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重建 · 近30天声量数据
战后重建
声量指数
693.2
作品数 · 
2085
账号数 · 
1857
互动量 · 
19.1w
平均互动 · 
92
服务支持声量通
声量热度
小红书
抖音
其他平台
对数据存疑?联系顾问
作品数
作品数趋势
作品数分布
互动数
互动数趋势
  • 抖音
    11.2w/59%
  • 公众号
    5.5w/29%
  • 视频号
    1.2w/7%
  • 微博
    3874/2%
  • B站
    4459/2%
  • 小红书
    2411/1%
  • 快手
    499/0%
互动数分布
代表作品
作品导出
深度报告
内容评论分享收藏获赞
你看看最近几年都发生了啥: 口罩刚过去,供应链在重构,俄乌战争还没结束,中东那边又开始热闹,再往咱们周围一看,台海、南海、朝鲜海峡全成了地缘高危区。大家嘴上说和平,结果军费一个比一个高。德国血脉觉醒,军费直接翻倍,日本撕下伪装悄悄松动了"和平宪法",就连宇宙无敌泡菜国都整出了航母发展蓝图。如果你对历史稍微有点了解,就能发现,这一幕是不是有点眼熟? 没错,一战爆发前的世界,就跟现在,一毛一样。当时的欧洲也是一片岁月静好,科技突飞猛进,像什么电报、火车、钢铁全部上线;各国之间的贸易额在不断创下新高,英德法奥之间的资本流动比现在的中美还频繁;更不要说,德皇、英王、沙皇都是一个祖母,没人觉得这几个国家会打仗。再看今天的世界,美国国债超过了37万亿美元,光是还利息就要花掉年财政收入的1/4。虽然每次债务上限谈判都跟个肥皂剧一样,但民主党和共和党谁都清楚,光靠印钱,是没办法清掉债务的。所以川总一上台就要打贸易战,美国关税已经来到了1933年的水平,那时候的美国正在经历大萧条,随后就引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然而其他国家的债务也不比美国好多少,欧元区的债务占比是88%,日本的公共债务大概在235%,而咱们不算地方债也超过了60%。就这么说吧,全球没有一个正常国家能通过经济增长清掉债务,要么继续印钱,要么重启系统,而战争就是最直接、也是最高效的系统清算方式。 一场战争,可以让政府开启战时经济模式,很多平时做不了的事情,都能一口气搞定,比如强制购买国债,推动产业重组,利用军工带动制造业升级,战后还能发一轮债、印一轮钱、再搞一波基础设施刺激计划,让战败国分担建设成本。 你可能觉得太魔幻了,但别忘了,美国就是靠二战起家,战前经济一塌糊涂,战后GDP翻倍,美元成为世界货币,顺便还用马歇尔计划收编了半个欧洲。俄罗斯打到现在,军事拉跨,但石油收入反弹、军工订单暴涨,西方冻结了它的海外资产,它也赖掉了欧美债务,还成功完成了产业和资本的重新洗牌。 就这么说吧,当经济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大家就会不自觉地想按重启键。只不过,有的人是扔导弹,有的人在打贸易战,不管你参不参与,最后都会被卷进去。当然,国家打仗除了要清掉债务,还有一个更现实的动机,争夺资源,说直白点,战争就是一场资源的重新分配。 你想,国家要发展,得有能源、有港口、有稀土、还要有航道。可这些东西可不是你花笔钱就能买到的,特别是那种地理位置卡脖子的地方,比如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台湾海峡、马六甲通道,还有红海航线、黑海粮仓,这些地方不去抢,是不可能有的。 