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trition Care · 近30天声量数据
Nutrition Care
声量指数
405.9
作品数 · 
43
账号数 · 
42
互动量 · 
861
平均互动 · 
20
服务支持声量通
声量热度
小红书
抖音
其他平台
对数据存疑?联系顾问
作品数
作品数趋势
作品数分布
互动数
互动数趋势
  • 公众号
    402/47%
  • 小红书
    190/22%
  • 微博
    149/17%
  • 快手
    119/14%
  • 抖音
    0/0%
  • 视频号
    1/0%
  • B站
    0/0%
互动数分布
代表作品
作品导出
深度报告
内容评论分享收藏获赞
别说月入5w,就算5k也能实现养胃自由
池嘻嘻
发布时间2025/09/13 06:03:35
25
20
40
107
领头“羊”澳优越“洋”出海,营收利润双增长
摩根商研所
发布时间2025/09/01 02:48:34
23
-
-
86
Nutrition Care快手周周定制益生菌,私人定制的肠胃护理师,体态管理+肠胃健康管理!
周周珍可爱🌟625
发布时间2025/08/29 10:05:15
8
22
16
73
爆火的“苏打饼干测试易瘦体质”,真这么神奇吗?
营养师顾中一
发布时间2025/09/26 14:00:43
4
-
-
42
爆火的“苏打饼干测试易瘦体质”,真这么神奇吗?#健闻登顶计划# #减肥[超话]# #胖瘦[超话]# #基因[超话]# 一个号称能测你是不是“易瘦体质”的测试在网上火了: 嘴里嚼块苏打饼干,如果你在15秒内就尝到了甜味,恭喜你,是传说中的“易瘦体质”;要是超过30秒才尝到甜,那你可能就是“易胖体质”。 这听起来是不是特神奇?好像既简单又很有道理。但问题是,这事儿靠谱吗? 这测试是何方神圣? 这个测试还真不是网友们拍脑袋想出来的,它最早来自美国遗传学家莎朗·穆阿莱姆(Sharon Moalem)博士2016年出版的一本书《DNA重启》。 方法很简单:拿一块没加糖的苏打饼干,放嘴里嚼,别急着咽,同时计时,看看你啥时候能尝到甜味。 它的原理听起来也挺“科学”:我们身体里有个叫AMY1的基因,它负责指挥生产“唾液淀粉酶”这种消化酶。每个人拥有的AMY1基因“复印件”——拷贝数不一样,有的人多,有的人少,拥有的数量从2个到16个不等。 拷贝数多的人,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唾液淀粉酶就多,能把饼干里的淀粉快速分解成麦芽糖,所以他们很快就能尝到甜味。 2014年,一篇发表在顶尖期刊《自然·遗传学》上,有6200+受试者参与的大规模基因关联研究也给这个理论撑了腰。研究发现,AMY1基因拷贝数超过9个的人,比拷贝数少于4个的人,肥胖的风险要低大约8倍[1]! 所以,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这套理论听起来似乎有理有据。 但说到这里出现了反转 2020年,一项针对卡塔尔人群的研究发现,AMY1基因拷贝数和肥胖没啥关系,真正决定你胖不胖的关键,可能是血液里唾液淀粉酶的实际活性水平[2]。 同年另一项英国的研究也显示,AMY1拷贝数和体重指数(BMI)的关联并不明显[3]。 你可能会奇怪,唾液淀粉酶不是在嘴里吗,怎么又跑到血液里去了? 没错,唾液淀粉酶的主要工作地点是口腔,但它们并不会永远待在那里。一小部分酶会通过口腔黏膜等途径被吸收到血液里,进入全身的循环系统。 这就产生了一个重要的区别: 嘴里的酶,主要影响你“尝到甜味”的速度。 而血液里的酶,则更可能反映你整个身体处理和代谢淀粉类食物的长期、整体效率。 你可以这么理解:嘴里的测试像是一次“百米冲刺”,看谁起跑快;而血液里的酶活性,则像是一场“马拉松”,看的是谁的耐力和整体代谢能力更强。 科学家发现,血液里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水平高的人,往往代谢碳水化合物的整体能力更强,这可能与更好的血糖控制和更低的脂肪储存有关。 因此,相比于嚼饼干快不快,这个血液指标更有可能准确地预测一个人长期的肥胖风险。 目前,专门验证“饼干测试”靠不靠谱的科学研究少得可怜。无论是支持这个理论或是质疑这个理论的相关研究,大都只是给出两者间存在相关性而非因果关系的结论。 就连提出这个方法的专家自己也坦言,相关研究处于初步阶段[4]。 为什么这个测试方法禁不起推敲: 1. 影响因素太多了:你尝到甜味的速度,不仅跟基因有关,还跟你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甚至你当时唾液多少都有关系。 2. 没有统一标准:用什么牌子的饼干?嚼多快?今天心情好不好?这些变量都可能影响结果。 3. 想得太简单了:肥胖是个超级复杂的问题,想用一个简单的味觉测试来判定,就像想用一道数学题来衡量一个人的整体智商,显然是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 所以,目前看来,想靠嚼块饼干就给自己的体质下定论,还是太草率了,顶多就是一个娱乐性。 