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那识 · 近30天声量数据
末那识
声量指数
590.8
作品数 · 
986
账号数 · 
585
互动量 · 
2.3w
平均互动 · 
23
服务支持声量通
声量热度
小红书
抖音
其他平台
对数据存疑?联系顾问
作品数
作品数趋势
作品数分布
互动数
互动数趋势
  • 公众号
    1.6w/72%
  • 视频号
    3975/17%
  • 小红书
    868/4%
  • 抖音
    645/3%
  • 微博
    806/3%
  • B站
    234/1%
  • 快手
    0/0%
互动数分布
代表作品
作品导出
深度报告
内容评论分享收藏获赞
王德峰:什么是末那识?什么是阿赖耶识?#王德峰#国学智慧#人生智慧#哲学
王德峰哲学人生
发布时间2025/09/23 02:58:09
106
1393
-
893
南怀瑾先生:佛不肯说出真正的主人,是怕你智慧不够
南師如是說
发布时间2025/09/10 23:45:41
12
-
-
518
觉醒,就是让第七识这位幕后导演下岗
玲溪稚心明
发布时间2025/09/15 22:41:56
29
90
316
362
下一个10年,这3个能力最重要
笔记侠
发布时间2025/09/16 13:39:44
8
-
-
350
佛教那点东西并不复杂,是各种二把刀把它给说复杂了。 我之所以说佛教就那么“点”东西,因为以下几个比喻基本就把佛教的核心思想说完了: 佛教理解的世界不是假的,所谓“空”不是没有,而是“不独立存在、不永恒不变” 你把佛教的世界想象成一个无边无际的大气层就行了。 “我就是空气中偶然形成的一个旋风” 对应“诸法无我”:旋风没有一个独立、永恒的“旋风实体”,它只是气流(各种因缘)暂时的聚合。“我”只是五蕴(色、受、想、行、识)暂时的和合,没有不变的核心。 “我看似存在,但实际是各种气流聚合后的显现” 对应“缘起性空”:旋风的“存在”是依赖条件的、暂时的假象(俗谛),其本质是“空”的(无自性/真谛)。 “旋风搅动引起的后果,也就是业” 对应“业即行动”:旋风的行为(搅动)本身就是“业”,它会改变周围的环境(气流的状态),留下影响。 “业会被某个同样被旋风搅动的气团纪录下来”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对应 “阿赖耶识” 的功能。 这个“被搅动的气团”不是另一个独立的东西,它就是旋风本身行为所改变的环境,是此行为留下的“印记”或“惯性”。阿赖耶识正是如此,它不是一个灵魂仓库,而是业力行为本身留下的功能性印记和势能。 “气团的动荡本身记录了旋风造成的后果” 对应“种子熏习”:业的力量(业力)被“熏习”进阿赖耶识,成为“种子”,这个过程不是实体性的储存,而是一种状态和势能的改变。就像气流被扰动后,其动荡的模式被延续下去。 “新的旋风形成,这个新的旋风是被这个搅动的气团带起来的” 对应“异熟果”与“轮回”:前一个旋风的行为改变了大气环境(留下业力气团),这个被改变的环境(业力)成为了下一个旋风生起的主要条件和缘起。 新的旋风不是旧旋风的“投胎”,但它完全继承了旧旋风行为所造就的环境态势。这就解释了为何业力能延续而无需一个“灵魂”来承担——是行为的惯性在持续,而不是一个实体在转世。 以上各点就构成了佛教世界的运动规则“否定永恒实有,也否定虚无断灭”。 现在梳理一下唯识宗的东西: 前六识:旋风与当前环境互动时产生的具体现象: 看到(眼识)、听到(耳识)、感觉到(身识)外面的物体,并对其进行分别思考(意识)。这些活动都受到“自我错觉”(末那识)的污染。 末那识:旋风内部那种根深蒂固的“这就是一个实体的我!”的错觉。 它错误地将气团(阿赖耶识)执着为“自我”,是一切自私和烦恼的根源,即“我执”。 唯识宗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破除我执。 好了,到此为止,唯识宗的精华就讲完了,其它都没必要去了解了。
偏财居士
发布时间2025/09/10 14:57:45
13
178
-
297
末那识声量热度报告
声量指数
590.8
作品数 · 
986
账号数 · 
585
互动量 · 
2.3w
平均互动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