你看一战前,也是这么一种情况。当时,英法作为传统老牌帝国,已经把非洲、亚洲瓜分得差不多了,就连比利时都分了一块刚果。而德国作为后发国家,殖民地还不到英国的10%,生产出来的东西根本没有地方卖,所以他们就想在非洲和中东搞点事情,建一条贯穿奥斯曼的柏林﹣巴格达铁路,直通波斯湾。所以一战还没开打,英国人就开始给阿拉伯人画饼,战争后期,还派出劳伦斯搞了一场阿拉伯大起义,顺便把奥斯曼的地盘给分了。战后,英法美三个老六坐在谈判桌上画线,像什么伊拉克、叙利亚、约旦、沙特阿拉伯,全都是列强分赃搞出来的国家名字,说是民族独立,其实是一种资源托管。 后来,这种套路被玩得越来越溜。二战结束后,美国人没直接抢地盘,他们玩的是控制关键节点。亚太这边,美军进驻冲绳和横须贺,把太平洋门户牢牢守住;韩国成了第一道缓冲;菲律宾新加坡则是备用港口。欧洲那边,马歇尔计划让各国经济绑定美元,建立北约,实际上是美国掌握了欧洲的军事指挥权。这就是新时代的分地盘,不是看谁拥有领土,而是看谁控制交通咽喉、资源通道和军事节点。苏联解体以后,美国又吃了一轮红利。东欧集体倒向西方,乌克兰自我阉割,俄罗斯手忙脚乱处理国企私有化,一堆石油和天然气资产被西方企业悄悄接盘。20世纪90年代,BP、埃克森、美孚这些石油巨头跑到俄罗斯,和当地寡头联合割韭菜,那场面,就像是资本版的诺曼底登陆。 而现在的情况也差不了太多。你以为大毛打二毛只是因为"北约东扩"?实际上,乌克兰是欧洲粮仓、俄罗斯的缓冲地带、天然气管道的关键中转站,一头连着欧俄能源,一头卡着黑海出海口,这地方不出事才怪。 再看红海,那条航线掌握了欧洲30%的外贸通道,谁控制住也门就能堵住喉咙,现在胡塞武装敢用弹弓打航母,不是因为头铁,而是背后有大国在打代理人战争。讲到这,大家就能明白,现代战争不是占你家房子,是要控制你的系统资源,也就是粮食、能源、航运、稀土、甚至是云上的数据库。这些资源决定了一个国家有没有制造能力、有没有议价权、能不能独立自主,谁掌握了这些,谁也就掌握了下一个经济周期。而战争,就是把这些资源重新洗一遍。 以前靠市场谈判、外磋商没啥问题,但现在全球贸易重置,很多事情是没办法谈的,于是打仗成了效率最高的解决方式。一仗打完,地图重画、港口重分,还能用战后重建的名义把产业链升级一轮,即洗牌又洗脑,核心目的就一个,改变游戏规则。 你也可以把世界想象成一个巨大的牌桌,谁当老大,谁就制定规矩;谁能打赢,谁就拥有发牌权利。回顾二战后这几十年的和平时期,大家基本是在美国的规则下博弈,但时间长了,老大德不配位,旧秩序也明显守不住了。 新兴国家不想被美元收割,中俄开始本币互换,阿拉伯国家研究"石油人民币",非洲国家搞起了数字货币联盟;而联合国形同虚设,WTO越来越像个菜市场,一带一路、金砖扩容、去美元化正在全球蔓延…… 如果按照正常的剧本往下演,美国地位被取代也只是个时间问题。但很明显,他们是不想主动退位的。乌克兰战争不仅是地缘冲突,也是美元秩序与"多极结算"的冲突,欧元经此一战,肯定是没啥出头之日了。 而中美的博弈,不光是芯片卡脖子、科技围堵,更是规则主导权的战争。Al、绿色能源、碳市场、数字货币……所有新产业背后,都藏着一场"谁来写下一轮游戏规则"的大赛。 战争未必是全面开火,它可以是一个规则体系对另一个规则体系的全面封锁,也可以是一场制度之间的降维打击。过去是靠导弹赢得战争,现在是靠规则赢下世界。可一旦谁也说服不了谁,那就只剩下一个方法,把规则打烂。 你今天听说谁被制裁了,其实就是被"系统打断"了。比如中美之间的科技博弈,美国不让咱们买芯片、光刻机,那产业升级就被卡在路上。