况且,通过测基因来指导吃饭这事儿,各大权威机构的态度也都非常谨慎: 美国营养与饮食学会(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 AND)2020年发布的共识报告中指出,目前用基因检测来指导个人营养的科学证据还“很薄弱”,这门技术还没成熟到可以广泛应用的程度[5]。 而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 (Harvard T.H.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早在2018年就指出,虽然“个体化营养”听起来很美,但因为缺乏靠谱的临床试验和一致的研究结果,这个领域“还没准备好”[6]。 2022年的一项大型回顾分析也发现,所谓的“个体化营养”方案,在改善饮食和健康方面的效果并不稳定,大部分指标都没啥显著改善[7]。 如何科学地“认清自己”? 虽然饼干测试不靠谱,但人与人之间的代谢差异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这种差异远比一个基因、一块饼干复杂得多。 真正的个体化营养,需要考虑一大堆事儿: 1.基因“团队”:影响你胖瘦的远不止AMY1一个基因,还有负责脂肪代谢、胰岛素反应等很多基因。 2.身体指标:你吃完东西后血糖变化,胰岛素水平高不高?这些实实在在的生理数据。 3.肠道里的“隐藏高手”:你肠道里的菌群,也是影响营养吸收和代谢的重要角色。 4.生活方式:你吃什么、动多少、睡得好不好、压力大不大……这些都会影响你的体重。 想科学地了解自己,这些方法更靠谱: 1. 动态血糖监测:用专业设备看看自己吃不同食物后,血糖的真实反应。 2. 记录饮食日记:详细记下你吃了什么,身体有什么感觉,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模式。 3.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真有需要,不妨挂个营养科的号,做个全面的评估。 所以,用苏打饼干测试来判断“易胖易瘦体质”,娱乐效果大于实际意义。 关于减肥瘦身,你还听说过哪些有趣的测试? 参考资料 [1] Falchi M, et al. Low copy number of the salivary amylase gene predisposes to obesity. Nat Genet. 2014 May;46(5):492-7. [2] Kuwahara A, et al. High plasma salivary α-amylase, but not high AMY1 copy number, is associated with low obesity rate in Qatari adults. Sci Rep. 2020;10:17221. [3] Barber TM, et al. AMY1 Gene Copy Number Correlates With Glucose Absorption and Visceral Fat Volume, but Not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20;105(10):e3586-e3596. [4] Business Insider. The 'Cracker Test' Could Show How Many Carbs You Should Be Eating. 2018. [5]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 Incorporating Genetic Testing into Nutrition Care: A Consensus Report. J Acad Nutr Diet. 2021;121(3):545-552. [6] 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Precision Nutrition. 2024. [7] Mullins VA, et al. Effect of Personalized Nutrition on Dietary,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Outcom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Trials. Nutrients. 2022;14(19):4104.
营养师顾中一
发布时间2025/09/27 08:00:00
8
3
-
38
Nutrition Care声量热度报告
声量指数
405.9
作品数 · 
43
账号数 · 
42
互动量 · 
861
平均互动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