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房子” · 近30天声量数据
作品数作品数趋势作品数分布
互动数互动数趋势互动数分布
- 抖音5w/44%
- 快手4.4w/39%
- 公众号1w/9%
- 小红书8090/7%
- 视频号1316/1%
- 微博494/0%
- B站17/0%
代表作品
作品导出
深度报告
内容 | 评论 | 分享 | 收藏 | 获赞 |
---|---|---|---|---|
![]() ![]() 穿新衣服开心的小手一直在转,他住在小小的房子里,衣服用纸箱裝,这么好的人,结局不该是这样 ![]() 16.🧸 发布时间2025/09/20 06:46:16 | 4522 | 1933 | 1123 | 3.5w |
![]() ![]() 《犬犬》第二章:根与绳。夏天的风吹过,带着锅炉房特有的煤灰味和墙角野花的淡淡腥气。我把口袋里捏得发热的白煮蛋仔细掰开,一半喂给急切摇尾的小花,另一半自己小口小口地吃掉。我依然不喜欢蛋黄干噎的口感,但这已是我和妈妈之间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我接受了这份爱,并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它。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种沉默的、略带倔强的温柔,早已刻在他的血脉里,来自墙外更遥远的地方。
我的母亲,是江苏泗阳人。那是一个苏北的村庄,河道纵横,土地并不丰饶。姥姥和姥爷,是地里最本分的农民,脸上刻着风吹日晒的纹路,话不多,但眼神里总是透着一种安静的善意。家里虽穷,但收拾得干干净净,灶台清亮,一如他们的为人。
姥爷虽然是个农民,却有种不同寻常的远见。他知道,脚下的土地能长出庄稼,却长不出女儿更大的出息。在那个苏北农村姑娘多半早早嫁人的年代,他咬着牙,对我母亲说:“走出去,别回来。老家没路,你得自己踩一条出来。”
于是,初中毕业,母亲就背着一个洗得发白的布包,独自一人来到了安徽省城合肥。一个泗阳农村姑娘,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像一颗被风吹来的种子,努力寻找着能让自己扎下根的那一点点缝隙。
她学过冲洗照片,在暗红色的灯光下,看着别人的笑脸在显影液里慢慢浮现;她修过眼镜,用精巧的工具调整着金属镜框,透过镜片看清这个模糊的世界;她也修过钟表,那些细小的齿轮和发条,在她灵巧的手指下重新获得精准的生命。她似乎天生就对需要耐心和手艺的活儿有着惊人的天赋。后来,她认准了裁缝这条路,专门去学了手艺。她说,布是软的,能随着人的身段变,能做出千百种样子,这比修理冷冰冰的零件更有生气。
我妈手又巧,性情温和坚韧,追求她的小伙子自然不少。可她偏偏看中了那个常来附近干活的水电工—我的父亲。他是个话不多、有些闷的淮南小伙子,手艺扎实,为人实在。也许是他低头认真接线排故障时的侧脸打动了我母亲,也许是他偶尔帮她修一下铁皮棚子漏雨的电灯时那份沉默的可靠吸引了她。
我的父亲家是淮南的。我的爷爷,是合肥电厂的工人,因此在那片有着浓厚苏式风格的电校家属院里,也分得了一间小小的房子。那房子1970年就建成了,灰色砖墙,木头窗,面积不大,但足以安身。许多年后,当我的孩子—柠檬和可乐刚出生时,也曾在那里住过,命运的齿轮有时会咬合着过去与未来的痕迹。
爷爷是电厂工人,奶奶持家,照理说该是个不错的家庭。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爷爷奶奶那一大家子人,关系复杂微妙。具体如何不好,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必细说。总之,与我泗阳姥姥姥爷家那种质朴的、纯粹的亲情相比,父亲这边的家庭,总显得更为疏淡一些,礼节性的往来多于血脉交融的亲密。这是一种无声的对比,像墙的两面,一面向阳温暖,一面背光阴凉。
后来,我爷爷工作调动,回了淮南电厂。我父母也就随之离开了合肥,回到了父亲的老家淮南。1991年,我出生了。
我出生才第八天,就遭遇了人生第一场大难。父亲抱着我去电厂的大澡堂洗澡。或许是因为初为人父的手忙脚乱,或许是大意,那会肚脐眼泡了水,很快发炎感染,情况一度非常严重,不得不住院治疗。
这场大病透支了幼年的健康。从那时起直到四岁前,我的身体一直特别孱弱,三天两头生病,咳嗽、发烧是家常便饭。家里的钱,像流水一样淌进了医院,本来就不宽裕的日子过得更加捉襟见肘。
我妈心疼又焦虑,经常一个人带着我,还要想办法挣钱。父亲忙于工作,且或许继承了那边家庭疏于情感表达的特性,对家庭的照料并不多。实在没办法了,在我三岁那年,我妈做了一个决定:把我送到泗阳姥姥家去养一阵。农村天地广,吃的东西也新鲜,兴许能把身体养好。
于是,我被送回了苏北那个河网密布的村庄。那里的一切都和电厂大院不同。没有高大的冷却塔和轰鸣的锅炉,只有低矮的屋檐、蜿蜒的田埂和咕咕叫的母鸡。姥姥姥爷把对外孙所有的疼爱,都化作了最质朴的照顾。
我四岁前的记忆几乎是空白的,唯一清晰烙在他脑海里的,是那只断了腿的鸡。
