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图meitu · 近30天声量数据
美图meitu
声量指数
334.9
作品数 · 
12
账号数 · 
12
互动量 · 
175
平均互动 · 
14
服务支持声量通
声量热度
小红书
抖音
其他平台
对数据存疑?联系顾问
作品数
作品数趋势
作品数分布
互动数
互动数趋势
  • 微博
    93/53%
  • 公众号
    82/47%
  • 快手
    0/0%
  • 抖音
    0/0%
  • 视频号
    0/0%
  • 小红书
    0/0%
  • B站
    0/0%
互动数分布
代表作品
作品导出
深度报告
内容评论分享收藏获赞
推荐阅读:a16z 发布百大【生成式AI】消费级应用排行榜第五版 翻译:http://t.cn/AXv30JYy 原文:http://t.cn/AXv8T7SN 这一版榜单最大的看点是什么?答案是:整个生态系统开始趋于稳定。 在网站应用榜单中,有11个新面孔,它们的上榜主要得益于流量的增长。相比之下,在我们 2025 年 3 月的榜单中,新上榜者多达17个。移动应用榜单的新面孔则要多得多,达到了14个,这主要是因为应用商店开始打击“山寨版ChatGPT”,为更多原创移动应用腾出了空间。 a16z还第二次发布了“潜力股”榜单:也就是差一点就挤进前100名的另外10家公司(5个网站,5个移动应用)。上一期网站潜力股榜单中的 Lovable 公司,这次一飞冲天,直接冲到主榜单第22名!它的成功也凸显了 AI 赋能的应用生成平台[3]正在全面崛起。 而在上一期的移动潜力股榜单中,PolyBuzz 和 Pixverse 两家公司也成功进入了核心榜单。 关于统计方法的说明:我们的榜单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根据 Similarweb 的月独立访问量排出的 50 大 AI 原生网站产品,另一部分是根据 Sensor Tower 的月活跃用户 (monthly active users, MAUs) 排出的 50 大 AI 原生移动应用。那些增加了重要生成式 AI 功能、但并非 AI 原生的产品,比如 Canva 和 Notion,不包含在本榜单内。 以下是我们总结的其他几个核心看点: 1. 谷歌重磅出击 谷歌这次有四款产品闯入网站榜单——我们终于能独立统计它们的流量,并让它们各自上榜了。其中,谷歌的通用大语言模型 (LLM) 助手 Gemini,仅次于 ChatGPT 位居第二,网站访问量大约是 ChatGPT 的 12%。 谷歌还有哪些产品上榜了? AI Studio 首次亮相就挤进了前十。这个面向开发者的网站提供了一个沙盒环境,让开发者可以快速上手使用 Gemini 模型进行开发,包括多模态模型(比如用 Gemini Live 进行语音对话和视频流传输)。 紧随其后的是排名第13位的 NotebookLM,它最初是 Google Labs 的一部分,如今已成为一个独立网站。NotebookLM 早在一年前就一炮而红,此后稳步增长,仅在夏季有轻微下滑(可能是因为学术用户暂时休假)。 作为谷歌面向消费者的 AI 实验大本营,Google Labs 则排在榜单第39位。Labs 里有可以体验视频模型 Veo 3 的 Flow,还有各种其他应用,比如 Doppl(服装试穿)、Portraits(AI 教练)和 Project Mariner(AI 智能体 (AI Agent) 浏览器)。在2025年5月 Veo 3 发布后,Google Labs 的流量飙升超过13%,创下了一年来的最大单月增幅。 在移动端,Gemini 同样排在第二,仅次于 ChatGPT——但差距要小得多,其月活跃用户数几乎是 ChatGPT 的一半。Gemini 在安卓设备上的使用率尤其高,近 90% 的月活用户来自安卓,而 ChatGPT 的安卓用户占比为 60%。 2. Grok 与 Meta 加入战局 在这场通用大语言模型助手的战争中,ChatGPT 依然是领头羊,但谷歌、Grok 和 Meta 正在奋力追赶。 