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 · 近30天声量数据
传播学
声量指数
765.1
作品数 · 
2.5w
账号数 · 
1.3w
互动量 · 
73.2w
平均互动 · 
28
服务支持声量通
声量热度
小红书
抖音
其他平台
对数据存疑?联系顾问
作品数
作品数趋势
作品数分布
互动数
互动数趋势
  • 抖音
    23.8w/33%
  • 公众号
    20.2w/28%
  • 微博
    12.5w/17%
  • 视频号
    6.7w/9%
  • 小红书
    5.1w/7%
  • B站
    4.5w/6%
  • 快手
    1232/0%
互动数分布
代表作品
作品导出
深度报告
内容评论分享收藏获赞
童年不再:小孩子为什么越来越烦人?【有点意思设定集16】 #青年创作者成长计划 #传播学 #oc #童年 #科普
千睢&泽艺
发布时间2025/10/04 08:45:00
3800
4.9w
2.1w
13.5w
@大河报 早晨起来,看到贵报制造的这个热搜。我想和这篇“新闻报道”的编辑商榷几个点。若是有商榷的不合适的地方,还望编辑老师们见谅。 第一点,《赴山海》所谓的穿帮镜头的事情,大河报的编辑们是否仔细求证了?贵报视频内容当中显示的所谓的“穿帮镜头”,都是花絮内容啊,在片场花絮当中,真正优秀的演员,都会把剧本携带在身边。只有戏混子,才会片场玩儿手机啊。关于这些所谓的“穿帮镜头”的由来,很多朋友都认真回应了,属于较为典型的“黑水行为”啊。严肃的新闻报道,切勿听风就是雨,而应该小心求证,正本溯源啊。 第二点,您的第二段“大论述”本身没有问题,但和第一段无法构成有效的逻辑衔接。当首段论点、论据材料和论证过程都出现疏漏的时候,第二段的慷慨激昂,就显得很干瘪了。其实,新闻报道是较为忌讳这种慷慨激昂的,我想,贵报的编辑在上大学的时候,新闻传播学院的教授们肯定是教过的,我不需要赘述。 第三点,第三段当中,把《赴山海》目前的热度和播放数字全部归于粉丝,属于典型的无知与不调查就着急发言了。我们即便是用逻辑常识去推导,也会发现,一部8日播放破5亿,9日播放破6亿的电视剧作品,怎么可能只有粉丝在“虚假繁荣”呢。一天大几千万的播放数字,这可是脱水数字,粉丝们得多少人,才能支撑起来啊?如果都归为主演的粉丝的话,那这位主演,绝对是顶流当中的顶流了。每日这么高的播放数字,我更愿意相信,这是普通观众们一集接着一集看出来的,这部戏,不仅有粉丝的基本盘,更有普通观众的热情追剧。 第四点,贵报这一则的视频内容当中,主持人有句新闻播报稿台词“有媒体评论说到”(第16秒的时候),这在新闻报道当中,便是典型的不专业。我印象当中,新闻传播学的课程当中有重点强调过啊,不能用“有媒体评论”来搞模棱两可啊,哪个媒体评论的,就直接报这个媒体的名字,要做到引用有出处啊。新闻传播学上,为什么要求这个呢?这就是杜绝谣言。“有媒体评论”到底是真正的媒体呢,还是一些“网友”呢?强调引用有出处,是新闻严肃性的基础要求啊。 第五点,新闻报道,一定要遵循小心求证原则,对自己报道的每一句话,都要有论据材料支撑,架得住推敲,免得被读者们指摘出很多违背常识逻辑的错误出来才是。批评粉丝多的演员主演的电视剧,顺带批评演员,可能是“惯性正确”,但是,这种“惯性正确”会伤害演员和作品。我建议大河报的编辑老师们,不如真追几集《赴山海》,看看里面的江湖道义和侠客精神。我相信,但凡追剧,都会和我一样,觉得这么好的作品,不应该批评它,而是多保护它。
马庆云聊影视
发布时间2025/09/20 01:25:19
1947
1324
-
2.2w
#吴京 的爱国形象招惹了谁?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认知战里的#去雄计划