俄罗斯被踢出SWIFT系统,很多国际交易就没办法进行。 你以为大家还在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实际上这已经是战争的一部分,真正的剧本早在深水区里展开了。 那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咱们为啥要在这个时间点搞一场大阅兵?答案很简单,就是要明确对外释放一个信号:中国有足够强的实力和决心,维护周边的安全红线。战争可以在欧洲、在中东,但绝不能在亚太! 历史不会重复,但总是同一个套路。真正的大变局,往往不是从一颗子弹开始的,而是从一张债券、一条航线、一次脱钩,悄悄展开。战争没有发生在我们身边,但世界已经开始重新洗牌。
𝒌𝒊𝒏𝒈-𝒁
发布时间2025/09/13 13:29:56
57
1.3w
1.2w
3.5w
你看看最近几年都发生了啥:口罩刚过去,供应链在重构,俄乌战争还没结束,中东那边又开始热闹,再往咱们周围一看,台海、南海、朝鲜海峡全成了地缘高危区。大家嘴上说和平,结果军费一个比一个高。德国血脉觉醒,军费直接翻倍,日本撕下伪装悄悄松动了“和平宪法”,就连宇宙无敌泡菜国都整出了航母发展蓝图。如果你对历史稍微有点了解,就能发现,这一幕是不是有点眼熟? 没错,一战爆发前的世界,就跟现在,一毛一样。当时的欧洲也是一片岁月静好,科技突飞猛进,像什么电报、火车、钢铁全部上线;各国之间的贸易额在不断创下新高,英德法奥之间的资本流动比现在的中美还频繁;更不要说,德皇、英王、沙皇都是一个祖母,没人觉得这几个国家会打仗。再看今天的世界,美国国债超过了37万亿美元,光是还利息就要花掉年财政收入的1/4。虽然每次债务上限谈判都跟个肥皂剧一样,但民主党和共和党谁都清楚,光靠印钱,是没办法清掉债务的。所以川总一上台就要打贸易战,美国关税已经来到了1933年的水平,那时候的美国正在经历大萧条,随后就引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然而其他国家的债务也不比美国好多少,欧元区的债务占比是88%,日本的公共债务大概在235%,而咱们不算地方债也超过了60%。就这么说吧,全球没有一个正常国家能通过经济增长清掉债务,要么继续印钱,要么重启系统,而战争就是最直接、也是最高效的系统清算方式。一场战争,可以让政府开启战时经济模式,很多平时做不了的事情,都能一口气搞定,比如强制购买国债,推动产业重组,利用军工带动制造业升级,战后还能发一轮债、印一轮钱、再搞一波基础设施刺激计划,让战败国分担建设成本。你可能觉得太魔幻了,但别忘了,美美国就是靠二战起家,战前经济一塌糊涂,战后GDP翻倍,美元成为世界货币,顺便还用马歇尔计划收编了半个欧洲。俄罗斯打到现在,军事拉跨,但石油收入反弹、军工订单暴涨,西方冻结了它的海外资产,它也赖掉了欧美债务,还成功完成了产业和资本的重新洗牌。 就这么说吧,当经济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大家就会不自觉地想按重启键。只不过,有的人是扔导弹,有的人在打贸易战,不管你参不参与,最后都会被卷进去。当然,国家打仗除了要清掉债务,还有一个更现实的动机,争夺资源,说直白点,战争就是一场资源的重新分配。 你想,国家要发展,得有能源、有港口、有稀土、还要有航道。可这些东西可不是你花笔钱就能买到的,特别是那种地理位置卡脖子的地方,比如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台湾海峡、马六甲通道,还有红海航线、黑海粮仓,这些地方不去抢,是不可能有的。