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说日本 · 近30天声量数据
静说日本
声量指数
540.8
作品数 · 
17
账号数 · 
7
互动量 · 
4647
平均互动 · 
273
服务支持声量通
声量热度
小红书
抖音
其他平台
对数据存疑?联系顾问
作品数
作品数趋势
作品数分布
互动数
互动数趋势
  • 公众号
    4640/100%
  • 快手
    0/0%
  • 抖音
    0/0%
  • 视频号
    0/0%
  • 微博
    7/0%
  • 小红书
    0/0%
  • B站
    0/0%
互动数分布
代表作品
作品导出
深度报告
内容评论分享收藏获赞
到底是谁,把石破茂逼下了台?
静说日本
发布时间2025/09/08 01:03:32
15
-
-
724
还记得舒淇与葛优去过的北海道那个海岬吗
静说日本
发布时间2025/09/04 00:40:35
31
-
-
468
日本iPS细胞研究最新成果:未来10年人体器官可以再生 原创 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 静说日本 2025年09月28日 09:22 浙江 前几天,我在“2025日本企业走进武汉”的论坛上,就日本iPS细胞研究的最新成果与医疗应用,做了一次讲演。在座的大多数是武汉和湖北地区的医学医药专家,我纯属班门弄斧。好在多年来一直追踪iPS细胞的研究报道,所以,作为一名观察者,我在来武汉前,相对系统地对于日本iPS细胞的研究现状做了一次总结。 iPS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分化为身体各种组织和器官能力的万能细胞。由京都大学山中伸弥教授等于2006年首次在小鼠中成功制造,2007年在人体细胞中获得成功。2012年,山中教授以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下图) iPS细胞有望在再生医疗中用于修复、再生那些已经损伤或丧失的组织和器官,因为人类的死亡,最大原因是因为器官的病变或者衰竭,如果通过iPS细胞再生人体器官,那么,人活100岁,甚至200岁,都存在这一种可能。世界诞生iPS细胞,至今已有近20年的岁月。作为全球研究iPS细胞的最高地,日本在iPS细胞的研究与治疗领域,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首先请看一段视频。 这是大阪大学教授泽芳树领导的团队向世界展示的一项iPS细胞的先进技术——心脏也可以再生。这颗“iPS心脏”的制作过程堪称精密:首先利用iPS细胞分化出心肌细胞,再将其加工成仅0.1毫米厚的“心肌细胞片”,最后将细胞片立体化,塑造出直径3.5厘米的迷你心脏。尽管它只有500日元硬币大小,却蕴含了约2亿个心肌细胞,每分钟跳动约50次,宛如一个微缩的生命奇迹。日本在iPS细胞的研究与治疗领域,已经取得八大成果,部分成果有望在2026年获批进入临床治疗。1,帕金森病治疗京都大学iPS研究所利用iPS细胞转化为多巴胺前体细胞,成功将其植入帕金森病患者大脑,以弥补患者体内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不足。这项技术已在2019年首次应用于临床试验,是全球首例利用iPS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的尝试,显示出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的潜力。目前已经完成6例临床试验,疗效显著。京都大学已于2025年8月,向日本厚生劳动省提出临床治疗申请。2,心脏疾病治疗2019年,大阪大学获批开展全球首个基于iPS细胞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试验,利用iPS细胞制成的“心肌细胞薄片”贴附在心脏表面,帮助修复受损心脏,促进血管新生。目前已经完成8例临床试验,患者整体状态改善明显。