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

李宁们,爱国红利可喂不出你要的国货崛起!

云飞扬
品牌社交媒体


开头先来个小故事。

 

2020年6月,华为全球最大的旗舰店开在了上海最繁华的南京东路上,隔壁几百米就是苹果的旗舰店。

 

我第一时间去了。有趣的是,一位中年大叔主动过来聊了起来,大致意思是“华为是国人骄傲,一定要支持,他和朋友都是因为这样才更愿意买华为”。

 

当时,正帮我清洗手机的工作人员轻巧地岔开了话题,没怎么聊华为的爱国。

 

此前,任正非在公开采访中曾谈到:“不能说用华为产品就是爱国,不用就不爱国。”



耐克炒得,我大李宁炒不得?

 

上个月还被称作国货之光的李宁们有点狼狈。

 

以中国证券报的一篇《暴涨31倍,李宁球鞋遭热炒!耐克阿迪自爆,炒鞋大军转战国货,有人几天赚一辆车》开始,李宁等品牌因天价炒鞋遭到舆论炮轰。

 

不仅网友不买账,人民网、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官媒更是直接下场评论。人民网发文:消费爱国心炒鞋,邪气必须狠刹!


 

舆论几乎是一边倒,觉得李宁们是在收“爱国税”。虽然有分析认为“坏人”是得物等第三方平台和无良炒鞋客,但消费者管不了那么多,而且就像不少球鞋媒体和博主讲的,品牌如果想管,有的是办法。

 

总之,别管李宁们是不是故意割韭菜,之前在“新疆棉花事件”上积累的好感正在迅速败光。

 

李宁之前的问题地图被网友扒皮。


图源:虫兑水

 

大量非正向文章开始出现。


 

李宁身上的国货光环开始消退,同时负面评论范围开始外延。

 

舆论反扑,各种真真假假、情绪化的评论出现。


不过倒也不是没其他评论,比如就有网友发出灵魂一问:耐克炒得,我大李宁炒不得?


 

是啊,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李宁们想问,炒鞋客们更想问。

 

“新疆棉花事件”后,李宁受尽了万般宠爱。

 

之前叫人家小甜甜,现在怎么就成牛夫人了?

 


BCI作妖,国货吃饱,真香!

 

前段时间李宁们能声势大涨,实在是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耐克们太膈应人了。耐克们既然为了BCI反对新疆棉花,那就别怪国人用钱投票。

 

以黄轩为始的中国明星们纷纷解约涉事品牌,李宁直播间GMV当天更是暴涨10倍。就像当时李宁直播间的一位粉丝评论的:国货的高光时刻已经来临。

 

“BCI作妖,国货吃饱”。一个侧面小证明,穿回力鞋的龚俊、穿国货高定的张小斐、赵丽颖都轻松登上了热搜,网友们也正面评论居多,跟之前“明星穿国货Low,穿外国货高级”的风气完全不一样。


 

当品牌能让消费者的爱国热情转移一部分到自己身上时,能获得的品牌声量和销售提升是巨大的。

 

打爱国牌,不论国内、国外,都一样。

 

比如大名鼎鼎的可口可乐,就曾将美国国旗印到自己的可乐罐上,还配上了一句歌词:“I am proud to be an American”(我为我是一个美国人而骄傲)。可口可乐在2015年还曾被评选为美国第二爱国品牌,可以说是拥军模范了。


 

同样,百威也曾在自己的易拉罐上印上“America”字样,跟“中国李宁”有异曲同工之妙”。据媒体报道,百威还曾承诺把“爱国啤酒”的一部分收入捐给军事相关的非营利机构 Folds of Honor,捐赠总额预计有100万美元。简直是爱国牌本牌了。


 

回到国内,像是主打“东方美妆”的花西子,粉丝忠诚度极高的汉服品牌,根子上都带了爱国、民族的元素。毕竟品牌的核心是抢占消费者心智,而爱国是消费者最核心的情感之一。

 


在爱国面前抖机灵,小心品牌翻车

 

爱国牌,真香,但很多时候,也不是想恰就恰的。

 

这时候就不得不提一下联想了。从民族品牌旗手到舆论暧昧,这中间的变化也是够曲折的。

 

早前,联想是根正苗红的民族品牌(中科院资产),扛起了国货抗击外国品牌的一面大旗。借着中国巨大的人口红利,以及大量政府、国有企业采购订单,2012年开始联想就长期占据笔记本电脑全球销量第一的宝座。


