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之用 · 近30天声量数据
无用之用
声量指数
706.1
作品数 · 
3632
账号数 · 
2863
互动量 · 
46.5w
平均互动 · 
128
服务支持声量通
声量热度
小红书
抖音
其他平台
对数据存疑?联系顾问
作品数
作品数趋势
作品数分布
互动数
互动数趋势
  • 抖音
    24.9w/54%
  • 视频号
    12.9w/28%
  • 公众号
    4.9w/11%
  • 小红书
    3.2w/7%
  • 微博
    3052/1%
  • 快手
    634/0%
  • B站
    884/0%
互动数分布
代表作品
作品导出
深度报告
内容评论分享收藏获赞
我从小就喜欢历史。 听我爸说我学前班时一边玩恐龙一边听三国演义的磁带。他见我玩的入迷以为我根本没听,可他关掉磁带后我却能一字不漏把刚刚的内容复述出来。 我爸极其震惊,可我却觉得十分寻常。 不比痛苦的背单词,那些尔虞我诈兵家征伐如吃饭喝水一样自然地进入我脑子中,不费一丝力气。 就这样,风流人物的纵横捭阖与日常的鸡零狗碎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我的童年。 ... 2005年7月3日,黄巾军声势浩荡,刘关张桃园结义。 学前班的我与楼下的小朱小黄结成联盟联手对抗隔壁楼的小学强者。 7月22日,赤壁之战打响。 我,小朱,小黄占领小区的制高点,诱敌深入后用早就囤积好的石头砸的小学生们屁滚尿流。 8月6日,关张身死,刘备缟素出征。 小朱小黄被逮住暴打,为了替兄弟们报仇,刚学跆拳道我孤身揍了三个二年级高手。 8月17日,马谡丢街亭,被诸葛亮挥泪斩了。 我丢了一道不该错的附加题,老妈将充电线抡成了大风车。她没挥泪,抽得我挥泪。 8月31日,姜维最后一计失败,司马炎统一中国。 三国演义听完了,我要上小学了。 夏天结束了。 ... 往后的很多年里,历史是我唯一的爱好。 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一切能搜集到的书籍,体验着一个个不同的人生。 我上课常常走神,点我起来回答问题一问三不知。 老师对我很头痛,他不知道此刻我正在另一个世界质问将军为何背叛我,导致北伐功败垂成。至于那些狗屁二次函数,尊贵如我哪有空理会? 挨了一顿暴打后我思考良久,做了一个重大决定。 我在自己的世界里任命了一个数学部左侍郎兼代数司主事,负责函数的学习事宜。此外还有丞相兼语文尚书,内阁成员兼数学尚书,历史仆射,英语尚书等。 以后被点起来回答问题答不出来挨骂的就是他们,和我没关系。 总要有人遮风挡雨嘛。 此后我的函数出乎意料的好,龙颜大悦下我将这位左侍郎同志扶正,还封了个关内侯。原本的尚书则明升暗降成了太子少保兼体育中考专项负责人。 当领导赏罚分明是很重要的。 我就这样活在两个世界夹缝中,外界有风雨来我就往内缩缩,风和日丽了就往外探探。在不成功便成仁的湖北初中里倒也苟活了下来。 ... 大学后我最常被问到的两个问题是“你考上哪里?”“学什么专业?” 当我回答“伦敦大学学院”后,所有人都:“哦!”当我接着回答“考古”后,所有人都:“哦...” 我早已习以为常。 自从高一选了文科后我就常常被教育‘读文有啥用?’‘以后毕业就是失业‘。 我对此嗤之以鼻,还找了很多理由来反击。 ’古来成大事者谁不是博古通今? ‘学数理化以后不就是个高级技工吗?‘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 随着长大,世界的轮廓越来越清晰,少年那股子倔强逐渐退去。我抗辩的声音越来越小,直到彻底沉默。 我本科时任院学生大使,与我导一起负责招生。 我们去各个著名高中搞宣讲,讲我们曾经的辉煌。挖了多少著名遗迹,出了多少顶级大佬,受了多少辉煌册封。 我们这样努力的奋斗,三年招五个,把这个享誉全球的百年老系招垮了。 国破山河在,我只能去UCL读研。 一日我在UCL栽满樱花树的院子里惆怅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同样惆怅的我导。 原来不止我跳槽读研,她也跳槽了,还提拔成了副教授。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我俩就像弄垮了故国却在敌人朝堂相逢的奸臣。 ... 不只是中国,全世界似乎都不需要文科。 就像二战时被焊进战机里的日本法学生那样,经济好时还有遮羞布,经济不好时第一个被裁撤的便是文科。 为什么会这样呢? 就拿历史举例子,历史的世俗意义大概有三。其一是增强围绕民族和文化认同感建立集体意识。其二为面对外族的更强的文化表达。