你看一战前,也是这么一种情况。当时,英法作为传统老牌帝国,已经把非洲、亚洲瓜分得差不多了,就连比利时都分了一块刚果。而德国作为后发国家,殖民地还不到英国的10%,生产出来的东西根本没有地方卖,所以他们就想在非洲和中东搞点事情,建一条贯穿奥斯曼的柏林-巴格达铁路,直通波斯湾。所以一战还没开打,英国人就开始给阿拉伯人画饼,战争后期,还派出劳伦斯搞了一场阿拉伯大起义,顺便把奥斯曼的地盘给分了。战后,英法美三个老六坐在谈判桌上画线,像什么伊拉克、叙利亚、约旦、沙特阿拉伯,全都是列强分赃搞出来的国家名字,说是民族独立,其实是一种资源托管。 后来,这种套路被玩得越来越溜。二战结束后,美国人没直接抢地盘,他们玩的是控制关键节点。亚太这边,美军进驻冲绳和横须贺,把太平洋门户牢牢守住;韩国成了第一道缓冲;菲律宾新加坡则是备用港口。欧洲那边,马歇尔计划让各国经济绑定美元,建立北约,实际上是美国掌握了欧洲的军事指挥权。这就是新时代的分地盘,不是看谁拥有领土,而是看谁控制交通咽喉、资源通道和军事节点。苏联解体以后,美国又吃了一轮红利。东欧集体倒向西方,乌克兰自我阉割,俄罗斯手忙脚乱处理国企私有化,一堆石油和天然气资产被西方企业悄悄接盘。20世纪90年代,BP、埃克森、美孚这些石油巨头跑到俄罗斯,和当地寡头联合割韭菜,那场面,就像是资本版的诺曼底登陆。 而现在的情况也差不了太多。你以为大毛打二毛只是因为“北约东扩”?实际上,乌克兰是欧洲粮仓、俄罗斯的缓冲地带、天然气管道的关键中转站,一头连着欧俄能源,一头卡着黑海出海口,这地方不出事才怪。 再看红海,那条航线掌握了欧洲30%的外贸通道,谁控制住也们就能堵住喉咙,现在胡塞武装敢用弹弓打航母,不是因为头铁,而是背后有大国在打代理人战争。 讲到这,大家就能明白,现代战争不是占你家房子,是要控制你的系统资源,也就是粮食、能源、航运、稀土、甚至是云上的数据库。这些资源决定了一个国家有没有制造能力、有没有议价权、能不能独立自主,谁掌握了这些,谁也就掌握了下一个经济周期。而战争,就是把这些资源重新洗一遍。 以前靠市场谈判、外磋商没啥问题,但现在全球贸易重置,很多事情是没办法谈的,于是打仗成了效率最高的解决方式。一仗打完,地图重画、港口重分,还能用战后重建的名义把产业链升级一轮,即洗牌又洗脑,核心目的就一个,改变游戏规则。 你也可以把世界想象成一个巨大的牌桌,谁当老大,谁就制定规矩;谁能打赢,谁就拥有发牌权利。回顾二战后这几十年的和平时期,大家基本是在美国的规则下博弈,但时间长了,老大德不配位,旧秩序也明显守不住了。新兴国家不想被美元收割,中俄开始本币互换,阿拉伯国家研究“石油人民币” ’,非洲国家搞起了数字货币 联盟;而联合国形同虚设,WTO越来越像个菜市场,一带一路、金砖扩容、去美元化正在全球蔓延⋯ 如果按照正常的剧本往下演,美国地位被取代也只是个时间问题。但很明显,他们是不想主动退位的。乌克兰战争不仅是地缘冲突,也是美元秩序与“多极结算”的冲突,欧元经此一战,肯定是没啥出头之日了。 而中美的博弈,不光是芯片卡脖子、科技围堵,更是规则主导权的战争。AI、绿色能源、碳市场、数字货币..•所有新产业背后,都藏着一场“谁来写下一轮游戏规则”的大赛。 战争未必是全面开火,它可以是一个规则体系对另一个规则体系的全面封锁,也可以是一场制度之间的降维打击。过去是靠导弹赢得战争,现在是靠规则赢下世界。 可一旦谁也说服不了谁,那就只剩下一个方法,把规则打烂。 