大阪大学已于2025年4月,向日本厚生劳动省提出生产与销售申请。3,糖尿病治疗突破2025年2月,京都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完成全球首例利用异体iPS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的临床试验。研究团队将健康捐赠者的iPS细胞分化为胰岛β细胞,并使用生物相容性材料包裹以避免免疫排斥,成功移植到一名40多岁的重度1型糖尿病女性患者体内。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免疫排斥或肿瘤等安全性问题,目前进入五年随访阶段。这一成果标志着iPS细胞在治疗糖尿病领域的重大进展。4,脊髓损伤治疗庆应义塾大学研究团队将由iPS细胞制成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到4名脊髓严重损伤、运动功能和感觉完全丧失的患者体内。对象是损伤后2~4周的“亚急性期”患者。自2021年12月起开始进行第一次移植,到2023年完成其他患者的移植,2025年3月,该团队宣布结果显示,其中两名患者的症状显著改善:一名能够站立,另一名能够自行进食,并能推动轮椅。此外,4名患者的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整体改善趋势超过了同类损伤患者的平均水平。目前这一治疗也是世界唯一。5,视网膜再生治疗日本在iPS细胞用于眼科治疗方面取得多项突破。2014年,理化学研究所首次将iPS细胞衍生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到一名老年黄斑变性患者眼中,这是全球首例iPS细胞人体移植手术。神户爱中心医院依据这一成果,实施了10余例的临床研究,并向日本厚生劳动省提出了纳入医保范围的“先进医疗”的临床治疗申请。 6,角膜治疗2019年,大阪大学研究团队利用iPS细胞诱导生成的角膜组织,成功帮助一名因角膜病变失明的女性患者恢复视力,解决了角膜供体不足的问题。目前已经实施了8例治疗,临床研究已告完成,将在近期向日本厚生劳动省提出临床治疗申请。7,癌症治疗京都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利用 自体iPS 细胞的免疫细胞疗法。基本原理是:先从患者血液里找到那些能识别癌细胞的 杀伤性 T 细胞。但这些细胞在癌症扩散或慢性感染时,往往会“疲惫”,攻击力下降。研究团队把这些“疲惫”的细胞重新编程为 iPS 细胞,再把它们重新变回“精力充沛”的杀伤性T 细胞。最终,这些“升级版免疫战士”会被回输到患者体内,与癌症展开新的战斗。这些重新编程为 iPS 细胞不会攻击正常细胞,因此发生自身免疫反应的风险极低。同时用的是患者自体免疫细胞,所以不存在供体和受体不相容的问题,不会被排斥,能在体内存活更久,药效持续时间更长。8,异体iPS细胞移植:2017年,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联合多机构完成世界首例异体iPS细胞移植手术,利用他人来源的iPS细胞进行治疗,进一步降低了自体细胞获取的成本和时间。2025年,相关技术通过物理屏障(如生物相容性材料)有效规避免疫排斥,为异体移植的广泛应用铺平道路。那么,iPS细胞的研究已经开始进入临床治疗的阶段,如何降低细胞培养成本和治疗成本,实现商业化和产业化运营,加速iPS细胞的临床转化与普及性治疗?2025年5月,京都大学接受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的百亿日元的捐助(下图),在大阪市设立了世界第一家iPS细胞工厂,配备14台德国制自动化细胞培养装置,专门用于从血液中提取细胞,制造和储存个人iPS细胞。 由于iPS细胞制造过程需手工定制,成本高昂,目前每人约需5000万日元(约250万元人民币)。工厂化、自动化制造后,成本可降至100万日元左右(约5万元人民币),加速iPS细胞治疗的普及。