其三为以史为鉴,自我提升。 其一其二在理论上确实是国家急迫需要的。可一个很尴尬的点是这两个任务实在太大,所需要的调动力,执行力,组织力都不是学校能够培养的。 真正做一些执行上的问题时,理科生的缜密逻辑和反而比文科的专业性是更大的优势。从事实来看,目前承担这一任务的,不论是饺子还是冯骥都并非科班出身。 从个人角度上来看,读史真能为鉴吗? 我看也未必。 黑格尔同志曾说:“人类从历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看别人打球和自己打球完全就是两个概念,你看他人一个轻巧的变相背后是千锤百炼带来的发达小肌群和肌肉记忆。没有那个环境,即使你把NBA看烂你可能也打不过楼下的退休大爷。 的确,很多伟人都喜欢读史。乔峰也打太祖长拳呢,无敌的是太祖长拳吗?不,是乔峰。 功利性的读历史除了傲慢和狭隘无法给你带来任何世俗上的帮助。 ... 所以读历史真的完全没用吗? 从升官发财致富奔小康的角度来看,是的。 然而人生好的体验真的只来自于经济权势的高低吗?我看不然。 前几天和老妈姥姥一起去了趟西安。西安人很多,景区里全是新东西不说,还特意往外扩建二十公里来收你摆渡车钱。 总之,旅游体验很糟糕。 然而碑林博物馆却是我见过海内外最好的博物馆。 我在每一个石碑前久久驻足,那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在心中回荡。 古稀之年的颜真卿在给曾祖写墓志铭的时候在想什么呢?他已经比当年的曾祖更老了,明明是祖先却比自己年轻,时间是多么荒唐的东西啊。 次年他写下颜家庙碑。他历经沧桑已贵为国公,可哥哥和侄儿被安禄山残酷处死,颜家也人口凋零。 命运总是拿走你最宝贵的东西再塞给你一些你根本不想要的还让你谢恩。 当年祭侄文稿满是泪痕,可此时碑上也只有简单的几个字。 这是怎样的一种沧桑啊? 一种巨大的,无言的感动将我淹没,我想说什么,却又如鲠在喉。 ... 我继续在博物馆中漫游,秦始皇陵中游人如织,这里却很少,小红书上还有不少避雷帖。 曹全碑,多宝塔碑,圣教序,那么多如雷贯耳的名字出现在一个个不经意的拐角。我似乎是误入仙宫的樵夫,已不知时间几何。 沉醉见忽然看到老妈正在对着一块石碑流连忘返。一旁的姥姥一脸的不耐烦,她不明白这些破石头有什么好看的,远远不如鼓楼边的广场舞。 可我知道自从我出国后老妈无人可抽,便放下充电线拿起毛笔,开始了书法之路。 大概是以前抽我抽出了心得,崇尚法家的她练得最多的便是李斯的峄山碑,我每次回国都能看到满地练废的小篆。 而此时,练了这么多年的峄山刻石正真真切切的在面前。 这是她的朝圣。 龙应台说朋友送她一捧干草,放在水中八天可以复活。悉心等待八天后那植物在她眼中真如绿色玫瑰一样盛放。 而对于第一次见到的邻居来说,只不过是地衣而已。 八天是杂草一生的历史,这短短的历史足以让人爱上它。不是杂草本身美,而是人倾注于其上的时间让它惊心动魄。 历史很难让你客观上发家致富,却能让你主观上获得极佳的体验。 ... 离开西安前我特意去陕历博底下看壁画。 我在其中一幅前久久驻足。 画中一群唐朝女官正在走路,唯有一位驻足停留,若有所思。 她莫约十六七的年纪,云鬓花颜,美的让人心惊。 我和她久久对视着,忽然间我仿佛听到了她的声音。 她说这个世界有这么多疯狂的美好,何必着急赶路,错过了一场又一场的桃李花开梧桐叶落呢? 且不如放慢脚步,感受这一秒真实的怦然心动。 默然良久,长揖拜别。 #历史 #文科 #西安碑林博物馆
Byron
发布时间2025/09/08 08:02:37
2136
1.5w
2.3w
12.4w
当全世界都在教你如何「赢」,这位印度国宝级智者却狠戳真相:你拼命追逐的成功,可能是一场集体幻觉!坦尼凯拉·巴拉尼用三大颠覆性洞见,撕开现代焦虑的泡沫:真正成功≠碾压他人,而是「与自我和解」的能力;生命真正的弹性,藏在艺术、运动这些「无用之事」里;财富就像鞋子——太大累脚,太小磨脚,合脚才是真富足。这些观点撕破功利主义幻象,为内卷时代提供清醒解药——幸福不在无限竞争,而在平静、体验与知足。#内卷 #反内卷 #财富哲学 #无用之用 #人生价值 #内在安定 #生命力
徐涛Neo
发布时间2025/09/12 16:30:12
94
5626
-
2.7w
不要小看自己的小爱好,它们是填充人生的“甜味剂”。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新华社
发布时间2025/09/01 00:25:50
221
3.5w
-
2.3w