X(前身为 Twitter)的助手 Grok 在网站榜单中排名第四,在移动榜单中排名第23。Grok 在移动端的跃升尤其引人注目,从2024年底的“冷启动”(当时还没有应用),到如今月活用户已超过2000万。 2025年7月,Grok 的移动用户量迎来了一次大爆发,增长了近40%。这得益于7月9日发布的新模型 Grok 4(拥有更强的推理能力、实时搜索和工具集成),以及7月14日推出的 AI 伴侣虚拟形象。发布之初,动漫形象 Ani(包含成人向 (NSFW) 选项)尤其受欢迎。 相比之下,Meta 的增长则显得温和许多。它的通用助手 Meta AI 在网站榜单排名第46,并且未能进入移动榜单。Meta AI 于2025年5月底首次亮相,但其增长速度远不及 Grok,尤其是在2025年6月发生了一起用户发现[4]部分帖子会出现在公开信息流中的事件之后。 在这场通用大语言模型助手的竞争中,DeepSeek 和 Claude 在移动端的增长已明显放缓,DeepSeek 更是从峰值下跌了22%。而 Perplexity 则和 Grok 一道,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在网站端,DeepSeek 的下滑更为剧烈,从2025年2月的峰值下跌了超过40%,而 Perplexity 和 Claude 则持续增长。 3. 中国本土赢家崛起 在网站榜单中,有三家主要服务中国用户的公司跻身前20名。它们都拥有中文网站,且超过75%的流量来自中国。这三家公司分别是:排名第9的夸克 (Quark),阿里巴巴的“一体化”AI助手(在移动榜单也排第47);排名第12的豆包 (Doubao),字节跳动的通用大语言模型产品(在移动榜单高居第4);以及排名第17的Kimi,来自创业公司月之暗面 (Moonshot AI) 的聊天机器人。 为什么这些产品能上榜?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而且许多非中国开发的通用大语言模型助手——如 ChatGPT、Perplexity 和 Claude——在中国要么被屏蔽,要么访问受限。想在中国运营的 AI 服务商必须注册并获得许可,这要求它们将数据存储在中国境内,并遵守审查和内容审核规则。 当然,仍有部分用户通过 VPN 访问未注册的产品,或者通过公司、学术网络网关从中国境内访问,这就是为什么像 ChatGPT 这样的产品在中国的流量并非为零。 此外,网站榜单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产品是在中国开发,然后“出口”到全球的——它们绝大多数的用户都在其他国家。其中一些工具甚至在中国国内被屏蔽。公开数据显示,另有七家公司符合这一标准,包括 Deepseek、海螺 (Hailuo) 和 Kling(视频生成模型)、SeaArt(图像生成)、Cutout Pro(图像编辑),以及 Manus 和 Monica(生产力工具)。 特别是中国的视频模型,一直以来都比西方开发的模型更具优势——这既因为中国有更多专注于视频领域的研究人员,也因为知识产权法规相对宽松(可能使用了受版权保护的数据进行训练)。而谷歌的 Veo 3 是第一个打破这一趋势的美国模型,它部分训练数据[5]来自 YouTube。 这一趋势在移动榜单中更为惊人。据估计,50款应用中有22款是在中国开发的,但只有3款主要在中国使用。照片和视频类应用尤其集中,仅美图 (Meitu) 一家公司就贡献了五个上榜应用:美图秀秀 (Photo & Video Editor)、美颜相机 (BeautyPlus)、BeautyCam、Wink 和 Airbrush。字节跳动也是一个重要玩家,旗下有豆包 (Doubao) 和 Cici(通用大语言模型助手)、Gauth(教育科技)和 Hypic(照片/视频编辑)。 4. “Vibe Coding”催生真实用户 在我们2025年3月的上一期榜单中,凭感觉编程 (Vibe Coding) 这个概念才刚刚崭露头角,当时只有 Bolt 一家公司登上网站榜单。