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食堂 · 近30天声量数据
企业食堂
声量指数
592.9
作品数 · 
2925
账号数 · 
1573
互动量 · 
3.9w
平均互动 · 
13
服务支持声量通
声量热度
小红书
抖音
其他平台
对数据存疑?联系顾问
作品数
作品数趋势
作品数分布
互动数
互动数趋势
  • 公众号
    1.4w/37%
  • 抖音
    1w/27%
  • 视频号
    8531/22%
  • 微博
    4971/13%
  • 小红书
    686/2%
  • 快手
    57/0%
  • B站
    22/0%
互动数分布
代表作品
作品导出
深度报告
内容评论分享收藏获赞
西贝应该是没戏了。 问题重点其实不在罗永浩的战斗力和预制菜的所谓定义,西贝所试图辩论的,其实是公众的普遍感受和认知。请再专业的公关团队也没用,或者说,真正有效的公关策略反而是:闭嘴,低头。 罗永浩的逻辑,公众是很难不同意的,预制菜本身没问题,但你不能用预制菜的操作,卖给顾客餐厅的预期和价格。西贝老板在这个语境下去争辩“中央厨房配送的冰鲜和冷冻半成品不是预制菜”,是不懂互联网,也不熟悉舆论情绪。 大家觉得是,你就是了。 那么,预制菜又有什么问题呢?为什么连锁餐饮品牌都对此欲说还休,不愿大大方方面对和承认呢?只因我们的中餐传统还没接受预制菜的概念,用句互联网的恶心话术,预制菜还没完成“心智占领”。 其实此事里真正值得讨论的议题,就是中餐预制的标准。是的,我也不反对预制菜,不是因为我觉得它好吃,或是狂热的预制菜爱好者,只因预制菜的趋势无法阻挡——如果中餐希望实现标准化和工业化的话。 我们可以先把视线从中餐移开,去想象一个只有白人饭的世界。那些国家有没有“预制菜”争议?没听说过。说得比较多的是食品安全,以及难吃。换句话说,说白人饭全是预制菜(ready meals),可能对一些意大利和法国厨子不公平,但也冤枉不了太多。 西方国家有成熟的预制食品产业,市场规模巨大,但争议很少。是因为ta们早已接受了自己悲惨的白人饭命运吗?还真是。 烹饪方法是根本区别。中餐太讲究了。这是骄傲的传统。我一直说,中餐和意餐是世界美食的天花板。 中餐的核心是“锅气”,大火猛炒,小火慢炖,瞬间锁住食材的鲜味、香气和质感,或是让锅里的食材长达数小时相互作用,变得软糯浓郁。这种烹饪高度依赖新鲜食材现场处理,如果用批量冷冻和真空包装的预制食材,吃起来就不太对。 而西餐注重烧烤和煮沸,烹饪过程很容易标准化和预处理,白人饭加热后,口感变化也小,相比方便快捷,差别可接受。即使那些需要大厨现场烹饪的少数复杂菜品,餐厅会提前告诉你需等待二三十分钟甚至更久,相信很多人都有在国外吃饭“上菜慢”的体验。 说白人饭“反正都是预制”,大体是没问题的。尤其是经历战后几十年食品的标准化和工业化,预制被视为常态。 咱们中国人从小吃家常菜,对“新鲜烹饪”的记忆根深蒂固,预制菜怎么看都是“门外的野蛮人”,破坏了美食传统。有这种感受很正常。 但公允地说,预制菜也不是全无优点。现代社会最重视的方便快捷就不说了,很多人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央厨房的半成品配送和预制食品加热,其实比街头每一个非标准的小厨房更可控,更易于监管。专供学校和企业食堂的公司,难道像街边夫妻店经营的小馆子那样,每天早上起来给咱现炒吗?像学校这样对风险高度敏感的场所,采用预制菜,其实比配几个大火猛炒小火慢炖的厨师,更让家长放心。学校只需选择一家靠谱的供应商就行了。 我们对中餐的情感和味觉记忆,来自小时候爸妈的厨艺,春节时阖家团圆的年夜饭,街角那家吃了十几年的老馆子。这一切都不可能标准,无法复制,更不可能连锁化,却是我们对中餐的“乡愁”和不可改变的味觉坐标。 但只有人情味和烟火气的中餐世界,随着现代生活的到来,它一去不返了。 我本人当然更倾向去吃那些“世上只此一家”的小馆子,你在很多年里反复光顾,跟熟悉的老板打招呼,知道每一道餐的口味和应季限定的菜品,在漫长的岁月里,你甚至见证了老板一家人的生命轨道,子女上大学、成家,当年来城市里打拼的年轻夫妻,也转眼成了中年人。 这一切的确太迷人了。我们应该珍惜、支持和守护这些小店。小店不会消失,但当我们不知不觉更多地跟朋友在商场5层的连锁餐饮品牌约饭起,中餐世界就已悄悄发生了变化。 还有一个很多人忽视的因素,是现炒现做的中餐厨房,仰赖相对便宜的劳动力。