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TTA” · 近30天声量数据
作品数作品数趋势作品数分布
互动数互动数趋势互动数分布
- 微博8165/37%
- 公众号4411/20%
- 抖音3441/16%
- 小红书3011/14%
- B站2470/11%
- 快手669/3%
- 视频号0/0%
代表作品
作品导出
深度报告
内容 | 评论 | 分享 | 收藏 | 获赞 |
---|---|---|---|---|
![]() ![]() 医学界对维生素D的看法发生了什么改变?
几年前年度体检时,家庭医生让我测个维生素D,查出来数值是14 ng/ml。按当时的标准,正常值是30以上,20-30是维生素D不足,低于20则属于维生素D缺乏,我属于“维生素D缺乏”。
我当时有点诧异。因为日照可以增加维生素D,人体有个像植物光合作用一样的功能,紫外线照射皮肤可以把皮肤中的一种化合物转化成维生素D前体。而我那时候正热衷于跑步,晒得黑黑的,怎么还缺维生素D呢?
既然被诊断为“维生素D缺乏”,家庭医生马上给我开了每颗5万单位的大剂量维生素D,每周只吃一颗。
按现在的医学认知,这件关于维生素D的经历有三点都做得不太对:测维生素D、判定维生素D缺乏、以及吃高剂量的维生素D。等下咱们一条条来分析一下。
过去十多年来,维生素D被发现和很多疾病都相关,比如癌症、心血管疾病、摔倒、痴呆、抑郁、糖尿病、自身免疫病等等。因此维生素D补充剂的销量飙升,维生素B的检测率也随之飙升,维生素D几乎成了一个灵丹妙药。但是最近这几年来更多的证据出现,推翻了以前的观点,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因为以前发现维生素D和各种疾病有关,几乎都是观察性的研究。但观察型的研究分析并不能显示因果关系,还可能会产生一些误导性的结果。比如。天亮了鸡叫了,但是天亮并不是因为鸡叫导致的。
当人们发现维生素D可能和各种疾病有关之后,就开始进一步做“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一直被认为是最有力的医学证据,这样的随机设计使得实验组和安慰剂组之间出现的任何差异,更有可能是由于维生素D,而不是其他变量引起的。
美国的VITAL试验是迄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维生素D随机试验。这项研究跟踪了近2.6万名大体健康的成年人,他们被随机分配,要么每天吃2000个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实验组),要么吃淀粉片(安慰剂组),平均随访时间为5.3年,再来看这两组人的疾病发生率有没有区别。
另外还有其他临床试验,包括新西兰的ViDA试验,这些试验发现补充维生素D不能减少癌症、不能减少心血管疾病,而且也不能防止跌倒、不能改善认知、不能减少心房颤动、不能减少偏头疼的发生频率、不能改善中风预后,甚至不能降低骨折风险。
所以,美国内分泌协会在2024年推出了维生素D的最新指南,内容和以前有比较大的区别,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现在有了更可靠的证据。科学对自然的认识就是不断发展的,随着我们对维生素D了解得更多,我们的观点也会发生改变。
那回过头来说,我的第一个错误是什么呢?新指南对普通人群不推荐常规测维生素D。这里的普通人是指不到75岁的、居住在社区里(不住在医院里或老人院)、非怀孕、没有某些特殊疾病的成人。既然目前研究结果是根据维生素的水平去补充维生素D并没有带来任何临床上的益处,那为什么要查呢?所以现在不推荐常规测维生素D水平。
我经历的第二个错误,就是以为维生素D值14是太低了,因为当时的正常值是30以上。但是其实在2011年美国医学研究会(IOM)就发现维生素D到了12-16时,对骨骼的好处就开始到达平台期了,20以上就没有更多益处了,但是美国内分泌协会那时候认为30以上才算正常值,部分原因是当时指南的主笔Holic医生强力推崇维生素D,他自己每天吃6000单位,有点极端了。
现在各种研究发现,美国人几乎维生素D水平都是够的,这是为什么呢?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的乳制品和早餐谷物里面加了维生素D,所以研究显示美国大众的维生素D并不缺乏,因此没有特殊原因就不必测维生素D。
其实美国预防工作组2021年的指南就不推荐查维生素D了:“对无症状成年人,证据不足,无法推荐常规对维生素D缺乏进行筛查。”注意这个工作组的特点是他们的分析只基于科学证据,完全不考虑费用。
那到底什么样的维生素D水平算正常呢,其实现在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如上所说,一般人水平在十几到20就够了,高也没啥好处。然后呢不同季节维生素的水平可能有点变化,比如四月份到九月底在外面能晒到太阳,那你的体内的维生素水平就比较高。冬季日照少,维生素水平比较低,比如我的维生素D数值14是12月份测出来的。
塔夫茨大学的内分泌主任Pittas医生指出,人的肝脏是有储存能力的,我们身体的维生素D储备可以维持10-12周,所以冬天维生素D水平下降是正常现象,除非水平特别低,一般并不需要担心。
那第三个错误是什么呢?是我吃的是大剂量的维生素D,50,000国际单位的。现在根据内分泌学会的最新指南,如果要补充维生素D推荐每天补充小剂量,而不是间歇性地大剂量补充。
所以,回首往事,那时候我不缺维生素D,也不需要检测,更不需要大剂量补充维生素D。
写到这里,有朋友可能要问了,你说的是美国的指南,那中国人呢?