如日中天的联想。

 

2015年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更是大涨国人志气。

 

但是,联想CEO杨元庆的一次公开发言被媒体报道成“联想不是一家中国公司”,一则“联想在国际竞争中不支持华为”的帖子更是被疯传。


 

即使后来被证实为谣言,联想仍然被互联网民间封为“美帝良心想”,认为“联想是靠组装、贴牌以及贩卖爱国情怀起家”。华为更是作为“别人家的孩子”成了Diss联想的最佳工具人。

 

 

爱国热情是联想能快速发展的巨大助力,但当联想身上的爱国光环消退后,这也成了联想身上的“原罪”。股东是美国人、国内卖得比国外贵等扒皮“黑料”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更是进一步恶化了联想的舆论形象。

 

 

另一个更傻缺的案例来自至今在国内翻不了身的杜嘉班纳。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外国品牌、机构越来越喜欢雇佣中国人、采用中国元素,比较成功的有打进NBA的姚明以及电影《功夫熊猫》,像是“我爱中国”更是成了不少好莱坞明星、外国网红的财富密码。

 

但在“讨好中国人”这件事情上,杜嘉班纳却结结实实办了一件蠢事,被钉在了辱华的耻辱柱上。


 

事件的起因是杜嘉班纳的一则广告,亚裔演员、筷子道具,满满的中国元素,看起来真是太有诚意了。但视频中演员的表演却让人尴尬地脚趾抠地,透漏出的对中国的傲慢和恶意引起了网友的一致声讨,后面杜嘉班纳创始人的辱华言论更是引起了舆论的疯狂反扑。


 

最终,迪丽热巴等明星纷纷解约,多位中国明星拒绝参加杜嘉班纳大秀,杜嘉班纳在中国也越来越凉。

 

品牌也许可以靠迎合、讨好消费市场的国民情感,大打爱国牌,以此拉拢消费者、增加品牌溢价,但翻车了也别怨天尤人。

 

 

爱国牌,LOW吗?

 

好了,现在让我们回到文章最开始的问题:耐克炒得,我大李宁炒不得?

 

答案:李宁们现在最大的依仗只有“国货之光”,光环消失,原形毕露。但耐克、可口可乐等品牌在产品研发、营销积淀、粉丝忠诚上的优势太大了。

 

在社交媒体上,相当多的网友认可华为的爱国属性,但华为高管们却不止一次否认打爱国牌。余承东就曾在公开场合表示:


很多人给华为贴上爱国、爱护中国消费者的标签,我很感谢大家,但有些事实也想澄清一下:首先我们的品质不比国外差,这不是因为我们要为谁提供产品,所以要有品质,而是因为质量、品质是我们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这是因为对于品牌来说,舆论是把双刃剑,爱国牌更是复杂,恰爱国牌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首先,欲戴其冠,必承其重。现在可能不明显,但早年“爱国贼”的说法可是大行其道。最典型的就是因《战狼2》爆红的吴京,在得到大量赞誉的同时,“爱国无罪”却成了被质疑和调侃的段子。

 

 

像是在社交媒体上,“华为爱国”也一直是被吐槽的点。


 

其次,“爱国”不是品牌私产。品牌再打爱国牌,消费者爱的也是“国”而不是“牌”。东西不行,一切白搭。曾经靠着国产概念融资2.5亿的红芯浏览器,在被质疑套壳谷歌浏览器Chrome后,就迎来了舆论的疯狂反扑,被认为是“汉芯”这样的骗子。


最后,“爱国”成不了品牌的救命稻草。最典型的就是红旗。在国内也许没有比红旗更适合打爱国牌的品牌了,但红旗近些年的翻身迹象,更多却来自本身的品质提升,而不是什么爱国牌。

 

品牌爱国不是问题,但妄图躺在爱国上面吃红利就太有问题了。品牌归根到底要拼的还是自己的技术、产品,国人的传统就是鄙视不劳而获的投机分子。

 

近些年国家越来越给力,国人的爱国热情也非常高涨,“新疆棉花事件”也狠狠给国货喂了一波爱国红利。

 

但是,凡事就怕但是。

 

因为爱国,消费者对国货的要求反而会更高。

 

就像《流浪地球》没办法独自打开中国科幻电影的大门一样,如果靠着“新疆棉花事件”,国货们就崛起了,那国货也太不值钱了吧?

 

 


分享文章链接