斯理亚
发布时间2025/09/10 04:12:27
2099
7198
-
2.2w
前两天说这次阅兵很值得大家关注,现在阅兵结束了,一些观点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从这次阅兵我们展现出的先进装备,以及欧美的反馈来看,物理大战应该不太会出现,或者说大大推迟,美国应该会放弃在物理上挑起争端的念头。 第二,就是舆论斗争的战场,可能会更剧烈, 因为当年苏联就是这个剧情,1981年苏联在波罗的海沿岸举行了声势浩大的-81军演,成千上万辆坦克的钢铁洪流让整个东欧瑟瑟发抖,英美也大为震撼,由此开启了牛仔裤摇滚乐的意识形态战线,既然物理战场无法战胜你,那就在意识形态上搞魔法输出。 所以哪怕是从路径依赖的角度看,欧美也很可能会再次拿出这套打法。 简单来说,大炮巨舰硬碰硬的比拼可能会告一段落,接下来更多的会是魔法对轰。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欧美又会掏出牛仔裤摇滚乐呢? 答案是,牛仔裤和摇滚乐只是一个指代,在2025年,这套打法会有一些新的名字,比如,“女权”,“动保”。 许多人以为颜色革命是念经,一个老外跑到你面前开始大吹美利坚多好多好,这叫复读机,不叫颜色革命,真正的颜色革命是非常隐蔽,且伴随非常专业的传播学理论的。 比如,苏联笑话 苏联笑话好不好笑,很好笑,苏联笑话真不真,很真,很多笑话甚至算得上是一针见血 但问题在于什么,欧美有没有类似问题?有,但你几乎看不到有人成体系组织化的讲美利坚笑话。 典型就是里根讲的那个,美国人能去白宫拍总统桌子的笑话 其实换个角度,苏联能谈族裔问题,美国能谈黑人犹太裔问题吗?不行吧,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政治正确, 但在苏联笑话的叙事下,这似乎成了一个苏联特有的问题。 也就是苏联笑话成功的把一个广泛的,普遍化的问题,变成了一个似乎只有苏联才存在的问题。 并且苏联笑话更短,更快,反转效果更强的特点,让他在传播领域上击败了传统的长篇大论的媒体报道,吸引了更多讨论,最终占领了议题主导。 而议题主导性的失守,才是苏联噩梦的开端。 是的,许多人面对颜色革命,往往把目光聚焦到牛仔裤和摇滚乐这些具体的项目上,对此严防死守,但真正的核心,是议题主导性。 什么叫议题主导性?——讨论什么的权利 美国有美国的问题,苏联有苏联的问题,但掌握议题主导性的媒体,可以只讨论苏联的问题。我一天抛出一百个问题,哪怕你全部解决,大众眼里你也全是问题。并且我还可以用不重要的问题,抢占真正问题的讨论。 比如非常典型的狗肉问题, 面对欧美动保组织的指责,你会发现所有反驳者都试图通过传统习俗来证明狗肉是合理的,专门养殖的,应该被包容的,对吧? 这就是做题家思维,对方出题你就答,一个劲的证明自己没问题, 真正的出题家思维是什么呢? ——火鸡 美国每年感恩节要吃掉4000万只火鸡,我觉得火鸡也是人类的伙伴,也不应该被吃,我能不能成立一个保护火鸡协会,去抗议美国人吃火鸡的行为? 你说神经病啊,这是他们感恩节传统习俗,你看,这个认知不就特别到位吗 为什么欧美的传统习俗要被尊重,中国的传统习俗就是陋习呢? 动物保护者天天讨论狗的问题,火鸡难道不是动物吗? 保护动物没错,但具体要讨论哪个动物,天天把哪个动物顶上热搜,这里面的差异可就大了 这就是议题设置 再比如女性主义冠姓权问题,这个议题堪称欧美意识形态输出巅峰, 女权博主指责中国孩童不和母亲姓,欧美孩童和母亲姓,所以中国女性没有冠姓权,失权论等,这个论调大家都听过吧,很多人往往也下意识的从传统习俗角度去解释, 但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欧美那叫孩子和母亲姓吗? 