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识局 · 近30天声量数据
健识局
声量指数
513.3
作品数 · 
489
账号数 · 
207
互动量 · 
5737
平均互动 · 
11
服务支持声量通
声量热度
小红书
抖音
其他平台
对数据存疑?联系顾问
作品数
作品数趋势
作品数分布
互动数
互动数趋势
  • 公众号
    5317/93%
  • 微博
    287/5%
  • 视频号
    122/2%
  • 快手
    0/0%
  • 抖音
    0/0%
  • 小红书
    11/0%
  • B站
    0/0%
互动数分布
代表作品
作品导出
深度报告
内容评论分享收藏获赞
医院“苦日子”要来了?官方明确:医保付费方式大改革!
华医网
发布时间2025/09/08 21:39:05
8
-
-
252
进口医疗器械的消失,比进口药的消失更令人担忧
目瓜
发布时间2025/09/06 13:33:43
14
-
-
222
#湖南师大回应网传18人同住霉菌宿舍# 霉菌是一种生命力顽强、毒性较高的真菌,其毒素甚至比砒霜还要高68倍,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等致癌物。长期暴露于霉菌环境中,可能通过呼吸道吸入、皮肤接触或消化系统摄入等方式,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霉菌毒素可能引发癌症、致畸、过敏反应,甚至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紊乱和神经系统问题。 霉菌还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如哮喘、鼻炎、支气管炎等,尤其对儿童、老人、免疫力低下者和过敏体质人群危害更大。此外,霉菌毒素可能损害消化系统,引发胃肠炎、恶心、呕吐等症状。长期生活在霉菌环境中,还可能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尤其是儿童。(健识局 李木子)
健识局
发布时间2025/09/11 05:33:41
9
12
-
158
“喵星人”遇上“老中医” 记者带猫体验动物中医丨容容健识局
长沙晚报
发布时间2025/08/29 00:57:42
3
27
-
19
【司美格鲁肽将迎来大批国产选手,集采和“价格战”一触即发!】#微博健康正在关注# 司美格鲁肽成为2025年上半年全球药品销售冠军,GLP-1药物的风潮还在延续。 9月1日,恒瑞医药发布公告: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HRS9531注射液的上市许可申请获受理。这是一款GLP-1R/GIPR的双靶点激动剂。9月3日,药审中心官网显示,成都倍特的司美格鲁肽上市申请获受理。 司美格鲁肽原研产品在国内的化合物专利将于2026年到期。根据健识局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惠升生物、成都倍特、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杭州中美华东、珠海联邦、齐鲁制药、丽珠集团、九源基因提交了司美格鲁肽的上市申请;处于II/III期临床试验阶段的国产司美格鲁肽至少还有10款以上。 最快到明年,中国市场上可能就有五六款司美格鲁肽的生物类似药和原研药展开厮杀。很快,司美格鲁肽就将符合国家药品带量集采的要求,药价势必走低,更考验各家公司的产能和商业化能力。 此前原研的司美格鲁肽曾一度面临产能短缺的问题。目前,中国多肽产能充足,分析人士明确:只要企业可以获得合理的利润,生产、灌装都不是问题。不过市场总量是一定的,不会因为供给增加而无限放大。一旦未来国产GLP-1为争夺市场在减肥领域发生滥用,国家药监局、医保局等部门一定会出手。业界需要从“研发热”中冷静下来。 ▍商业化能力才是竞争关键 司美格鲁肽是一种新型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食欲、降低血糖和减轻体重等作用,Ⅱ型糖尿病、减重适应证分别于2017年、2021年先后在美获批。诺和诺德的财报显示:司美格鲁肽2024年销售额达293亿美元,2025上半年更是超越默沙东的K药,成为新的全球“药王”。 