家人和朋友为我们下厨,是出于情感,而任何在现代社会生活的人都知道,去市场上雇佣一个人为你做饭,是昂贵的。你会发现很多街边小店都是夫妻档,老板起早贪黑,出售自己的厨房劳动,却未必雇得起额外的厨师。 我们在国外餐厅吃饭,都嫌贵,本地人也嫌贵。怎么办?去超市采购食材成为绝大多数人的日常。在一个劳动力价格趋于正常的社会,雇佣别人给自己做饭,是奢侈的消费,只能自已在家做饭,偶尔才下馆子。 最后,还有一个看似不相关却有趣的角度。在国外吃中餐,很多人都知道并不便宜,跟当地物价和成本对齐嘛,而且选择少、食材运输麻烦,比国内贵正常。但近些年来,跟廉价的印象相反,欧美国家的中餐相比其他菜系,也算偏贵的了,可能仅次于法餐意餐,属于第一梯队,比什么土耳其菜、秘鲁菜、黎巴嫩菜都要贵。一道回锅肉15-22欧元,你点份牛排是不是也差不多? 这现象有些反直觉。怎么,是我们中餐馆的同胞到了海外就忘记了艰苦奋斗的传统,不肯再自我压榨了吗? 食材的获取成本是一方面,真正重要的是,在厨房劳动力变得昂贵之后,由于独特的烹饪要求,中餐的制作成本原本就是超过世界大多数菜系的。人们以往印象里中餐便宜,其实对应着便宜的劳动力,说白了,后厨的时间不值钱。 中餐原本就不是简餐。在阿姆斯特丹或伦敦的闹市区,一个训练有素的中国厨师给你现炒现做,这原本就应该成为一个轻奢的食物体验。这位师傅也应该获得体面的薪酬。 说回到预制菜。中餐若要标准化和连锁品牌化,甚至有些要开到全世界去,是不可能避开讨论预制菜的。而我们恰可以此为契机,对中餐展开新的想象:是预制菜的,就大大方方标明,都市人仍会出于方便和性价比吃连锁品牌,但也支持小店和small business. 那些大火猛炒小火慢炖的厨房,可以是大城市里老板独自经营的街边烟火气,坐下吃一碗面,炒几道菜,但也值得成为一类消耗更多人类劳动和创造力的高端美食体验,厨师们获得体面的报酬,开在上海、东京、伦敦和巴黎的闹市区,让中餐获得它原有的世界美食天花板的位置,与意大利菜和法餐并肩。
孟常
发布时间2025/09/13 12:58:22
130
985
-
2253
出发河南郑州市,对接某团餐集团……马上开学了,他们要在16个学校和12个千人大型企业食堂开设食三郎豆浆、豆花(豆腐脑)专营窗口,把产品细分化,把业绩考核量化……@食三郎豆浆BOSS吴 @食三郎豆浆工厂店 @食三郎冲饮旗舰店 #食三郎豆浆 #食三郎豆花粉 #食三郎五谷豆浆 #食三郎商用豆浆 #食三郎豆浆粉
西北东哥|记录创业💯
发布时间2025/08/26 02:23:54
165
20
74
1942
学校食堂一小时洗三千个餐盘,这样的效率还得是这样的长龙洗碗机,不然你要光靠手洗,你得请多少个洗碗阿姨,不光费人,还不一定洗得干净。哪有洗碗机靠谱,餐盘唰唰过一遍就亮堂堂的,又快又干净,有它帮忙洗碗效率直接拉满。#学校食堂 #工厂食堂 #企业食堂
优瑞餐饮设备
发布时间2025/08/30 13:48:00
33
177
453
1492
上千人的食堂炒菜问题,你不上炒菜机那你的后厨烹饪成本得多高,加上现在厨师还难找,毕竟这年头你要还是大锅灶,那个厨师还愿意抡个大铁锹炒菜,那样味道还很难炒匀,还不如这样的炒菜机,翻滚式炒菜,咱一个大厨就能搞定3个炒菜机的烹饪,口感更好的同时,效率还高,人工成本也更低,你觉得呢?#学校食堂 #企业食堂 #工厂食堂 #自动炒菜机
优瑞餐饮设备
发布时间2025/08/30 11:48:00
221
485
-
1124
西贝这个冷冻西兰花,倒是不奇怪。这种集中采购,方便进行品控。比起各家门店每天早上去菜市场采购新鲜西兰花,出食品安全问题的风险要小许多。我家旁边就是麦德龙,冰柜里很多这种大包的冻青豆、冻胡萝卜片、冻西兰花、冻玉米粒什么的,很多都是企业食堂采购。保质期两年,不等于真放两年。一般估计一次最多采购半个星期一个星期的量。去吉野家吃牛肉饭,上面的西兰花和胡萝卜片估计也是这个来历[开学季][开学季] 个人感觉,它家最大的问题还是,❶贵,一个馒头卖21元,一份拍黄瓜26元,一个凉皮39元,一个炒鸡蛋43元,给人一种“我是因为带孩子逛商场,别家非咸既辣,不得不吃你家,但你也不能这么坑我吧”的感觉;❷不好吃。
蘸盐
发布时间2025/09/12 15:31:10
205
120
-
1105
企业食堂声量热度报告
声量指数
592.9
作品数 · 
2925
账号数 · 
1573
互动量 · 
3.9w
平均互动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