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比兴 · 近30天声量数据
赋比兴
声量指数
608.8
作品数 · 
717
账号数 · 
586
互动量 · 
1.9w
平均互动 · 
27
品牌榜服务支持声量通
声量热度
小红书
抖音
其他平台
想获得更多平台和时间周期数据?前往体验 >
作品数
作品数趋势
作品数分布
互动数
互动数趋势
  • 公众号
    9202/47%
  • 微博
    5117/26%
  • 抖音
    3090/16%
  • 小红书
    1150/6%
  • 视频号
    797/4%
  • 快手
    36/0%
  • B站
    0/0%
互动数分布
代表作品
作品导出
深度报告
内容评论分享收藏获赞
看完七八集,可以为《凡人修仙传》和杨洋定调了,剧好看、人难得、文无伦、曲不绝,荡气回肠,杨洋用韩立撕掉了所有不怀好意的标签,证明自己还是那个有观众缘和国民度的杨洋,做好事才能安身立命,与韩立一样。 第一次离家,韩立的未来是“立碑的立”,前途未卜,生死难料,再次回家,成了“顶天立地的立”,衣锦还乡,家族之光,但埋了修仙的第一位道友万小山,送别小妹出嫁,见了父母之后,红尘俗世种种便全部斩断,一入黄枫谷,凡人修仙副本正式开启。 接下来便是“立足的立”,平凡人成就不凡事,凡人流的​智慧、努力、运气该怎么落地?杨洋选择的是诠释“安身立命”中的​生活有寄托,精神有归宿,自己有追求。 生活上,他的顾虑担忧都放下,为小山立碑,见识到修仙界的险恶,心性增进,意识到自己必须变的强大才能保护想保护的所有人,回家再次吃大饼卷大葱,一脸满足,家人不用再忍饥挨饿,他洋溢的是幸福,这一段并没有多少台词铺垫,仅是杨洋的独角戏,但所要传达之意溢于言表,无声表演胜过千言万语,更是赋比兴手法的妙用。 精神上,升仙令是运气,但成仙更多是靠智慧与努力,三者的想要珠联璧合,那就必须得有归宿,韩立进黄枫谷是他登天梯的第一步,这一步他走的踏实,不理会谷中人的轻视和恶意,一心修仙练道,这也说明韩立虽是伪灵根,但他已比他们更接近仙人,因为他可以做到心无杂念,所以需演出那份心静如水。 自己上,暂时功力低微无法护住筑基丹,不如让出去换取眼前的实惠,待到功成再来,不与他人为敌,专心在百药园伺弄,发挥自身长处,结交各方大神,努力和算计也可让穷小子一跃成仙,追求的充实让情绪始终饱满。 韩立面对不同境遇该有的反应,杨洋都诠释得精准细腻,与角色融为一体,让观众暂时忘掉他是演员杨洋,观剧时看到的就是修仙者韩立,塑造的生动、准确、富于层次感,没有重复,把握人物脉搏,人物性格与特定环境和谐统一。 此刻,韩立也是杨洋,心无杂念,认真演戏,真诚付出,成就现实的凡人修仙传。 #凡人修仙传第7集西游记含量过高##凡人修仙传##电影正当夏#
Idlemovie
发布时间2025/07/29 12:01:33
216
345
-
3212
题图一首七律送给大家。为提高真正喜欢格律诗词朋友写作水平,简单强调几点:1、讲求对粘规则,平仄必须符合要求。2、避免平头、上尾。尽量避免大小韵、连韵、重韵。适当规避旁纽正纽。3、忌合掌、撂眼。4、音步错落有致。5、注意起承转合。注意赋比兴手法运用。 欢迎交流,拒绝抬杠。 #原创诗词 #国学文化#传统文化#七律#夏天
临海听风h(暂离)
发布时间2025/07/17 21:51:09
327
2
18
384
正宗客家山歌|梅州松口音⛰️🎼
客家文化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5/07/08 07:34:16
24
42
81
302
学好语文的秘诀 身为语文老师,经常有学生问我同样一个问题:“老师,我语文学得不好怎么办?” 翻译一下,这句话的潜台词:“老师,我要怎么学语文才能考试拿高分。”对症下药,如果我的回答是:“给你介绍一个高考作文满分同学的学习经验”,绝大多数人听了一定会特别欣喜,一定会特别感兴趣。然后,我拿出来白杏珏同学的这本《为生命松绑——一个高考作文满分学生的阅读笔记》给他看。 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以下对话: 老师,我平时功课很忙,课业负担很重,没有那么多时间读书,更没有那么多时间写读书笔记,怎么办? 每个人的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时,谁也不多,谁也不少。但为什么总会有人说抽不出时间做这个或者做那个呢?原因很简单,他只是把时间紧作为一个借口而已。试想,一个人如果觉得某件事特别重要,也特别感兴趣,那他会没有时间吗?绝对不会。因为他会把这件事放在第一顺位来做。放在第一顺位来做,其他的事情,自然都要为这件事让道,那怎么会没有时间呢?小白同学功课也很忙,课业负担也很重,为什么她有时间,而你却没有时间呢? 老师,我们现在考试要考名著阅读,都是指定的名著,所以我就不得不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对付这些考题上。甚至连名著我都没时间读,说实话,也读不下去,只能读一些什么《名著阅读一本通》之类的书,记住人物、情节、主旨之类的考点,然后想办法应对考试,我看小白同学读的很多书,绝大多数都不是考试指定篇目,读那些没有什么用吧? 我有一个基本观念,没有什么‘必读书’,只有必须要读书。这就像是我们平时吃饭一样,哪怕某种食物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如果你只吃这一种食物,也会营养不良。