0/0%
- 微博0/0%
- 小红书0/0%
- B站0/0%
代表作品
作品导出
深度报告
内容 | 评论 | 分享 | 收藏 | 获赞 |
---|---|---|---|---|
![]() 对不起,我很难专一,因为我是广东人 栋察秋毫 发布时间2025/09/14 08:47:09 | 11 | - | - | 45 |
![]() 跟着冼师游学去 | 秋后第一挖——河源连平地乌金寻记 新雷公堂 发布时间2025/09/22 00:03:16 | 6 | - | - | 44 |
![]() ![]() 和前男友分手的这段时间里,我答应了一个对我很好的男生,答应他的那一刻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慢慢的我开始接受这个男生,接受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可是前几天看到前男友和新女友的视频,那一瞬间心如刀割。我骗男朋友说和朋友出去逛街,其实自己一个人偷偷喝酒,迷迷糊糊喝到最后,想起曾经和前任的那些美好,我下意识拨通了那个熟悉的名字,电话那头,却传来了男朋友的声音,我醒后看见男朋友坐在我的床边,原来是他偷偷在通讯录把前任换成了自己的电话号码,他说他知道自己永远代替不了前任的位置,但是他可以替前任关心我,安慰我,这一刻我失了神,想起了五岭之南,钟灵毓秀。广东,千年商都的繁华地,活力的主场。广东,祖国的南疆瑰宝,文化的熔炉。在这片土地上,您将领略到南粤大地的别样风情。广东,水网密布,物产丰饶。这里的骑楼老街与现代都市,足以让您沉醉其中。踏上广东的土地,感受南粤大地的温婉与热烈。传统与现代交融,为您呈现一场文化盛宴。欢迎大家来广东游玩,这么美,这么炫,随时到广东。#livephoto ![]() 冰葡萄. 发布时间2025/09/08 14:48:43 | 13 | 3 | 0 | 40 |
![]() @时光记忆坊
苍梧遗韵:四千载岭南古国的烟霞与青铜(唐榕)
编者按:苍梧古国是岭南地区最早的古国,其分布范围主要在今广西东北部和东部以及湖南南部、广东的北部和西北部地区。具体来说,它主要分布在括现今的广西梧州市、玉林市、贵港市、贺州市、桂林市的东北部,以及湖南南部、广东的粤西北部等西江流域,距今约4900年至4700年前。
秦朝末年(即公元前207年),秦朝南海郡郡尉赵佗见秦朝灭亡在即,秦朝已无力回天。赵佗遂封锁重要关隘、重要道路;同时兼并了岭南的桂林郡、象郡。于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国,自号'南越武王',任命同宗族弟赵光为苍梧王,在“仓吾古国”故地(今梧州市)建立苍梧王国,在今天封开、梧州构筑王城,这便是梧州城的原身,据史书记载,苍梧王城也是广西最早的城池。这里的苍梧国,也叫南越苍梧国,以便与更为久远的“仓吾古国”区分。这便是历史上再次出现的苍梧国(南越苍梧)
苍梧国(南越苍梧)分布范围:其分布范围大概包括今梧州市、玉林市、贺州市、桂林市东北部、湘东南、粤西北。这些地区是湘桂粤相交会的大片富裕地区,是岭南最早接受中原文化熏陶、也是开发最早的地方。因而苍梧国(南越苍梧)也是“仓吾古国”(仓吾文化)的继承和延续,这便发展和形成了后面的“苍梧”文化。
“南方有嘉树,其叶何离离。苍梧多古意,云水寄相思。”
当晨雾漫过桂江两岸的青石,那些嵌在岩层里的铜锈,仍在诉说着一个被时光掩埋的名字——苍梧。这处横亘在五岭之南、西江之畔的古国,曾以翡翠为信、青铜为魂,在 4900 年前的岭南大地上,谱写了一段与尧舜对话、与天地共生的传奇。
一、烟锁五岭:古国疆域里的文明经纬