姥姥家很穷,平时难得吃荤。有一次,一只小鸡的腿不知怎么断了,姥姥心疼之余,就把那只鸡杀了,炖了汤,把唯一的那只鸡腿,盛到了我的小碗里。那碗黄澄澄的鸡汤,那只硕大的、炖得烂熟的鸡腿,对于常年吃不到肉的孩子来说,是世界上无上的美味。我狼吞虎咽地吃完了,那种极致的鲜美和满足感,深深地烙印在了味蕾和记忆里。
过了几天,肉的滋味还在嘴里回味,馋虫勾得我坐立不安。看着院里那些踱步的小鸡,一个“罪恶”的念头在一个三岁多孩子的心里萌芽了。我瞅准一只小鸡,小心翼翼地靠近,然后……踢了它一脚。小鸡瘸了腿,咯咯叫着跑开。
我跑去找姥姥,仰着小脸,用一种自以为天衣无缝的语气说:“姥姥,那个小鸡,腿也不行了。” 姥姥是何等精明又慈祥的人,她看看那隻明显是被踢瘸的小鸡,再看看我那双写满了渴望和一点点心虚的眼睛,瞬间就明白了全部。 但她没有丝毫的责备,蹲下身,摸了摸我的头,用带着浓重泗阳口音的普通话说:“俺家大鹏喜欢吃鸡,姥姥以后经常给大鹏杀鸡吃。”
那一刻,我的心里可能充满了被识破的羞愧,但更多的,是被巨大而宽容的爱包裹的温暖。姥姥没有说“你撒谎”,也没有说“我们不能经常吃”,她只是用最直接的方式,接纳了一个孩子最原始的欲望,并承诺去满足它。
后来,姥姥真的养了更多的小鸡。她也真的隔三差五就挑一只出来,炖给我吃。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这是姥姥姥爷能给出的、最隆重的爱。
在泗阳的一年,我像个野孩子。天天在田埂上疯跑,在土堆里打滚,和小伙伴们玩得全身是泥,像个泥猴。或许是因为脱离了电厂大院相对封闭的环境,或许是因为农村天地广阔、病菌多样反而锻炼了免疫力,或许是因为姥姥家那些真正散养的鸡和新鲜的蔬菜鸡蛋……我的身体竟真的一天天好了起来,脸色红润了,胳膊腿也有劲了。那片贫瘠又富饶的土地,用最原始的方式,治愈了我。
身体养好了,我被接回了淮南电厂大院。生活似乎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但又有些不同。母亲依然是家里绝对的支柱。
为了生计,母亲在电厂大院的门口摆了个裁缝摊。一块长长的木板架在两个凳子上,就是她的案板。上面堆放着各色布料、划粉、尺子、剪刀。那台蝴蝶牌缝纫机又响了起来,咔嗒咔嗒,像是永不疲倦。
我那时,正是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活泼好动的年纪。母亲一边要埋头踩缝纫机、裁剪布料,一边又要时刻分心看着孩子,生怕他跑出院门,冲到门前的马路上。那时的车虽然不多,但对一个孩子来说,依旧是巨大的危险。
我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她找来一根长长的、结实的布条——那是做衣服剩下的边角料,她总是舍不得扔,收集起来。布条的一端,紧紧地系在我的腰上;另一端,则牢牢地拴在沉重裁缝案板的一条“马腿”(支撑案板的凳子腿)上。
我就像一只被温和拴住的小兽,活动范围仅限于母亲目光所及、布绳所及之处。我时常蹲在地上,看着母亲忙碌的脚和案板上流淌下来的、各种颜色的布条。剪刀咔嚓作响,缝纫机欢快地轰鸣,这些声音和腰间的布绳,构成了我童年最熟悉的安全感。
夕阳西下,母亲收摊了。她解开了我腰间的布绳,牵着我的手回家。回头看看那根被卷起来的布条,它安静地躺在案板上,像一条沉睡的蛇,等待着明天再次苏醒,再次将他和她,以及他们的生活,紧紧地系在一起。
我知道,无论走多远,总有一根无形的“布绳”,系在心上,另一端,永远连着那位从泗阳农村走出来、用一双巧手撑起整个家的母亲。 ![]() 刘凯鹏 发布时间2025/09/20 02:01:21 | 970 | 90 | 207 | 7473 |
![]() ![]() 我们在一个暑假决定住在一起 没有情侣间的干柴烈火 更像是一锅小火慢炖的粥 当时家里还有一个比较大的房子空着 刚好成全了这份愿望 两冰箱一个全是我们的零食 另一个装满了她的化妆品 两个人住会有些冷清 不过她闹腾 加上我们过的美国生物钟也就不扰民 第二年我们没有住在这 选择自己租了一个公寓 挺小的像是单身公寓 因为原本住的那里 开发商就是我们自己 那几年可能经济不好 所以房子都卖给了父母的朋友 我们出门散步 经常遇到我认识的人 难免有些尴尬 我原本以为她不会喜欢 有天晚上我在给她煮夜宵 她问我“我们要不要回美国也住这样小小的房子 有家的感觉 而且不用雇人打扫了”我说“大小姐 你爸知道了 能从深圳砍到加州” ![]() Hennessy 发布时间2025/09/14 01:41:56 | 63 | 497 | 494 | 7470 |
![]() ![]() 姐姐搬新家啦!小小的房子里满是热闹,6年带娃在娘家的日子结束了!我觉得世间最美好的事,就是和旧的人一起搬进新家,这次是属于你们的烟火气,接下来的每一天都会比现在更好#记录真实生活 #跟萌娃一起的幸福日常 ![]() 小金果妈妈 发布时间2025/09/20 04:13:52 | 125 | 45 | 288 | 7251 |
![]() ![]() 80年的我46了 ,感情这一路我输得很惨以后,一个人来到浙江这个陌生的城市,这个房子就是我落脚的地方,在这小小的房子,虽然很安静,但是很快乐,这就是一个人当下的生活#抖音小助手 谢谢欣赏 ![]() 子玲 发布时间2025/09/09 22:24:31 | 414 | 12 | 53 | 42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