上周跟同事聚餐,邻桌几个年轻人聊得热火朝天,突然有人拍桌子笑:“这简直是当代‘孔乙己的长衫’啊!” 我正低头夹菜,旁边刚参加工作的小姑娘悄悄拽我袖子:“姐,孔乙己穿长衫咋了?是说他爱干净吗?” 我突然愣住。 小时候翻父亲书架时,《呐喊》里那个站着喝酒穿长衫的读书人,曾让我对着台灯琢磨半宿。 可如今,这个刻在几代人记忆里的文学形象,在年轻人眼里竟成了陌生的“密码”。 这让我想起前阵子看一期学校节目:一群大学生围着讨论“当代夸父”,有人说“夸父不就是追太阳那个吗”,却没人接话“他渴死在虞渊时,手里还攥着木杖呢”; 聊到“内卷”,大家都能说上几句,可说起“卷”的出处是《仪礼》里“卷冕”的简化,瞬间鸦雀无声。 你看,读书这件事,早就悄悄变成了社交工具。 办公室新来的农业规划处小王,是个实打实的“梗王”。 开会时,休息时间同事说想要“既有《诗经》的含蓄,又有《楚辞》的瑰丽”,别人还在翻手机查典故,他已经甩出“蒹葭苍苍里藏着月光,山鬼披荔中裹着惊雷”;党建玩狼人杀,他一句“你这演技,堪比《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弄权铁槛寺”,能让全场笑到拍桌,连平时不苟言笑的厅长都夸“这小子肚子里有货”。 后来才知道,小王床头总放着本翻烂的《古文观止》,通勤时听的不是流行歌,是《世说新语》的白话解读。 他说:“不是为了装文化人,是这些老祖宗的智慧,比网络热词耐用多了。” 反观我表妹,整天抱着手机刷短视频,却在家庭聚会时闹了笑话。姑父说“你这性子,得学学《论语》里的‘三思而后行’”,她脱口而出“三思?是‘再想想’的意思吗?”,气得姑父吹胡子瞪眼。她委屈地说:“网上都说‘三思’是犹豫,我哪知道原文后面还有‘再思可矣’啊。” 这就是碎片化信息的陷阱:它给你碎片化的“梗”,却不告诉你梗背后的血肉。就像你知道“人生若只如初见”,却未必懂纳兰性德写这句时,正对着亡妻的遗物掉眼泪;你会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却未必清楚苏轼写这句,是在鼓励朋友别因贬谪而消沉。 前几天在书店,看到个扎马尾的小姑娘蹲在地上读《小王子》,读到“真正重要的东西,要用心去看”时,突然抬头对妈妈说:“妈妈,这就像你总说的‘路遥知马力’吧?”妈妈笑着揉她的头发:“对呀,就像《史记》里说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那一刻突然明白,读书从来不是为了在聊天时占上风,而是让我们拥有更丰富的“语言系统”。 当别人说“我太难了”,你可以说“谁不是在人间渡劫,像唐僧取经那样,挨过八十一难才能见如来”; 当朋友失意时,你不必只会说“加油”,可以讲“蒲松龄落第时写过‘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他七十岁才中举呢”。 想起木心先生说的:“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现在的我们,被快节奏的生活推着跑,却忘了慢下来读一本书,其实是在给自己的灵魂“充电”。 你不必通读《二十四史》,但至少该知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里藏着多少战乱的心酸; 你不用背诵《唐诗三百首》,但该明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里的牵挂,比任何群发祝福都动人; 你甚至不用啃完《红楼梦》,但该懂得“花谢花飞飞满天”不只是写落花,更是写一个家族的兴衰。 毕竟,当别人说“这风景像幅画”,你能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当有人感叹“世态炎凉”,你能接“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这种不动声色的共鸣,才是读书给我们的最好礼物。 下次再有人说“读书没用”,你不妨笑着告诉他:你连“无用之用,方为大用”都没听过,还好意思说读书没用? 毕竟,这世间所有的梗,追根溯源,都是前人用文字埋下的伏笔。而读书的人,不过是提前拿到了破解密码的钥匙。#大山深处自然美山清水秀好风光 #带你看风景美景 #笑࿆一࿆笑࿆没࿆烦࿆恼 #纪录美好生活 #带你一起看风景
´◡`笨小孩
发布时间2025/09/13 22:30:00
742
3328
4251
1.6w
无用之用 方为大用#人生哲学 #国学智慧 #悟人生之道 #无用之用 #方为大用
洛盈道语
发布时间2025/09/15 09:30:00
421
1653
1142
9204
无用之用声量热度报告
声量指数
706.1
作品数 · 
3632
账号数 · 
2863
互动量 · 
46.5w
平均互动 ·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