而现在,Bolt 已经进入了“潜力股”榜单(就差一点!),而 Lovable 和 Replit 则双双首次亮相主榜单。 虽然“凭感觉编程”听起来可能像是一阵风,但早期数据显示,这些用户是有粘性的——或者说,至少有足够多的用户留下来,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扩大了他们的使用范围。来自信用卡数据提供商 Consumer Edge 的数据显示,某个顶尖“凭感觉编程”平台的美国用户群体,在注册后的几个月里,收入留存率超过了100%。这意味着,即使算上流失的用户,每个用户群体的月度总支出仍在增长。 这些平台也正在为其他 AI 产品带去流量。通过 Replit 和 Lovable(未使用自定义域名)构建和发布的网站,其流量分别归属于 replit.app 和 lovable.app。这两个域名本身都有相当可观的流量(lovable.app 的流量甚至可以排进榜单前50),但还是比不上它们面向开发者的主站流量。 作为“凭感觉编程”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一些相关产品的流量也在飙升,因为开发者们需要用它们来发布自己的项目。这些产品本身不是 AI 原生公司,因此没有资格上榜——典型的例子就是数据库提供商 Supabase。Supabase 的流量增长几乎与核心“凭感觉编程”平台的崛起同步,在过去九个月里,其增长速度比前几年快得多。 我们认为,“凭感觉编程”领域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和新产品机会——想了解更多,请阅读我们的文章《开箱即用,观点鲜明:应用生成平台的专业化之路》[7]。 5. 百强榜“全明星”阵容 在我们发布的五版网站50强榜单中,有14家公司从未缺席——我们称它们为 “全明星”!! 这些公司真实地反映了消费者在 AI 领域的行为全貌——通用助手(ChatGPT, Perplexity, Poe)、AI 伴侣(Character AI)、图像生成(Midjourney, Leonardo)、图像和视频编辑(Veed, Cutout)、语音生成(Eleven Labs)、生产力工具(Photoroom, Gamma, Quillbot)以及模型托管(Civitai, HuggingFace)。 在近两年前发布第一版榜单时,我们曾好奇,所有领先的 AI 消费级公司是否都会训练自己的基础模型。现在,我们有了答案——在这14家“全明星”公司中,有5家拥有自研模型,7家使用其他公司的 API 或开源模型,还有2家是模型聚合平台。 有趣的是,尽管榜单的全球化色彩日益浓厚,但这14家常青树公司全部来自五个国家:美国、英国(Eleven Labs, Veed)、澳大利亚(Leonardo)、中国(Cutout Pro)和法国(Photoroom, HuggingFace)。而且,除了两家公司外,其他所有公司都已获得风险投资——Midjourney 以自力更生 (bootstrapped) 闻名,而 Cutout Pro 也未进行过融资。 如果不算第一版榜单,还有另外五家公司也能入选“全明星”,这反映了它们近期的强劲势头。它们同样代表了多种 AI 消费应用,包括:Claude 和 DeepAI(通用助手)、JanitorAI(AI 伴侣)、Pixelcut(图像编辑)以及 Suno(音乐生成)。 在未来的五版榜单中,我们将继续追踪哪些“全明星”能屹立不倒,又有哪些新星将会诞生。
宝玉xp
发布时间2025/08/29 04:32:01
2
36
-
55
a16z 发布百大【生成式AI】消费级应用排行榜第五版
宝玉AI
发布时间2025/08/29 03:55:07
2
-
-
17
【东北计算机xAI】行业动态 | 算力为基,全球 AI 共振时刻
AI阳线
发布时间2025/08/31 09:34:34
-
-
-
9
美图meitu声量热度报告
声量指数
334.9
作品数 · 
12
账号数 · 
12
互动量 · 
175
平均互动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