若将时光倒推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岭南东北部的群山间,正孕育着岭南最早的文明火种。苍梧古国的疆域,恰似一幅泼墨山水:西起广西玉林的云开山脉,东抵广东肇庆的鼎湖之滨,北接桂林东北部的越城岭余脉,南连贵港郁江冲积平原。这片横跨桂粤两地的土地,如今仍能寻见古国的印记——梧州的鸳鸯江曾映过先民的渔舟,贺州的姑婆山曾藏过部落的炊烟,而玉林的勾漏洞里,或许还留存着古越人祭祀的图腾。
这里是天然的文化十字路口。往北,通过湘桂走廊可直抵中原腹地;往南,顺西江而下能连通南海碧波。考古学家在广东曲江发现的石峡文化遗址,正是苍梧文明的重要见证。那些距今 4900 至 4700 年的稻谷遗存、磨光石器与彩陶,与苍梧古国的存续年代完美契合。当中原先民还在黄河流域打磨彩陶时,苍梧人已在岭南的稻田里耕作,在西江的滩涂上渔猎,用独特的生活智慧,在亚热带的雨林中开辟出文明的绿洲。
彼时的岭南,并非文献中“荒蛮之地”的模样。除苍梧外,还有骆越、西瓯等部落星罗棋布,只是多数因考古资料匮乏,仍沉睡在地下。唯有苍梧,凭借与中原更早的交集,在史书中留下了最初的剪影。《逸周书・王会解》记载,周成王在成周召集诸侯时,南方的“仓吾”部落曾献上“翡翠”作为贡品。那抹来自岭南的翠绿,或许曾在镐京的宫殿里绽放光芒,让中原诸侯第一次听闻,在遥远的南方,有一个名为“苍梧”的国度
二、舜巡南荒:跨越千山的文明对话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毛泽东笔下的九嶷山,不仅是湘南的风景,更是一段远古传说的见证。相传在五千年前的尧舜时代,中原部落联盟首领舜,为了平定三苗之乱、安抚南方部族,开启了一场载入史册的南巡。而他的行止,就曾经到达苍梧古国的边境。
那时的中原与南方,既有冲突的烽烟,也有交融的曙光。三苗族群活跃在长江中游,与中原部落常年征战,舜为了争取盟友,选择“南抚交趾”的策略。苍梧古国作为岭南最强大的部落之一,自然成为舜争取的对象。史料中“舜与苍梧,或战或和”的记载,勾勒出两个文明碰撞的图景:或许曾有过刀光剑影的交锋,但更多时候,是中原的农耕技术与苍梧的稻作经验相互借鉴,是北方的礼制观念与南方的图腾信仰彼此渗透。
舜帝南巡,最终以“客死苍梧之野”落幕。《史记・五帝本纪》中“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的记载,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悲壮的色彩。相传舜去世后,他的两位妻子娥皇、女英千里寻夫,到达“苍梧之野”的零陵(今广西全州),未果而投江自尽,泪洒湘江两岸的翠竹。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在二妃的投江殉情处修建了一座二妃庙。至今,那里的二妃庙还在,流传着“舜帝南巡”和“湘妃竹”的故事。
这段传说,并非虚无缥缈的神话。它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原文明与岭南文明最早的深度互动。舜的南巡,如同一条纽带,将黄河流域的文明火种,引入了岭南的群山之间。此后,苍梧不再是隔绝于中原的“化外之地”,而是成为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为后来岭南融入中华文明版图,埋下了最初的伏笔
三、青铜铸魂:东周时期的文明盛景
时光流转至商周时期,苍梧文明迎来了新的辉煌。随着中原青铜技术的南传,苍梧人开始用青铜铸造属于自己的文明符号。在广西平南县石脚山与灵川县新岩,考古学家发现了两处商周时期的铸铜遗址,出土的五件石范中,既有用于铸造兵器的钺范、斧范,也有冶炼青铜残留的铜渣。这些带着烟火气的文物,证明苍梧人早已掌握了青铜铸造技术,从最初输入中原青铜器,到后来仿制、创新,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苍梧式铜器”。