国内仿制司美格鲁肽的热情非常高,类似的单一品种极度“繁荣”景象,就好像以前的PD-1一样。 但是PD-1的逻辑与司美格鲁肽的不尽相同。PD-1虽然有大批企业研发,市场竞争激烈,但好歹可以切分几十个不同的肿瘤适应症,适应症无论大小都具备独立逻辑的细分市场,每家药企都能从差异化市场中找到生存空间。GLP-1则不同,主流适应症只有降糖和减重两项,国内各家仿制的企业也主要在这两个适应症上激烈竞争。 诺和诺德与礼来已经开辟了GLP-1类药物不少新的应用,包括治疗打鼾等。但国内的企业虽然双靶点、三靶点研究的不亦乐乎,可针对的适应症还是降糖和减肥,这就比较尴尬了。 2025上半年,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在中国区的销售额接近40亿元;今年1月份上市的银诺医药自研的GLP-1药物“依苏帕格鲁肽α”,上半年销量额5640万元,不足原研产品销售额的零头。依苏帕格鲁肽α与司美格鲁肽是同类品种,但商业表现上存在巨大差距,这是各家企业实力之间的体现。 银诺医药目前员工接近百人,销售人员不足40人,而诺和诺德在中国拥有近7000名员工。仅凭这一项数字,银诺医药面对的是一场不对等的竞争。 国内开发GLP-1药物的企业中,拥有强大商业化能力的并不多。如果未来真的要放到市场上竞争,国内企业如何开展业务是个大难题。面对巨大的销售成本、全国那么多开设内分泌科和减重科的医院,恐怕即使打价格战也不能完全覆盖过来。 几家传统药企或许还有机会:齐鲁制药、石药集团都是仿制药大户,具有较强的销售能力;华东医药、联邦制药则拥有丰富的专科医生资源和成熟的销售网络。未来的竞争是否会变成强者恒强的游戏,还是说疗效更好的品种能够脱颖而出?依照过去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经验,基本上会从“百花齐放”转向少数几家巨头的游戏。 ▍多家申报或牵动集采 今后1-2年内,大批GLP-1产品陆续上市不仅会引发价格战,更会重塑整个市场格局。海通证券认为:2026年,国产司美格鲁肽将进入“混战期”。 9月1日,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发布通知称:将召开座谈会围绕单抗类生物制剂集采的分组、报量、中选及分量等关键环节,广泛听取企业的意见与建议。尽管本次被纳入集采的生物类似药仅有阿达木单抗等8款药品,但今后若将集采常态化,必将改变中国生物类似药的市场格局。 生物类似药集采,此前不是没有过。2021年国家医保局启动胰岛素专项集采,让全国数以亿计的糖尿病患者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红利,积累了生物类似药的集采经验。司美格鲁肽类似物的适应症均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适应症,一旦获批上市的企业足够多,进入国家集采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无疑将大大加剧目前的降糖药物市场竞争。 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一旦纳入集采,就会反过来倒逼其他GLP-1药物,局面和胰岛素差不多。届时,除非药企具备显著产品的差异化优势,或有极强的营销能力,否则这些GLP-1药物的整体商业化前景都不会好。 可以预见的是:今后降糖/减重市场将呈现出多级分层的效应。GLP-1药物的市场竞争不会聚焦在北上广等一线主流市场,会更向下沉,价格也就更不可能高了。 有的药企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早早布局出海,参与全球竞争。比如恒瑞医药将3个GLP-1资产打包,并成立新公司进军美国市场,九源基因则分别与科兴制药、复星医药达成出海授权合作,范围包括拉美、中东、非洲、部分东盟国家等市场。 分析人士提醒:目前仍然在研的各种各样的“XX鲁肽”,务必要想好自己的市场定位和竞争优势,否则产品上市的那一刻,就是宏大叙事幻灭的开始。马上就要拼“刺刀”了,国产的司美格鲁肽们,做好准备了吗? 来源:健识局
新浪医药
发布时间2025/09/10 05:00:00
0
4
-
12
健识局声量热度报告
声量指数
513.3
作品数 · 
489
账号数 · 
207
互动量 · 
5737
平均互动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