从医学来说,各个人种之间的区别通常很小,好比小黑鸡、大白鸡、芦花鸡尽管看上去很不一样,但性质上非常类似,都是鸡,跟鸭子相差就特别大。又比如新冠疫苗或新冠专用药Paxlovid,不管你是哪种人都有效。
但是不同政策可能起到的影响很大。比如美加和北欧国家比较重视在食品中强化维生素D,而日晒较多的亚洲和非洲包括中国强化维生素D的食物还不普遍,因此中国人的平均维生素D水平要相对低一点。如果担心自己的维生素D水平,最好的办法是多去户外走走,改善身心,顺便造点儿维生素D。塔夫茨医疗中心内分泌科主任皮塔斯说:“获取维生素D最自然、最符合人体进化方式的方法,是让皮肤通过阳光合成。”并不需要长时间暴晒就能满足维生素D的需要。一项2010年的研究估算,从4月到10月,在波士顿(纬度相当于北京),如果有25%的皮肤暴露,每天晒太阳大约3到8分钟就够了。或者多吃一点肥的鱼、蛋黄或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有一件事我以前不知道的,就是如果把白蘑菇放在太阳下,紫外线会把蘑菇里的麦角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的一种形式,就和我们晒太阳产生维生素D一样。居然100克蘑菇可能产生400单位的维生素D。想想吧,“我怕晒,那就让蘑菇替我晒太阳吧”,多么美好。
当然,如果想吃维生素D补充剂也是可以的。现在美国内分泌协会的推荐是70岁以下的成人每天需要600单位维生素D,70岁以上需要800单位。中国的推荐摄入量要低一些,18-64岁居民推荐400单位,65岁及以上 600单位。反正维生素D比较安全,不放心就吃点呗。
另外,常规需要补充维生素D的人群包括儿童(1-18岁)、75岁以上老人、孕妇、糖尿病前期病人,还有其他一些维生素D代谢异常者。
总之,科学界对维生素D看法的转变反映了科学自我修正的本质,以及知识如何随着时间推移从而被逐渐完善。 ![]() 阿司匹林42195米 发布时间2025/07/27 04:57:16 | 191 | 866 | - | 1582 |
![]() 维生素D补剂要这么吃!美国内分泌学会最新指南 营养师顾中一 发布时间2025/07/10 14:25:27 | 22 | - | - | 1344 |
![]() ![]() #nava#pittazlax#pit#sirka ![]() NAVA百货店铺 发布时间2025/07/19 13:53:30 | 9 | 1060 | 965 | 882 |
![]() ![]() David Pittard更新SU7 Ultra Prodrive原型车视频 MarcoWittmann 发布时间2025/07/19 15:58:11 | 47 | 8 | 83 | 648 |
![]() ![]() 各位粉丝请注意!
8.16泰国微博之夜重磅来袭!
现在正式开启官方全球直播通道,
喜欢的速来找我参加!
艺人阵容陆续官宣!
包含:BKPP、Push Mark Prin. Bifern, Gulf Kanawut, Film Thanapat, Daou 蔡有福Pittaya, Offroad Kantapon. Boom Raveewit. Peat Wasuthorn, Fort Thitipong、陈炳林 边伯贤、都暻秀 李洙赫 朴宰灿 郑秀妍 mile apo 邝玲玲 Pixxie、Perses、DICE、Kepler 付辛博 丞磊候明昊 欧阳娜娜 赵露思 任嘉伦 黄明昊单依纯 林一 陈哲远 郭涛,林振文(泰),SUNNEE, 尹浩宇 superthai男团 林小路等 #他泰的cp ![]() 泰会说(小店有周边) 发布时间2025/07/22 15:13:55 | 77 | 51 | 49 | 474 |
·更多品牌洞察,请提交声量通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