目前,日本已经制定出了iPS细胞研究与治疗的具体目标:一,短期目标(1-5年):1,推进现有临床试验(如帕金森病、糖尿病、心力衰竭)进入二期/三期,收集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启动更多疾病的临床试验,如慢性肾脏病、肝病和遗传性疾病。2,优化异体iPS细胞移植技术,进一步降低免疫排斥风险,减少对免疫抑制剂的依赖。3,降低治疗成本,通过规模化生产(如自动化细胞培养系统)使iPS细胞疗法更具可及性。二,中期目标(5-10年):1,实现部分iPS细胞疗法的商业化,如视网膜疾病和帕金森病治疗,进入常规医疗体系。开发功能性类器官(如肾脏、胰腺),用于人体移植或药物测试。2,结合人工智能和基因编辑技术,提升iPS细胞分化效率和精准性,开发针对罕见病的个性化疗法。三,长期目标(10年以上):1,实现全器官再生,构建可移植的肾脏、肝脏或心脏,解决器官移植供体短缺问题。2,建立全球通用的iPS细胞治疗标准,推动其在全球医疗体系中的广泛应用。3,开发“通用型”iPS细胞,通过基因编辑去除免疫原性,适用于所有患者,彻底改变移植医学。根据这一目标,人类在2035年前后,能够完全实现人体器官的再生与移植。也就是说,当你的某一器官发生病变和衰竭,只需要从自己的身上,或者从年轻人的身上提取少许更为健康的细胞培养出iPS细胞,然后再生出同样的器官,就可以解决病患,延缓生命。当然,日本iPS细胞的研究和临床治疗还存在着许多的挑战。要普及iPS细胞医疗,仍需解决成本高、制造复杂、临床安全验证周期长等难题,好在我们看到了希望。日本医学界预估,到2026年,帕金森病、心力衰竭、糖尿病的iPS细胞临床治疗,可望获得日本政府的批准。
杨帆教授
发布时间2025/09/28 10:25:40
0
3
-
1
【印度总理莫迪访问日本:日印签署经济、安保合作协议 - 中文导报 东瀛万事通 2025年09月01日 15:51 日本】 中文导报讯 印度总理莫迪时隔两年访问日本,签署经济、安保等11项合作协议,日本企业向印度投资10万亿日元,就半导体、稀土供应网合作发表两国安保宣言,时隔17年修改了包含现代军事装备开发的《安保合作共同宣言》。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29日访问日本,与石破茂首相进行了首脑会谈。两国签署了11个包含经济、安保新倡议等合作内容的文件。 这是莫迪总理自2023年参加广岛G7峰会后时隔2年再次访问日本,也是时隔7年再次以两国首脑会谈为目的访问日本。莫迪总理在2022年前首相安倍晋三去世时亲自前往日本吊唁,对日本表现出了特别的关心。 据《读卖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媒体29日报道,当天日本-印度两国在东京的首相公馆举行首脑会谈,发表了包含经济、安保合作内容的共同文件。 在经济领域,涉及两国半导体和人工智能(AI)。 双方签署了包括稀土等关键矿产领域合作在内的《经济安全保障倡议》,还制定了以尖端技术为中心扩大合作范围的数字伙伴关系2.0。 莫迪表示:“核心是以新的尖端技术领域为中心,推进两国的合作。”石破总理表示“将构建两国在危机状况下也能合作的坚实供应网”,“不仅是政府,民间也将进行讨论”。 以首脑会谈为契机,日本企业承诺向印度投资约10万亿日元。最具代表性的是印度汽车市场占有率第一的marutasuzuki的母公司日本铃木汽车公司决定在今后5-6年内向印度投资7000亿卢比。 此前,日本前首相岸田文雄在2022年3月访问印度时,将日本在印度的投资额目标定为5年内5万亿日元,本次以莫迪访日为契机,扩大了投资额。 作为回报,印度决定引进日本新干线作为本国高速铁路车型。双方就引进JR东日本目前正在开发的新一代高速列车达成了协议。日本正在推进2030年4月投入使用的最新型新干线,印度也几乎在同一时间投入使用。 《朝日新闻》报道说:“这是首次在日本和海外同时引进最新型新干线。” 该车辆将在印度最大的商业城市孟买和工业城市艾哈迈达巴德之间行驶约500公里。目前需要5个小时的该区间,如果新干线投入使用,预计将缩短为2个小时左右。为了整顿相关区间的铁路,日本提供一半左右的日元贷款。就新干线引进问题,莫迪总理30日来到了新一代新干线车辆所在的本州东北部宫城县。他还参观附近的半导体设备企业东京电子的工厂。 