同理,如果一个人阅读面偏窄,只读有限的几种类型的读物,那也会患上阅读的营养不良。更何况,名著虽然好,但也有一个你能否接受,能否消化的问题,如果你还不具备阅读名著、消化名著的能力,硬着头皮去读那些名著,结果只会越来越痛苦,越来越反胃,你和名著之间的距离就越拉越大,甚至阅读名著的大门从此就对你彻底关上了。你读不下去名著这个事实本身已经证明了我的判断。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不要总是妄想着有一条什么捷径,可以一口吃成个胖子。读书就是要沿着能读、爱读、扩展读、深入读的路子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而不要想着立刻有个什么飞跃。关于读书,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无功利的读书,常常在不经意之中,比功利心很强的读书收获更大。 老师,我看小白同学写了很多读书笔记,可我不知道如何写读书笔记。如果考试给定一篇文章,再给一些指定的阅读题,我还能照着阅读题的要求勉强回答一下,写一点儿东西。可是,如果脱离了这些题目,我就不知道该怎么读书了。您能教我一些做读书笔记的方式和方法吗? 这实在是当前学生语文学习上的一种悲哀,没有阅读题驱动,就不知道怎么读书。考试阅读的文本,绝大多数是为了考试命题需要而刀砍斧劈过的文章,语言干瘪,逻辑断裂是常有的情形,读这些文本,只能是“取法乎下,得之下下”。抛开考试文本存在的问题不说,就是这些文本后面的问题,也并不一定是读那篇文章所必须要弄明白的,更遑论这个所谓弄明白还有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了,这完全偏离了阅读应有的本质。 真正的阅读,应该是自由的,是真有所思,是真有所得。绝不是回答一些概念性的空话套话给别人看。我们今天一提《诗经》,就想起来“风雅颂、赋比兴”这些概念来,然后套着这些概念去分析鉴赏《诗经》中的篇章,这种做法实在是本末倒置。 试想,当初那些诗的作者是套着这些概念来作诗的吗?他们不过是自然情感的真实流露而已,那些概念不过是后人的总结而已。所以,我们自己在读这些诗时,也不要老想着套概念去分析去鉴赏,只要把自己最真实的所思所想写下来就好。从某种意义上说,写读书笔记,其实最重要的并不是什么方式和方法,只要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就好。我相信,小白同学在写这些读书笔记时,一定也从未在动笔之前想过,她要采用哪一种方法来写这个读书笔记,要写成什么类型的读书笔记。 老师,那照您这么说,写读书笔记是必须的了?是不是不写读书笔记,就不可能读好书,就不可能学好语文,也不可能写好作文呢?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既必须,又不必须。有人问欧阳修如何写好作文,欧阳修回答说:“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勤读书”是输入,“多为之”是输出,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阅读的输入才能转化为写作的输出。如果读的书不够,而且写的又少,那怎么可能写好作文呢?但是不是必须“不动笔墨不读书”呢?也不完全是。我以为,写读书笔记不只是为了给别人看,更是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动脑思考,要比动笔写下来优先级更高。其实一旦你真正读书了,真正动脑思考了,就会觉得有很多话想说,有很多话可说,你的这些想法就很自然地汩汩流泻于笔端了,绝对不要把写读书笔记当成一个任务来完成。你看小白同学的读书笔记,哪一则是刻意而为之呢?她不过是把读书之后最真实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了而已。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可能会说,老师您这篇文章,一直围绕着小白同学的这本书来说,莫不是您专门为了小白同学的这本书做广告吧。还真不是。以上这些关于读书的种种思考,都源自我日常的教学实践。看到小白同学这本书,于我心有戚戚焉,激发了我的表达欲望,于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写下了上面的一席话。 小白同学为如何学好语文打了个样,如果读了这本书的同学,想把语文学得更好,那就模仿着来做吧。不要想着立竿见影,而要相信日积月累的力量。正所谓“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 学好语文,其实没有什么秘诀,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秘诀,那无非是三多:多读,多思,多写而已。是为记。 (于晓冰)
哲别20090324
发布时间2025/07/10 14:37:28
5
233
-
291
《西南联大求学日记》①:来自中国历史“最牛大学”,这本日记无愧“中国出版好书”
麦家陪你读书
发布时间2025/07/13 22:31:08
41
-
-
235
·更多品牌洞察,请提交声量通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