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林” · 近30天声量数据
作品数作品数趋势作品数分布
互动数互动数趋势互动数分布
- 公众号3.2w/34%
- 视频号2.9w/30%
- 快手1.6w/17%
- 抖音1.4w/15%
- 小红书2526/3%
- 微博1007/1%
- B站2/0%
代表作品
作品导出
深度报告
内容 | 评论 | 分享 | 收藏 | 获赞 |
---|---|---|---|---|
![]() ![]() 上医归根 孝记天恩 @星外(O1425514269) @一芥(O210194398) @二芥(O3561523369) @三芥(O3481280467) @四芥(O3788207709) @五芥(O3795390793) @正林栋(O1510672201) ![]() 星另 发布时间2025/07/04 11:03:24 | 11 | 203 | 1089 | 1.4w |
![]() 新时代湖南好少年 周奕唯:劳动光荣,帮妈妈扫地不丢人
来源:常德全媒视频号 制作:李正林 彭杰 文明湖南 发布时间2025/07/18 03:33:07 | 282 | 3498 | - | 4278 |
![]() ![]() 堂爷被抓壮丁去台湾,回陆探亲,爹卖猪凑路费送他,临走送爹蚊帐 我叫陆春生,今年42岁,生在陕南一个小山村。
祖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爷爷那辈兄弟三个,最小的堂弟陆正林,四十年代被抓壮丁去了台湾,从此杳无音信。
1992 年秋收时节,九岁的我正在晒谷场翻稻谷,忽然看见村长领着个老人往我家走。那老人穿着件朴素的藏蓝色西装,和村里的庄稼人截然不同。
“春生!快叫你爷!”村长隔着老远挥手,“你堂爷爷从台湾回来了!” 我扔下竹耙就往屋里跑,心跳得像擂鼓。堂爷爷?就是爷爷每年清明都要念叨的“正林”?
大人们说过,堂爷爷的父母早就不在了,唯一的姐姐也病故多年。 灶屋里,爷爷的旱烟杆“啪嗒”掉在柴堆上。他踢踏着穿反的布鞋往外跑,隔壁的大爷爷也闻声赶来。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门槛上,望着那个佝偻的身影直发愣。 “正林?”爷爷的嗓子突然哑了。
那老人“扑通”跪在黄土路上,额头抵着晒得发烫的地面,瘦削的肩膀抖得像风中的枯叶。“大哥……二哥……”他抬起布满皱纹的脸,泪水在皮肤上冲出两道印子,“我……回来了……” 三个老人抱头痛哭的声音惊飞了谷场边的麻雀。
我躲在门框后,看见堂爷爷西装内衬的线头,和那双布满老茧的手。 晚饭时,母亲把留着过年的腊肉全切了,炖了满满一锅洋芋。堂爷爷坐在上席,却只顾用袖子抹眼睛。
他说被抓走那年,爷爷刚娶亲,大爷爷还在给地主家扛长活。 “我爹娘……走时……”堂爷爷的筷子悬在碗沿,声音发颤。 “放心,”爷爷连忙拍他手背,“二老走得很安详,坟头我们年年都有打理,去年还栽了柏树。” 第二天天蒙蒙亮,堂爷爷就急着要去上坟。深秋的晨雾里,爷爷提着竹篮装香烛纸钱,大爷爷挎着祭品,我爹扛着铁锹准备添土。叔伯们扶着堂爷爷的手,他右腿跛得厉害,他说是战时留下的旧伤。
坟地里,堂爷爷跪在他父母合葬的土坟前,先用手帕细细擦拭青石碑,又从贴胸口袋掏出个油纸包。展开是张泛黄的全家福。 “爹,娘……”堂爷爷把照片供在碑前,额头抵着冰凉的石头,“儿子……不孝啊……” 山风卷着纸灰打转,堂爷爷突然转身给爷爷和大爷爷磕头。爷爷他们慌得去扶,却听他哽咽道:“多谢哥哥们……替我尽孝……” 接下来几天,我们五家轮流招待堂爷爷。大伯家杀了正下蛋的母鸡,三叔启封了藏了几年的包谷酒。五叔还特地去河里捉了鱼。
临走前几天,堂爷爷从箱底取出五个金属打火机,外壳刻着阿里山图案,“啪”地蹿出蓝火苗。我们这群娃娃眼睛都看直了——那会儿村里人还用火柴呢! “实在对不住……”堂爷爷把打火机分给叔伯们,“我在台湾……就混个温饱,没啥能给你们的,……” 爷爷搂着他肩膀:“人能回来,比啥都强!” 堂爷爷收拾行李打算离开时欲言又止。最后搓着手说:“我这腿脚……转车实在吃力……不知你们几兄弟谁能送我去成都……” 那时交通不方便,堂爷爷需要在汉中搭车去成都坐飞机。