关于AI,双方签署了《日本-印度AI合作倡议》,决定以LLM(大型语言模型)等为中心进行共同研究。另外,研究者交流或印度国内数据中心整顿等,也将作为合作事业进行讨论。为了制定围绕AI的国际规定,还决定进行合作。 在人力交流方面,两国达成了协议,内容包括从印度到日本的5万名人才在内,今后5年内双向交流50万人以上的目标。 来自印度的人力中有信息技术(IT)优秀人才,但日本政府关注的是疗养设施相关人才。日本预计2040年度相关人力缺口约为57万人左右。为此,日本疗养公司Somfo Care去年决定在印度首都新德里附近开设研修设施。日印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同为四国安全组织“四方安全对话”成员国。日印时隔17年修改了2008年通过的《安保合作共同宣言》,包含了军备现代化和防卫产业合作的具体发展蓝图。去年8月在印度举行了外长、防长(2+2)会议,决定加强太空、网络领域的合作,推进联合军事演习。以此次首脑会谈为契机,日本政府确定向印度出口护卫舰上搭载的通信用天线。印度计划在今年秋天举行四方安全对话峰会。 期间,石破总理将访问印度,通过首脑会谈继续进行两国合作。 《日经新闻》说,去年日本对印度的直接投资额为9240亿日元,比10年前增加了3倍以上,印度在新兴技术研究中拥有世界首屈一指的能力,初创企业也在显著增长。 另外,印度总理莫迪当地时间8月29日在日本接受《读卖新闻》采访时表示,印中保持紧密关系对构建多极化的亚洲和世界至关重要。《南华早报》评论说,莫迪此番言论释放出印中关系进一步升温的信号,是近年来对华最强烈的示好姿态之一。 莫迪说,“鉴于当前世界经济动荡,作为两大经济体,印度和中国携手努力为世界经济秩序带来稳定同样至关重要。印度愿以相互尊重、互利互惠且相互体谅为基础,从战略和长远角度推进双边关系,加强战略沟通,共同应对发展挑战”。 莫迪于8月29日至30日访问日本。在结束访问后,莫迪前往中国天津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其时隔7年再次来华被外界视为中印关系持续回暖的标志。 『印度总理莫迪访问日本:日印签署经济、安保合作协议』http://t.cn/AXPG4upH ……………………………………………… 【莫迪访日,印度是否会引进日本的新干线 - 原创 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 静说日本 2025年8月31日 09:37 日本】 去中国出席上合峰会之前,印度总理莫迪先去了日本访问。从28日开始到30日,莫迪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举行了会谈,出席了两国经济论坛,还一起乘坐新干线去了仙台参观半导体企业。 这次访问结束后,双方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确定了日印两国今后10年的“合作指针”,其中包括安全保障、经济合作、人员交流三大支柱: 1. 在安全保障领域,双方确定,定期举行日本自卫队与印度军队的联合军事演习,并寻求共同开发军事装备与武器。 2. 在经济领域,日本在未来几年,将扩大对印度民间投资,其规模将达到10万亿日元(约4849亿元人民币),扩大两国在AI、半导体等领域的合作。 3. 在人员交流领域,日本在未来5年内,将引进5万名印度的IT人才。同时,接纳50万名印度人到日本开展交流、留学和从事技术研修等工作(目前,在日本的印度留学生仅1685人,而中国留学生有12万人)。印度也将强化日语教育,准备接纳更多的日本企业到印度投资(日资企业目前仅有1434家)。 其实,石破茂首相这一次热情接待莫迪总理的到访,心中最大的小九九,是希望印度能够决定引进日本的新干线。 30日上午,石破茂邀请莫迪从东京车站搭乘东北新干线前往仙台,一路上,石破茂不断地给莫迪介绍日本新干线的优越性能,还带他去驾驶舱参观。中途在大宫车站下车,又带莫迪去参观了最新型新干线列车“E10”型的试验车。 为什么石破茂要如此卖力地向莫迪兜售日本的新干线? 其实早在10年前,也就是2015年,印度就决定建设首条高速铁路——从西部经济重镇孟买到艾哈迈达巴德的约500公里。