你今天听说谁被制裁了,其实就是被“系统打断”了。比如中美之间的科技博弈,美国不让咱们买芯片、光刻机,那产业升级就被卡在路上;俄罗斯被踢出SWIFT 系 统,很多国际交易就没办法进行。 你以为大家还在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实际上这已 经是战争的一部分,真正的剧本早在深水区里展开了。 那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咱们为啥要在这个时间点搞一场 大阅兵?答案很简单,就是要明确对外释放一个信号: 中国有足够强的实力和决心,维护周边的安全红线。战 争可以在欧洲、在中东,但绝不能在亚太! 历史不会重复,但总是同一个套路。真正的大变局,往 往不是从一颗子弹开始的,而是从一张债券、一条航 线、一次脱钩,悄悄展开。战争没有发生在我们身边, 但世界已经开始重新洗牌。
匹夫
发布时间2025/09/16 02:33:33
83
5310
5735
1.5w
1949年9月22日,金日成发妻金正淑病危,金日成开完会马不停蹄赶到医院,就在他准备推门而入时,却被人拦下了,门被反锁上,发妻下令“不许他进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那天平壤市立医院气氛紧张,医护人员脚步匆忙。金正淑正在产房里与死神搏斗,突如其来的并发症让这次分娩变得极其凶险。 金日成赶到医院时,脸上写满焦虑,他没想到自己会被挡在门外。更让他震惊的是,下达这个命令的正是他相伴十四年的妻子。 金正淑不是普通女性,她的人生从一开始就充满传奇。1917年,她出生在朝鲜咸镜北道一个穷苦农民家庭,小时候家境差到经常吃不饱饭,战乱一来全家就逃到中国延边讨生活。 她打小就不是一般姑娘,别的女孩玩布娃娃时,她更喜欢跟着猎户学习射箭和追踪技巧。路过学堂时总扒着窗户偷听,晚上就着月光用树枝在地上练字。 16岁那年她接触到抗日宣传,毅然加入革命队伍。 有一次传送情报被汉奸盯上,她抱着传单往山里跑,摔下陡坡蹭掉半块头皮都没松手,后来总说“这是革命给我的章”。1935年,她在东北密林里遇到了金日成,两人一起扛枪打仗,成了革命战友。 战火中的爱情格外炽热却也无比艰难,1937年抗日游击队遭日军伏击,金正淑毅然扑向金日成,用身体为他挡住子弹。 那一枪差点要了她的命,却也让她成为他心中最坚韧的革命伴侣。他们一起熬过东北零下四十度的寒冬,共享一块硬馍,同饮一壶雪水。 1940年两人正式结婚,婚礼极其简陋,仅有一碗米酒和几个烤土豆。 婚后金正淑不仅是战士,也是妻子和母亲。行军时她用自己的头发给金日成制作鞋垫;寒冬腊月把湿衣服缠在自己身上,用体温弄干后再给金日成穿。 1942年长子金正日在苏联出生。正值抗战最艰难时期,她常常背负幼子在冰天雪地中行军。 为躲避日军追捕、传递重要情报,她在零下二十度的严寒中跋涉三天三夜,用自己的体温温暖冻僵的婴儿,手脚却因此生满冻疮。 1945年日本投降后,夫妇二人返回朝鲜。金正淑投身战后重建,深入基层体恤民情。她主持建立妇女互助组织,帮助战争遗孀学习技能,赢得了“人民母亲”的赞誉。 然而平静日子没持续多久。随着金日成地位日益稳固,家庭内部却暗流涌动。1946年,一个叫金圣爱的年轻女子出现在金日成身边。 她比金正淑小十二岁,开朗敏捷,毕业于女子师范学校。金正淑不止一次看见丈夫与她低声交谈、并肩而行,那些曾经只属于她的时刻,正被另一个人无声分享。 更让金正淑痛心的是,1947年夏天他们的小儿子金万日在平壤官邸的水池里溺亡。 