欧美那个是女性结婚后,自己也得跟着改姓。 所以欧美当然不存在冠姓权问题,什么希拉里孩子跟她姓,大哥你在逗我吗,希拉里和她孩子,不都叫克林顿吗? 这就是议题设置,她告诉你中国女性存在世界独有的冠姓权问题,但不说背后的前因后果完整事实。 如果你问她们如何看待欧美女方也跟男方姓呢?——以我之名,冠你之姓,双方一起经营姓氏,欧美传统太浪漫了 什么叫意识形态输出巅峰?这就叫巅峰 第一次看见这个案例的时候,我大脑都宕机了,一般人是五十步笑一百步,他居然做到了一百步指责五十步,什么叫定义学,什么叫新闻学,这个案例是最有代表性的。 而和这些议题配套的,则是新一代的传播形式——脱口秀 当年苏联笑话靠着短平快击败了传统媒体的长篇大论,现在占据这个生态位的是脱口秀 不需要辩论,不需要真伪,以最短最快的形式抛出各种问题,占据舆论空间 上来就是我有一个朋友,她被家暴了,所以大家必须关注家暴问题 如果正规媒体事后查证这并不存在呢?那就是创作自由, 不查证的时候,字字血泪,一查证,那就是脱口秀要允许艺术加工。 传统新闻从选题到采访再到查证是很慢的,哪怕是专业机构也需要几天时间 苏联笑话想讲出戏剧效果也需要精心打磨找到笑点 脱口秀统统不用,直接上场抛出家暴问题就可以开始念经 你还不能说不好,因为人家说了,脱口秀就是冒犯的艺术 你敢说不好那就是你破防了 甚至,靠着短平快不用脑的特点,脱口秀可以实现同一个问题的正反双吃 星期一,一个脱口秀演员大谈空姐校服物化女性的问题, 空姐不许穿裙子,校服也不许出裙装,坚决抵制物化女性行为。 星期二,同一群人大肆转发,欧美日韩校服精致漂亮,中国校服土气压抑,别问,问就是东亚保守,问就是我的青春没有颜色。 总之,你支持裙子是压迫,不支持裙子也是压迫,无论如何你就是有罪。 你以为她们只是在讨论服装问题,哎呀不就一条裙子吗,听她们意见改成裤子就行了 不,改成裤子后,会有裤子的问题在等着你 重点从来不是穿裙子还是穿裤子,重点是通过发声控诉这个过程,证明你是有罪的,顺带演练部队,以及让这些无效议题占据舆论场,压制真正问题的讨论。 穿裙子我能挑刺,穿裤子我也能挑刺,正反我都有挑刺理由,这就是非常典型的无效议题,这样的议题占住舆论场,就能让你没有精力去关注真正的问题。 你以为自己每次都解决了问题,对方说裙子我就改裙子,说裤子我就改裤子,应对的非常好。 不,某种意义上你大输特输,因为对方掏出一堆无效问题,就是消磨你人力精力的,你要做题,那就会有无数的题等着你。 理解这个你也就理解了欧美堕胎问题为何如此泾渭分明,因为这类议题大家已经非常有经验,你一提对方就知道你要干嘛,都懒得辩经,跳过流程直接开打。我们这边很多时候大家还下意识的跟着讨论,等于是被牵着鼻子走。 所以事实就是,颜色革命魔法攻击是一套非常精密,且极具传播学技巧的战术, 他并不是直愣愣的念经,而是通过一些非常有技巧性的议题去牵动你的精力,让你疲于奔命,很多议题甚至压根没指望有结果,就是消耗你精力的白噪弹。 中国大众对于物理上的对抗有丰富的经验,但对于这些意识形态方面的魔法攻击,显然还没有多少准备。 要论接下来该做什么,我认为无疑是加强这一块的警惕。
卢诗翰
发布时间2025/09/07 15:57:58
1271
3272
-
1.6w
【视频播客】丝瓜汤当事人遇上丝瓜梗学者,这碗汤到底怎么熬出来的?【趁热聊聊|累渠 x 传播学刘阳】
热门情报局
发布时间2025/09/23 04:00:00
846
1246
3611
1.1w
传播学声量热度报告
声量指数
765.1
作品数 · 
2.5w
账号数 · 
1.3w
互动量 · 
73.2w
平均互动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