真正让苍梧青铜文化惊艳世人的,是广西贺州沙田龙中村的东周岩洞葬。1991 年,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 18 件青铜器,包括鼎、鼓、牺尊、兽首盉等礼器与兵器。其中一件铜牺尊,堪称苍梧文化的“灵魂之作”:牺首是带犄角的怪兽,尾部攀附一条虁龙,背部的盖子上浮雕着盘蛇,蛇首高昂成为盖钮。这种以蛇为图腾的设计,完全不同于中原牺尊的庄重典雅,尽显古越族“断发文身,以象龙子”的文化特色。而一同出土的石寨山类型铜鼓,则带着滇文化的印记,是骆越人创造的民族重器。一件墓葬中,竟融合了苍梧、滇、中原等多元文化元素,足见墓主人的权力与地位,也印证了苍梧作为文化交汇地的繁荣景象。
龙中村的发现,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苍梧的大门。考古学家顺着线索,在贺州沙田河流域展开深入勘探,最终在东西宽 3-4 公里、南北长 15 公里的范围内,发现了密集的东周青铜文化遗存:有圆形的夯土城址,周长 800 多米,城外环绕着城壕,城西的小道曾是连接外界的通道;有六处墓葬区,除了岩洞葬,还有带腰坑的竖穴土坑墓,出土的文物中,除了青铜器,还有陶瓷器与贝币;还有散落的窑址,见证着当时手工业的发达。这些遗存共同指向一个结论:东周时期,苍梧古国的政治重心曾一度位于贺州沙田河流域。
那时的苍梧,或许是一座繁华的城邦。城内,工匠们在窑火边铸造青铜,陶工们揉捏着黏土,商人用贝币交换着来自滇地的铜鼓、吴越的宝剑、中原的礼器;城外,稻田里的农人忙碌着,西江上的商船往来如梭,将苍梧的翡翠、青铜运往各地。这座岭南古国,在青铜的光芒中,迎来了文明的巅峰。
四、故地寻踪:穿越千年的文明回响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当我们站在贺州沙田河畔,望着远处的群山,总会忍不住追问:那个曾与尧舜对话、以青铜为魂的苍梧古国,最终去往了何方?或许,它在战国时期的战乱中逐渐衰落,融入了百越部落;或许,它的文化基因并未消失,而是化作了岭南文化的一部分,流淌在桂粤两地的血脉里。
如今,苍梧这个名字,仍以地名的形式留存世间——广西梧州,这座有着 2200 多年建城史的城市,便是古苍梧的核心区域之一。漫步梧州街头,鸳鸯江的碧水依旧东流,骑楼城的雕梁画栋间,仿佛还能寻见古苍梧的遗风。而在贺州的博物馆里,那件东周铜牺尊静静陈列着,蛇形盖钮与虁龙尾翼,仍在诉说着古越族的图腾信仰。
苍梧古国的故事,或许没有夏商周那样详尽的史料记载,也没有秦汉那样震撼的考古发现,但它却是岭南文明的起点。它证明了 4900 年前的岭南,并非“蛮荒之地”,而是有自己的古国、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文明脉络;它见证了中原与岭南最早的文明对话,为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写下了生动的注脚。
当夕阳西下,余晖洒在西江水面,波光粼粼间,仿佛能看见远古的苍梧人,正驾着独木舟,唱着渔歌,从历史的深处缓缓驶来。他们留下的,不仅是铜锈斑斑的文物,更是一段穿越千年的文明回响——那是岭南大地对中华文明最初的问候,是五岭之南永不褪色的文化记忆。 ![]() 唐巴马 发布时间2025/09/06 00:17:53 | 0 | 0 | -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