屋里顿时静得听见灶膛火星迸裂声。去成都得先走山路到镇上,再坐汽车,然后坐十几小时火车,光路费就要半头猪钱。母亲在灶房直扯父亲衣角,可父亲还是站起来:“我去送堂伯。” 为凑盘缠,父亲卖了圈里养了八个月的猪。猪贩子赶猪出栏时,母亲蹲在猪圈墙根哭得发抖——那年头,过年就指着这头猪呢。父亲把皱巴巴的钞票缝在内衣口袋,针脚密得像纳鞋底。 送行那天下着毛毛雨。
堂爷爷穿着爷爷的棉袄,父亲背着干粮袋,两人共撑着伞往村口走。经过老槐树时,堂爷爷突然折了根嫩枝插在伞骨间——后来父亲说,这叫“留根”,是老辈人出远门的讲究。 几天后父亲回来,提着个红绳捆的纸盒。叔伯们都聚到堂屋,三婶还换了件新褂子——大家都以为是什么台湾稀罕物。 “就……一顶蚊帐。”父亲把盒子放桌上,搓着手,“堂伯临登机硬塞的。” 三叔掀开盒子,脸上掩不住失望。那是顶普通白纱蚊帐,叠得方方正正,散发着淡淡的樟脑味。
大爷爷清清嗓子:“文华这趟辛苦,该得的。” 那晚我起夜,看见父母屋里亮着灯。透过门缝,母亲正抖开蚊帐——“哗啦”一声,三捆百元大钞滚落床榻,还有封信。 父亲颤抖着展开信纸,堂爷爷工整的字迹映入眼帘: “文华侄: 见字如面。伯在台退伍后当小学工友,月领退休津贴,虽清贫但够糊口。此次带回毕生积蓄三万圆,本欲当面相赠,又恐亲情染铜臭。你们卖猪相送,老怀甚慰。此款由你处置……”
后来听说,堂爷爷在台湾一直独居,退休金大半都攒着。父亲没有私留这笔钱,而是把钱拿出来,和爷爷大爷爷商量。 最后决定,父亲得了五千,用三千修葺祖坟,其余四家各分得四千,余款存作祭祀用。父亲给堂爷爷去信说明钱款用途,还随信寄去他父母坟地修缮后的照片,他回信就八个字:“骨肉至亲,理当如此。”
零六年冬至,收到一封台湾寄回来的信,我们才知堂爷爷已近过世。信是堂爷爷战友写的,信里还夹着堂爷爷的亲笔:当年槐枝插土,原盼来年再续。岂料一别竟成永诀。月是故乡明,枝是故园,终盼落叶归根。 堂爷爷提到骨灰想葬回老家父母身边,叔伯们一直感念当初堂爷爷留下的钱,商量后,决定大家一起出钱,由我和堂弟们一起把他的骨灰盒接了回来。 如今堂爷爷安眠在他父母身边,新栽的柏树已亭亭如盖。
每年清明,我们兄弟都会带着儿子来上坟。山风吹过柏树枝,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诉说那些年的离别与思念。 "爸,太叔公终于回家了。"儿子点燃三炷香,青烟袅袅升起。 我望着墓碑上堂爷爷的名字,三十年前的往事历历在目,那个穿着旧西装的老人,那双布满老茧的手,那顶藏着毕生积蓄的蚊帐...... "是啊,"我把当初的打火机放在供台上,"漂泊的人,终要归根。"
远处的山峦起伏如浪,几只山雀掠过新绿的田野。春风里,我仿佛又听见堂爷爷那带着陕南口音的话语:"人回来,比啥都强。" 后记: 这个故事取材于真实历史背景,展现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多少家庭被迫分离,多少思念埋藏心底。
如今,随着两岸交流日益密切,这样的遗憾正在减少。愿所有思念都有归途,所有离别都能重逢。 ![]() 玫瑰的刺 发布时间2025/07/03 12:27:27 | 273 | 962 | 239 | 3404 |
![]() 小小正:好可爱的小螃蟹!#光遇 #巫正 #林克 #光遇国际服 #光之幼崽 sky夏小雨 发布时间2025/07/06 15:24:37 | 19 | 27 | - | 2820 |
![]() 引诱你 大壮姐 发布时间2025/07/11 14:37:00 | 139 | - | - | 1097 |
·更多品牌洞察,请提交声量通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