这是印度高铁的“处女航”,总投资当初估算约1.8万亿日元(约872亿元人民币)。当时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明确表示,如果印度采用日本的新干线列车与技术,日本将以低息日元借款的方式,承担80%左右的建设资金。 莫迪一听这一条件,就与安倍一拍即合,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日本的JR东海铁路公司和JR东日本铁路公司也积极参与,提供技术支援。对于日本来说,这将是日本新干线自出口台湾地区以来,第二次出口海外的机会。而印度为什么会倾心于日本?一来,日本新干线有“零事故”的金字招牌。二来,印度想借此摆脱基础设施落后的瓶颈,追赶中国的高铁速度。 但此后的谈判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起初,一切看起来顺风顺水。日本计划提供现在奔驰在东北地区的E5型新干线车辆,印度也点头认可。可谁知,由于生产成本飙升,加上日本本身已经开始研发下一代的新干线“E10型”,淘汰“E5”型,印度那边急了眼——高铁项目本就不是赚钱买卖,总费用眼看就要膨胀,于是开始考虑用本土车辆替换,以压低成本。 2024年9月,莫迪在和时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会晤时,透露出不满:日本的报价太高,技术转让不够彻底。这下,日本慌了神。要知道,印尼高铁项目,日本就曾被中国“截胡”,这次要是印度线路上跑的不是日本车,那日本的“高铁出口梦”岂不泡汤? 谈判一度陷入危机。印度甚至放话,如果日本不让步,就不让日本参与。日本人最怕两国关系因为一辆新干线列车而闹僵,因为日本认为,印度是“全球南方”的领军者,日本想在印太地区拉拢印度对抗中国影响力。而印度呢?他们虽然看重日本的技术,但更在意“印度制造”的民族自豪感。双方你来我往,讨价还价。最后,日本祭出“起死回生”一招:提出用最新开发的E10型车辆替换E5型出口印度。 这款E10型新干线列车是JR东日本铁路公司的新一代车型,预计2030年代初在投入使用,E10型新干线速度更快、能耗更低,还能适应印度的热带气候。一阵太极拳后,印度松口了:在2027年印度高铁线路部分开通时,先用本土列车过渡,等日本的E10型列车到位后逐步替换。而且印度还松口,未来其他线路(如德里到瓦拉纳西)允许日本通过竞争招标参与,总目标是到2047年建成7000公里高铁网——这可是日本新干线网的两倍多! 那么,印度到底会不会采用日本新干线? 莫迪不是第一次乘坐日本新干线,早在2016年访日时,安倍就陪他坐了一次。而这一次乘坐新干线后,莫迪并没有作什么公开表态。但是,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写了一句:“日印双方将就新干线合作问题进行紧密协商”。 从目前看,印度最终采用日本新干线列车与技术的可能性很大。 首先,莫迪政权的稳定是关键。印度过去多是松散的联合政府,政策朝令夕改。但莫迪自2014年起连任三届,议会多数派稳固,日本的提议一经敲定,就不容易翻盘。其次,时机正好。印度经济腾飞,人口14亿多,急需基础设施升级;日本则面临人口老龄化,需要印度的人才和技术市场。其三,日本这次不只是向印度提供新一代的新干线列车,还包培训、维护和安全系统构建——这正是新干线的核心价值。 虽然印度驻日本大使乔治已公开表示:“在新干线合作上,日印间没有问题”。 但是,对于日本来说,风险犹存。印度总爱强调“本土化”,万一招标时中国或欧洲公司低价杀入,日本的份额可能缩水。还有,印度对运行管理和人才培养重视不够,日本担心“只重硬件不重软件”,万一出事故,新干线的名声就砸了。价格也是雷区,如果E10系成本再涨,印度可能又变卦。 莫迪已经离开日本飞往中国,不知他会不会去乘坐中国的新干线?
G黄智雄
发布时间2025/09/02 15:17:39
0
0
-
1
静说日本声量热度报告
声量指数
540.8
作品数 · 
17
账号数 · 
7
互动量 · 
4647
平均互动 ·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