金日成将孩子的死归咎于金正淑没照顾好家庭,夫妻关系降到冰点。与此同时金日成与金圣爱的关系越来越公开化,甚至带着她出席各种正式场合。 金正淑选择隐忍不发,她是经历过生死考验的战士,不能也不愿展示脆弱。 但她身体却替她发出了抗议,多次生产、长期营养不良和在游击战中落下的病根,让她频繁腹痛、持续虚弱。 她始终隐瞒病情,只对医生反复叮嘱:“不要说出去,他正忙……不要让他为我分心”。 1949年,怀有身孕的金正淑身体状况已极度虚弱。后来确诊为宫外孕,但已经怀孕26周,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9月22日,她突然大出血被送往医院。 当生命走到尽头,金正淑听到走廊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她用尽最后力气喊道:“锁门。”医护人员怔住了。“别让他进来,”她重复道,声音很轻却像命令,“不能让他看见这样的我”。 她不愿他记住自己苍白衰弱、被疼痛扭曲的模样。 她宁愿他是记忆里那个雪地里扶着她行走、战火中与她相视而笑的青年,她也永远是他眼中那个能单手举枪、无畏无惧的女战士。也许还有不肯妥协的骄傲——“我把他当作生命的全部,但他却把心分给了别人”。 金日成站在门外,没有强行进入。门内是他一生中最重要却再也触不到的战友;门外是他必须继续扮演的领袖角色。 许久门开了,医生低头示意:她走了。他最终没有踏入病房,只站在门口望着那个已被白布轻轻覆盖的清瘦轮廓。 金正淑临终前留下叹息:“我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唯独对不起自己。” 她死后被尊为“国母”,朝鲜为她举行隆重国葬,尊她为“抗日女英雄”,事迹被写入教科书。但她婚姻的悲剧结局,也成为民间私下唏嘘的话题。 金正淑的离世留下年仅7岁的金正日和仅3岁的金敬姬。金敬姬在母亲早逝、父亲再婚的复杂环境中成长,养成了敏感甚至乖戾的性格。 成年后她成为朝鲜政坛幕后实权人物,她的丈夫张成泽也因这层关系平步青云。 金日成在发妻去世三年后,于1952年与金圣爱结婚。但金圣爱始终未被官方公开承认为“第一夫人”,晚年更被边缘化,2014年去世时朝鲜媒体连讣告都没发。 回过头看金正淑最后的选择,那扇反锁的门背后是一个革命女性最后的尊严与坚持。
真实对话馆
发布时间2025/09/10 08:00:06
61
117
815
5578
👛1950年代的英伦优雅,绝非浮于表面的装扮。 它源于战后重建期的克制与希望:物资有限,却更重匠心;潮流易变,但经典永存。女性以柔韧撑起时代,男性以体面维持秩序—衣着即是态度,优雅成为内在力量的铠甲。 👛当现代生活被快时尚淹没,1950年代的英伦风度反而愈发珍贵: ·选择少而精,而非多而杂; ·重视剪裁与面料,胜过Logo与潮流; ·让衣着成为自律与尊严的外化,而非取悦他人的表演。 👛或许真正的优雅,从未远离一它藏在一条廓形完美的伞裙里,一件肩线挺拔的西装中,更藏在现代人重新拾起的不慌不忙里。 #今日分享
海蒂的小屋
发布时间2025/09/25 11:44:51
122
299
941
3904
乌克兰战后重建,肯定没有你。#俄乌冲突
深刻觉醒
发布时间2025/09/27 23:22:36
363
2269
-
3333
战后重建声量热度报告
声量指数
693.2
作品数 · 
2085
账号数 · 
1857
互动量 · 
19.1w
平均互动 ·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